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化繭其二:敏捷之力
字數:7347 加入書籤
強大的肉體固然是必要的,但是敏捷度也不容忽視。
巨型軀體的行動,在任何作品裏,似乎都與笨重、遲鈍相關聯。
但是,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避免!
假設一下,就拿那些著名的合體怪獸來舉例,吉咖奇美拉,薩烏魯斯等……
倘若我三百米的身軀,能夠做到與五十米身軀的反應速度一樣,那奧特曼該如何應對呢?
當下,對於傑頓而言,最為關鍵的要素,無疑是其體內神經傳導這種特殊的信息交換機製。
在常規生物的體係中,整個神經係統承擔著信息交換的重任,而這一過程主要是借助化學信號的傳遞來達成。
一般情況下,生物的神經細胞呈現出獨特的結構,通常具備一條修長的軸突以及多個樹突。
那條長長的軸突,如一條信息高速公路,極大地拓展了神經細胞的影響範圍,使得神經信號能夠傳輸至更遠的區域。
而數量眾多的樹突,則像是一個個信息交互的樞紐,負責與其他神經細胞之間進行細致而複雜的信息交換。
在這個過程中,盡管會呈現出電位變化,也就是生物電場的產生,但追根溯源,其實質依舊是神經細胞連接點之間化學物質的傳遞。
正因如此,整個神經係統的信息傳遞速度並非無拘無束,而是存在著特定的極限。
事實上,經過科學測定,神經信號的傳導速度大約維持在每秒100米左右。
基於此,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計算。
以人類平均一米多的體長為例,當人體軀幹末端感知到諸如痛覺或者觸覺等某種信息時,將相應信號傳導至大腦,大致需要0.01秒多一點的時間。
倘若再考慮到信號從大腦返回至軀體末端所需的時間,那麽僅神經信號的往返傳遞,就大概需要0.03秒。
這樣的時間間隔,乍看之下,似乎極為短暫,仿若轉瞬即逝。
然而,當我們進一步將大腦對這些信號的處理速度納入考量時,情況便有所不同。
在正常情形下,人類對於某種信號的完整識別過程,通常至少需要0.1秒以上的時間。一般而言,這個時間範圍大致在0.15 0.4秒之間。
如此時長的時間間隔,對於旁觀者來說,已然能夠較為明顯地察覺出來。
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將生物的軀體長度大幅延長,達到十幾米甚至上百米以上,又會出現怎樣的狀況呢?
可以預見,這個反應時間極有可能會超過一秒。
這一秒的信號延遲,看似短暫,實則蘊含著巨大的影響。
例如,假設艾斯拿著斷頭刀砍向某隻超獸那幾十米長的尾巴,那麽這隻超獸很可能需要一秒以上的時間,才能夠對這一攻擊做出反應。
而在這期間,發動攻擊的艾斯早已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更多的光線攻擊。
顯然,這樣的反應延遲在實際的戰鬥場景中,是絕對無法被接受的。
尤其是當麵臨同等級別的對手,每一毫秒的誤差,它可能直接關乎生死存亡。
如今,傑頓經過三十年的生長發育,其身體總長已然達到了驚人的三百米以上,身高更是高達一百二十米,並且未來還有持續生長的趨勢。
如此龐大的身軀,使得上述問題變得尤為嚴峻。
僅就當下的身體狀況而言,神經信號在其體內來回傳遞,就需要整整三秒的時間,倘若再加上大腦處理信息所需的時間,這無疑是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漫長過程。
