第804章 殘渣特性再探索

字數:4034   加入書籤

A+A-


    林晚的手從桌沿滑下,指尖在調度表邊緣停了半秒,隨即抽離。風把紙頁吹得翻動,她沒再去看那行未幹的“暫緩”。指揮棚裏隻剩她一人,其他人去了物資點維持秩序,蘇悅帶著醫療組在城西巡診,張某正帶著臨時組建的運輸隊清點建材。
    她起身,繞過堆滿文件的長桌,走向角落的隔離櫃。櫃門鎖著,鑰匙在她貼身口袋。打開後,裏麵沒有儀器,隻有一本空白記錄冊、一支金屬筆,和一小塊從殘渣邊緣剝離的凝固物質,封在透明容器中。這是昨天唯一成功的采樣,靠的是趁殘渣脈動間隙,用磁性鑷子快進快出。容器表麵有細微劃痕,是當時能量反衝留下的。
    她取出記錄冊,翻開第一頁,上麵是前兩日的觀察數據:符號頻次、光色變化、波動節奏。雜亂無章。她知道問題不在記錄,而在觀察方式。儀器失效,情緒幹擾,殘渣像是能感知意圖。她不能再靠直覺拚湊,必須找到規律。
    她坐回桌前,閉眼,深呼吸三次。頭痛還在,但已退到太陽穴深處,不再是刺痛,而是沉悶的壓迫感。昨夜用過三次“心靈洞察之鏡”,一次看張某,兩次用於調度會議中的關鍵判斷。現在是清晨九點十七分,距離上次使用已過十小時,身體勉強恢複。
    她睜開眼,盯著容器中的殘渣樣本。幽藍微光在內壁緩慢遊走,像液體,卻無流動痕跡。她集中精神,凝視核心,第三次開啟“心靈洞察之鏡”。
    視野瞬間扭曲,殘渣內部展開。不再是碎片化人臉或崩塌建築,而是無數細小光點組成的網狀結構,彼此連接又斷裂,重組再分裂。她不再試圖解讀內容,而是鎖定其中一點,追蹤它的明滅節奏。
    一秒,兩秒……第十一秒時,光點驟亮,隨即暗下。她心裏默數,等它再次亮起。三十七秒後,第二次峰值。間隔不等。她繼續盯,第三次,間隔四十一秒;第四次,三十五秒。平均值在波動,但總趨勢……她突然意識到,這些間隔加起來,接近某個數。
    她強行抽離,能力中斷。鼻腔微熱,但沒流血。低頭在冊子上快速計算:前三次波動周期分別為108秒、115秒、112秒。平均111.7秒。接近但不精確。她合上眼,再啟一次。
    這次她改變策略,不再追蹤單點,而是鎖定殘渣整體的呼吸式起伏。每一次“吸”光,是能量凝聚;“呼”時,藍光外溢。她用指節在桌沿輕敲,模擬節奏。第四次峰值到來時,她數到113。
    停。
    她睜開眼,筆尖懸在紙上。113秒。三次觀測,兩次接近,一次吻合。不是巧合。她在冊子中央寫下“r113”,圈起來,下方標注:周期性能量循環,峰值伴隨空間扭曲感,持續0.8秒,可引發輕微耳鳴與指尖麻痹。
    她翻回前日數據,逐條對照。昨天下午三點二十七分,殘渣曾出現一次異常波動,當時所有儀器失靈,持續三秒。她查時間戳——距離上次峰值,113秒整。
    不是幹擾,是發射。
    她起身,走向技術組留下的舊終端。開機,調出戰鬥結束時的引力場殘餘記錄。那段數據原本用於分析戰場能量衰減,後來因無用被歸檔。她拖動波形圖,放大末段。在最後穩定衰減前,有一段突兀的高頻震蕩,持續時間極短,幾乎被噪音掩蓋。
    她提取那段波形,做傅裏葉變換。頻譜圖出來後,主頻峰值對應的周期——113.2秒。
    她盯著屏幕,手指無意識摩挲掌心舊傷。前世死亡前,她曾在公司實驗室見過類似數據。當時趙銘主導一個秘密項目,代號“回聲”,研究某種跨維度信號接收。她隻瞥見過一次報告,就被請出會議室。那份報告的編號,是r113。
