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計劃製定遇難題

字數:4020   加入書籤

A+A-


    林晚的手從終端滑下,指尖在桌沿留下一道濕痕。她喉嚨發緊,像是剛從深水裏浮上來,每一次呼吸都帶著灼痛。監測屏上的能量曲線仍在飆升,路徑模擬顯示連接時間已縮短至六十小時。她張了開口,聲音啞得不像自己的:“b7區地下八百七十米,有接收裝置。”
    蘇悅一把扶住她肩膀,血壓儀貼上手腕。數值跳動,腦波監測界麵亮起紅光。小舟盯著數據流,手指懸在鍵盤上沒敢敲下。
    “你不能再用了。”蘇悅聲音壓得很低,卻像錘子砸在鐵板上,“剛才那次洞察,已經超限。”
    林晚沒看她,隻抬手摸了摸鼻腔。指腹沾了點暗紅,她隨手在袖口擦掉。“我清醒。”她說,“現在不是休息的時候。”
    老陳從後台調出b7區結構圖,放大深層岩層剖麵。圖紙停在b6層就斷了,再往下一片空白。他皺眉:“八百七十米?這深度早就穿出城市基建範圍,地質資料顯示那裏是穩定岩基,不可能有空間。”
    “但它存在。”林晚靠牆站直,後背抵著冰涼的金屬板,“我看到了信號源,也聽到了‘接收端已就位’。不是預測,是確認。”
    會議室陷入沉默。殘渣樣本艙的藍光在牆上投出晃動的影,像水底的光斑。
    “計劃。”林晚吐出兩個字,“我們現在就要開始。”
    小舟抬頭:“怎麽進?沒有地圖,沒有通道,連入口在哪都不知道。”
    “先定位。”林晚閉了閉眼,強迫自己集中,“深井計劃的檔案裏提過防空洞改造,b7區原本是戰備設施,後來廢棄。如果接收裝置在更下層,說明當年有人偷偷往下挖了。”
    老陳調出城市地質雷達近三日掃描記錄。圖像在b7區下方顯示出一個模糊空腔,輪廓不規則,邊緣發虛。
    “成像質量太差。”他說,“岩層含金屬雜質,信號衰減嚴重。我們現有的探測設備穿不透。”
    “那就換方式。”林晚睜開眼,“殘渣能量流向是連續的,它在重建通路。我們可以順著它的波動反向追蹤最薄弱的節點,那裏可能是入口。”
    小舟立刻開始建模。他將殘渣釋放頻率輸入逆向推演程序,疊加地質結構數據,試圖找出能量傳輸損耗最小的路徑。幾分鍾後,屏幕上跳出三個高概率區域,分布在b7區西北角。
    “誤差範圍還是太大。”他搖頭,“每個點相隔至少二十米,我們沒法確定哪一個通向深層。”
    林晚沒說話。她知道,僅靠外部數據無法精準鎖定。她需要更多信息——關於那個空間內部的結構,關於“重啟協議”的運行邏輯。
    她抬起眼,看向控製台角落的遮光目鏡。
    蘇悅立刻察覺:“不行,你剛用過一次,腦電還在震蕩。再啟動洞察,係統會判定為高危操作。”
    “我不需要完整讀取。”林晚說,“隻要一瞬間,看它內部有沒有重複出現的結構特征——比如警報光的方向、通道寬度、機械音頻率。隻要有片段,就能拚出基本布局。”
    “可你現在的狀態——”
    “我還能撐。”林晚打斷她,“這不是選擇題。”
    她伸手去拿目鏡。
    蘇悅沒再攔。她知道林晚一旦決定,就不會回頭。她隻迅速調出神經保護協議,將應急鎮定劑接入輸液通道,同時啟動倒計時。
    林晚戴上目鏡,凝神注視主屏中殘渣樣本的實時影像。她深吸一口氣,啟動“心靈洞察之鏡”。
    視野驟然沉入黑暗。混沌中,紅光再次浮現,一閃一滅,節奏穩定。她強迫自己聚焦,將感知推向信號深處。
    這一次,她“看”到了走廊。
    不長,約十五米,兩側是金屬壁,地麵有輕微坡度。盡頭是一扇圓形閘門,表麵刻著編號:0723。紅光從頭頂灑下,角度傾斜,大約來自左上方四十五度。機械音重複著:“序列七激活,權限驗證中……”
    她還想再看,可太陽穴猛地一抽,像是有鋼針刺入。視野開始撕裂,信號斷成碎片。
    她強行退出,摘下目鏡,整個人晃了一下,被蘇悅扶住。
    “怎麽樣?”老陳問。
    林晚喘了幾口氣,才開口:“通道十五米,坡度向下三度,閘門編號0723。紅光來自左上角,說明監控點在那個方向。”
    小舟立刻記下,調出結構模擬圖嚐試匹配。老陳盯著閘門編號,忽然皺眉:“0723……這不是通用編號格式。我們現在的係統用四位數字,這種寫法,是十年前舊能源局的命名方式。”
    “說明係統沒更新。”林晚靠在牆邊,聲音虛弱但清晰,“它還在用老協議運行。這意味著,它的防禦機製可能也有漏洞。”
    “比如?”小舟問。
    “比如身份驗證。”林晚緩了緩,“剛才我聽到‘權限驗證中’,說明進入需要授權。但如果係統長期處於半激活狀態,驗證流程可能會降級,甚至允許臨時通行碼接入。”
    “你是說,我們可以偽造權限?”老陳眼神一亮。
    “不是偽造。”林晚搖頭,“是利用它原有的邏輯。重啟協議最初設計是用來恢複供電的,所以它的默認信任對象是能源局技術人員。如果我們能模擬出那個時期的設備信號,或許能騙過係統,讓它以為我們是合法維護人員。”
    “可我們沒有當年的設備。”蘇悅說。
    “不需要實物。”林晚說,“隻要信號特征。小舟,你能從深井計劃的檔案裏提取出當年維護終端的通信協議嗎?”
    小舟立刻翻找文件,終於在一份附件中找到一段舊式數據包格式。他比對後點頭:“能複現,但需要定製發射器,還得做抗幹擾封裝,否則穿不透岩層。”
    “時間?”林晚問。
    “最快也要十天。”老陳估算,“而且我們沒人做過這種設備,得從頭測試。”
    林晚閉了閉眼。十天太長。殘渣連接倒計時隻剩不到三天。
    “沒有捷徑。”她說,“但我們不能等。”
    她走到白板前,拿起筆,寫下三行字:
    目標:突入870米深層接收端
    障礙:無裝備、無地圖、無時間
    策略:利用協議漏洞,反向滲透
    她放下筆,聲音低卻清晰:“計劃不能完美,但必須存在。”
    蘇悅看著她蒼白的臉,終於沒再勸。她轉身打開資源調度係統,開始清除非核心項目。老陳帶小舟去整理技術難點,列出所需材料清單。會議室的燈映著每個人凝重的神情。
    林晚靠在牆邊閉目調息。指尖還在發顫,鼻腔裏那股鐵鏽味揮之不去。她知道,下一次使用“心靈洞察之鏡”,可能會讓她徹底失衡。但她也清楚,沒有更多信息,他們連入口都找不到。
    她睜開眼,看向白板上的“0723”。
    “閘門有編號,”她低聲說,“那就一定有記錄。當年參與深井計劃的人,哪怕退休了,也一定留過痕跡。”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團隊。
    “我們不能造設備,但我們可以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