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靈感閃現尋轉機

字數:3306   加入書籤

A+A-


    林晚的手指懸在終端回車鍵上方,沒有按下。屏幕上的紅色警報框還在閃爍,“主幹道封鎖,物資滯留”八個字反複跳動,像一串不肯停歇的倒計時。她沒看第二眼,隻是將左手緩緩覆上右腕,掌心貼著那道舊傷。電流感沒退,反而順著骨骼往上爬,像是從身體深處傳來某種回應。
    她閉了閉眼。
    再睜開時,目光落在檔案窗口。三大集團代表的照片並列排開,中間是那個提出凍結物資的女人,右邊是冷笑說“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男人,左邊那位始終沉默。林晚盯住第一張臉,凝神,視線沉入對方瞳孔。三秒後,“心靈洞察之鏡”開啟。
    女人腦中浮現出醫院繳費單的截圖,數字被紅圈標出,旁邊是孩子的化驗報告,診斷欄寫著“慢性腎炎”。她手指無意識地掐著大腿,焦慮真實,但動機清晰——她怕延誤影響民生,更怕擔責。
    鏡麵切換。
    第二個男人的畫麵截然不同。銀行到賬通知彈窗一閃而過,金額二十萬。緊接著是加密頻道的語音轉文字記錄:“隻要項目停擺超過七十二小時,地皮估值自動下調三成,收購窗口開啟。”他嘴角有幾乎不可察覺的上揚。
    林晚收回視線,呼吸平穩。
    最後看向第三人。她集中精神,第三次開啟能力。鏡中沒有情緒波瀾,隻有一行加粗的協議條款:“第十七條,重大決策須經三方聯署生效。”此人並非反對她,而是被規則鎖死。他不行動,是因為不能。
    三個人,三種立場。一個為生存所迫,一個為利益布局,一個為程序束縛。他們反對的從來不是研究本身,而是失控——資源流向不可控,責任歸屬不可控,後果無法預判。
    她忽然想到殘渣。
    指尖移向鍵盤,調出最新監測數據。波動周期仍是113秒,峰值能量比上一輪高出9.3,幾何符號持續時間延長至1.2秒。下方備注寫著:“信號穩定性增強,未發現衰減趨勢。”
    掌心的電流感又來了,這次來得更清晰,像是一段節奏固定的脈衝,與屏幕上跳動的波形隱隱同步。她盯著那條曲線,忽然意識到一件事:這不再是單純的危險信號。它在增強,在穩定,在形成規律。它正在從“不可控的威脅”,轉向“可測量的變量”。
    而變量,意味著可能性。
    她拉開抽屜,取出紙筆。先寫下三個詞:殘渣能量、重建缺口、集團利益。然後在中央畫下一個圓,標上“臨界點1”。從圓出發,畫出三條線,分別指向“電力供應”“建材調度”“倉儲通行”——這正是三大集團各自掌控的關鍵節點。
    筆尖頓住。
    如果殘渣的能量轉化技術能實現,哪怕隻是部分實現,它就不再隻是實驗室裏的謎題。它可以成為一種未來的資源儲備,一種尚未兌現但可預期的技術紅利。而人們爭搶的,從來不隻是眼前的物資,更是對未來的分配權。
    她猛地抬頭,仿佛有一道光劈開迷霧。
    為什麽不把“未來”提前拿出來交換?
    她快速在紙上勾勒:以殘渣研究進展為籌碼,向電力集團承諾,若其開放倉儲通道,未來能源接入將優先考慮其電網升級需求;向建材商提供階段性數據解析成果,換取運輸配額;向運輸方提供結構風險模型授權,換取主幹道通行許可。這不是讓步,是用尚未落地的技術收益,置換當下生存空間。
    她寫下一行字:技術期貨化分配。
    筆尖停頓片刻,又補上一句:用確定性未來,換不確定性當下。
    這不是公平,也不是妥協。這是在現有規則無法打破的前提下,重新定義博弈的維度。就像前世趙銘能在職場翻雲覆雨,靠的從來不是職位高低,而是讓每個人都覺得“跟著他能得利”。她不需要所有人支持,隻需要讓他們看到——參與比破壞更有利可圖。
    她放下筆,調出重建物資缺口清單。水、電、建材、醫療,每一項後麵都跟著觸目驚心的赤字。再打開三大集團的運營年報摘要,逐項比對他們的業務短板:電力集團負債率高,急需新能源項目衝抵考核指標;建材商庫存積壓,但現金流緊張;運輸方則受製於路線審批,長期無法拓展新線。
    她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動,將三組數據並列排列。殘渣的波動曲線、物資缺口柱狀圖、集團運營痛點清單。三者原本毫無關聯,此刻卻在她腦中形成某種共振。
    殘渣不是負擔。它是杠杆。
    隻要能找到一個支點,就能撬動整個僵局。
    她忽然想起自己寫在記錄冊上的那句話:“失敗不是終點,是坐標。”當時她以為指的是實驗失敗,現在才明白,那也是對她處境的隱喻。每一次被封鎖、被質疑、被圍堵,都不是終點,而是標記出下一個突破的方向。
    她不需要說服所有人。她隻需要設計一個係統,讓各方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時,不得不推動重建前進。
    她打開加密文檔,新建文件。光標在命名框裏閃爍。
    她輸入:“殘渣資源置換模型v0.1”。
    回車。
    就在文件保存的瞬間,掌心的電流感驟然加劇,像是一股熱流從舊傷處炸開,直衝肩胛。但她沒皺眉,反而輕輕笑了。這不是反噬,不是警告,是共鳴。殘渣在回應這個命名,回應這個構想。它感知到了某種變化——不是物理的,而是規則層麵的躍遷。
    她將紙上的草圖拍下,存入加密相冊。然後關閉所有窗口,隻留下終端右下角的小型監測麵板。殘渣的波形仍在跳動,113秒一個周期,穩定,持續,像某種沉默的倒計時。
    她站起身,走到實驗台前。玻璃碎片還躺在中央,邊緣折射出微弱藍光。她沒碰它,隻是靜靜看了一會兒,轉身走向指揮台。
    通訊器亮起,是運輸隊的待命確認。她沒接,也沒回複。現在還不是時候。
    她重新坐下,調出協議第十七條的原文,逐字閱讀。然後打開調度係統後台,查看所有被凍結的指令狀態。紅色的“暫停”標記密密麻麻,像一張封鎖網。
    她的手指在鍵盤上停頓幾秒,開始輸入。
    不是調度命令。
    是一份新的數據權限分配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