其實,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何在特攝劇中,那些身形越是龐大的怪獸,行動往往越是笨拙遲緩。
它們仿佛被自身龐大的軀體所束縛,在戰鬥中極易成為奧特曼們的“活靶子”。
如此一來,它們不僅連正常的活動都難以敏捷地完成,更遑論與其他靈活的生物展開激烈的戰鬥了。
在傑頓的認知裏,神經係統針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反射延遲,主要體現在兩個關鍵層麵:信息處理延遲與信息傳遞延遲。
對於體型小巧的生物,或是那些距離大腦極為接近的頭部感知器官而言,神經係統的反射延遲大多集中在大腦對信息的處理環節,而信息傳遞延遲則相對不太顯著。
然而,一旦生物的體型變得足夠龐大,信息傳遞延遲帶來的影響,或許就會比大腦處理延遲更為棘手。
不妨想象這樣一幅場景:當你試圖做出某個動作時,肢體末端卻要延遲一兩秒後才會真正有所反應,這該是何等的詭異。
打個直觀的比方,這就好比拿著一部配置極低的手機玩王者榮耀,你剛點下技能,當技能被釋放時,可能一場小型團戰都已經結束了。 麵對這種狀況,傑頓思索著幾個可能的解決方向。
其一,嚐試將神經細胞的長度拉伸到極限,以此減少化學信號在細胞間傳遞的次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此方法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且如何在保證神經細胞長度的同時,兼顧其在身體內的覆蓋密度,似乎是個難以調和的矛盾。
第二種思路是,考慮在身體中段增添一個大腦組織,作為副腦來輔助控製身體動作。
然而,這個方案麵臨的難題也不少。
大腦的運作機理極為複雜,遠非骨骼、肌肉等組織可比,並非簡單地堆砌一堆神經細胞就能構建出一個有效的副腦。
此外,還得解決主副大腦之間的協作問題。事實上,傑頓所知曉的生物中,幾乎沒有依靠主副腦協調行動的成功範例。
唯一勉強沾邊的,是《環太平洋》世界裏的開菊獸,可當時自己,似乎全給宰了……然後就是吃掉……
貌似並沒有收集到太多相關素材。
現在想來,多少有些後悔啊!
不過仔細回憶,人類時期裏,那個正版日係哥斯拉在尾巴根部設定裏倒是擁有一個副腦。
但先不說這個設定是否存在,即便為真,這裏可是傳奇哥斯拉的世界,並非原版哥斯拉的設定。
況且,即便真的增添了副腦,神經係統的延遲問題也隻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遠遠稱不上徹底解決。
然而,就在傑頓為此苦惱之際,當初愛娃的教導卻突然令傑頓豁然開朗。
還記得當初在潘多拉大陸上,無數樹木之間的信號傳遞方式、靈魂之樹與聆聽之樹的異化特性,以及最為神秘的愛娃的存在,都讓傑頓陷入深深的思考。
雖然尚不明確其中的具體原理,但傑頓大膽猜測,與地球生物神經衝動需借助突觸間化學信號間接傳遞不同,潘多拉樹木之間或許傳遞的是真正的電信號。
若地球生物神經傳遞速度現今理論極限為150米每秒,那麽電流在導體中的傳導速度無疑要快上無數倍。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潘多拉樹木之間信息傳遞速度也僅為百米每秒的程度,那麽要實現遍及整個星球的樹木之間的信息交換,所耗費的時間將是何等驚人?
但是,此時哥布紐的聲音卻突然出現:
【其實這種純粹電信號傳導衝動的神經係統,在地球生物體內本身就是存在的。】
“嗯?什麽意思?”