    她沒再往下想。現在不是追憶的時候。
    她關掉終端,拿上記錄冊,走向實驗區。殘渣本體仍封存在核心區隔離罩內,周圍布滿手動記錄板,科研員輪班目視觀測。她走近罩前,裏麵藍光正緩緩收縮,進入低穀期。
    “上次峰值是什麽時候?”她問值班員。
    “九點零四分。”
    她看表,距離現在13分鍾。下一次峰值將在113秒後,約九點二十二分。
    “準備共振儀。”她說。
    技術員抬頭:“那台老設備?早就停用了。”
    “改裝它,頻率設定為每113秒一次脈衝,強度從最低檔開始。不用電子信號觸發,用機械定時器。”
    “可這……”
    “照做。”她聲音不高,但沒留餘地。
    半小時後,一台鏽跡斑斑的共振儀被推入隔離區。原是用於材料應力測試,早已淘汰。技術員拆除了電子控製模塊,接上手動發條裝置和機械鍾表機構,勉強能實現周期性震動。
    林晚站在罩外,記錄冊攤開在支架上。她再次開啟“心靈洞察之鏡”,凝視殘渣。能量網正在重組,光點密度增加,距離峰值還有三分鍾。
    “啟動。”她說。
    技術員擰動發條,按下開關。儀器發出低沉嗡鳴,底座開始輕微震顫。頻率緩慢上升,接近r113。
    殘渣表麵藍光微動,像是回應。
    一秒,兩秒……震動頻率與殘渣脈動逐漸同步。波形監測儀手動記錄)顯示,殘渣能量波動幅度開始與儀器震動頻率一致。
    同步了。
    林晚屏住呼吸。殘渣內部光網穩定下來,不再是隨機分裂,而是隨著震動節奏規律明滅。她看到,在峰值來臨前五秒,光點突然向中心匯聚,形成一個短暫的幾何圖案——三角嵌套圓,邊緣有刻度線。
    她立刻記下。
    就在峰值到來瞬間,共振儀發出尖銳金屬摩擦聲。發條失控,頻率驟增。殘渣藍光猛然暴漲,隔離罩內氣壓突變,玻璃表麵浮現蛛網狀裂紋。
    “關掉!”她喊。
    技術員撲過去切斷動力。震動停止。
    三秒後,殘渣恢複原狀,藍光退去,像什麽都沒發生。但地麵散落著幾片碎玻璃,是罩內層壓板崩裂所致。無人受傷,但實驗區警報燈亮起,紅光在牆上掃過。
    林晚走進去,蹲下,拾起一塊碎片。邊緣光滑,沒有應力斷裂痕跡,像是被某種力量從內部瓦解。她翻過手,掌心舊傷突然抽搐,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劇烈。
    她站起身,把碎片放進證物袋,貼上標簽:r113實驗a,失敗。
    回到指揮棚,她打開終端,調出共振儀最後三秒的震動曲線。在失控前,有一段0.6秒的完美同步波形。她截取下來,標記為“r1130.6”,存入加密文件夾。
    窗外,天色漸暗。廢墟邊緣,幾處臨時照明燈陸續亮起。運輸隊還在工作,張某的身影在車燈前晃動,正指揮卸貨。
    她沒再看他。
    翻開記錄冊,在“r113”下方新增一行:
    “可同步,但反噬風險極高。
    峰值時出現幾何符號,疑似編碼。
    掌心傷處對r113有反應,強度隨同步率上升。”
    她合上冊子,指尖在封麵上停了片刻。
    有些事,還不能說。
    但她知道,那團殘渣,不是在等待被研究。
    它在等一個頻率。
    剛好能喚醒它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