【其實,地球生物神經體係裏,突觸就是神經細胞之間相互接觸的關鍵。既是神經元在功能上建立聯係的部位,也是信息傳遞進程裏不可或缺的關鍵節點。】
【此前你所認為“低效”的化學信號傳遞機製,主要是借助一種特定的突觸結構——化學突觸來達成的。然而,在地球生物的體內,實際上還存在著另一種突觸結構,也就是電突觸。】
【這兩種突觸的差異顯著。化學突觸依靠釋放特殊的化學物質作為信息傳遞的媒介,以此來影響突觸後的神經元。】
【與之相對,電突觸的信息傳遞則是通過神經膜間的縫管連接實現的,它無需神經遞質的介導,而是讓電信號直接進行傳遞。】
【從表麵上看,電突觸具備信號傳遞速度更快、能量消耗更低的優勢,確實效率更高、更為先進。但是電突觸這種結構大量存在於低等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體內,在高等脊椎動物體內卻極為少見,這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隨後,哥布紐在傑頓的腦海裏構建出了神經的圖像:
【簡而言之,電突觸存在一個致命缺陷:由於電突觸直接傳遞的電信號具有雙向性,導致突觸前和突觸後的劃分並非絕對。這就引發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當兩個甚至多個信號同時產生並匯聚時,這些信號會嚴重地相互幹擾。】
而此時,傑頓也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打個比方,假設突然產生了排尿的衝動,正常情況下,能夠憑借大腦在一定時間內抑製這種身體衝動。
但要是神經全部通過電突觸傳遞信息,排尿衝動信號與大腦的抑製信號很可能相互幹擾,最終是否會失控排尿,恐怕就隻能聽天由命了……
你腦子裏想得是憋尿,可是你的身體還有自己的想法呢……
所以,按照這麽理解的話,化學突觸則不存在此類問題。
借助神經遞質的作用,化學突觸能夠確保信息傳遞的單向性,從而更有效地輔助大腦工作。
【沒錯,此外,化學突觸還具備疲勞效應,諸如習慣化、敏感化、長時程增強、長時程減弱等看似效率不高的現象。但是這些特性對於大腦的學習、記憶等高級功能卻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這麽理解的話,如果傑頓將整個中樞神經係統中的化學突觸全部改造,那麽極有可能,他的自我意識將難以再依托這個僅僅由一堆傳輸結構堆砌而成的體係進行思考。
【但是這些,也許才是智慧生物存在的本質之一……】
還好哥布紐臨時提醒,若是傑頓真的一意孤行,說不定真的就萬劫不複了。
因此,全身的神經係統改造就是不可行了?
【並不是,保留大腦、脊椎中樞係統等,對其他神經進行改造,預計是可以達到百米級別巨化身軀的神經敏捷化重塑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然,這一切是否靠譜,還需通過實際嚐試來驗證。
……
不知曆經了多少個日夜,傑頓終於成功地將這種能夠承載電流傳導信號的神經細胞布滿了自己龐大的軀體。
在如今那已然變得光怪陸離的感知空間裏,傑頓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他對自身生物特性和身體狀態的感知變得愈發清晰,定位生物特性的速度也有所提升。
這種變化是在與愛娃進行感知共享之後才出現的,或許那段短暫的過程,除了帶來一些難以言喻的感悟之外,還有著更為實際的益處。
接下來,便是將提取到的生物特性整合到自身之中。
畢竟這是對神經係統的改造,即便像傑頓這樣經驗豐富,在這個過程中也顯得格外小心翼翼。
也許意識,或者說靈魂,並不一定隻能以神經係統作為物質載體,但神經係統一旦發生改變,幾乎可以肯定會同步對意識產生影響。
否則,那些用於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便不會生效,腦部神經的損傷也不會導致性格改變。
因此,傑頓一開始的改造工作進行得極為謹慎,先是從距離大腦最遠的節肢末端逐步推進。
這無疑是一項精細至極的工作,好在傑頓隻需把握大方向即可,即將潘多拉樹木之間電信號的傳遞方式融入神經細胞,改變神經細胞之間通過化學突觸間接傳遞神經衝動的模式。
實際上,在傑頓肉眼不可見的微觀層麵,神經細胞的形態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在神經細胞的外壁,尤其是長長的軸突周圍,新的細微結構正在慢慢生成——那是一層薄薄的絕緣層,它不僅可以防止電信號受到幹擾,還能增強傳導效率。
雖然說,地球生物同樣存在著類似的結構——正是神經細胞軸突外圍包裹著的髓鞘結構。
但是傑頓形成的絕緣層,卻擁有更為強悍的抗幹擾能力。
整個改造過程穩步推進,從最末端節肢開始,當順利完成這一步後,傑頓嚐試著控製節肢進行活動,卷曲、橫掃……
毫不意外地發現依舊能夠控製自如。
而且,他似乎感覺到節肢的響應速度確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得到初步成果的傑頓並沒有太多欣喜,而是緊接著又從其他肢體開始進行改造,隨後是腹部、胸腔,最後才輪到頭顱麵部。
總之,一切都遵循著穩步推進的原則,謹慎的針對體內周圍神經係統展開改造。
喜歡奧特:傑頓怎麽跑到諸天去啦?請大家收藏:()奧特:傑頓怎麽跑到諸天去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