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二五九

字數:5338   加入書籤

A+A-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瞬之間,便來到了康熙皇帝定下要選立太子的重要日子。
    這一天,晨曦微露,東方剛剛泛起魚肚白,雄偉壯麗的太和殿內已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凡是有資格上朝議政的大臣們,紛紛身著朝服,手持笏板,神色莊重地早早站立於大殿之中。不僅如此,就連平日裏鮮少涉足朝堂的諸位德高望重的老皇親國戚們,此刻也都悉數到場,個個精神抖擻,神情嚴肅。
    當胤禛踏入太和殿時,隻見朝堂之上幾乎已被人群填滿。他目光掃視一圈,發現自己的兄弟們大多都已然抵達,唯有那位被圈禁的前太子胤礽和因犯錯而遭禁足的先誠親王胤祉未能現身。
    就在這時,一陣清脆響亮的“啪,啪,啪”聲突然從太和殿外傳了進來。原來是三聲象征著皇權至高無上的禁鞭之聲。這三聲鞭響猶如驚雷一般,劃破了清晨的寧靜,也預示著新的一場朝堂風暴即將展開。
    隨著禁鞭聲漸漸消散,康熙皇帝邁著矯健有力的步伐,宛如一條威風凜凜的巨龍,昂首闊步地走進了太和殿。他氣宇軒昂,身姿挺拔,不怒自威,緩緩走向那張代表著無上權力的龍椅,並穩穩落座。
    待到康熙皇帝坐穩之後,朝堂上的眾臣與皇親們立刻整齊劃一地雙膝跪地,齊聲高呼:“微臣奴才)給皇上請安,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這聲音響徹雲霄,震耳欲聾,充分彰顯出眾人對康熙帝的敬畏之情。
    康熙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麵沉似水,毫無表情,隻是淡淡地抬了抬手,開口說道:“平身吧。”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令在場之人皆不敢有絲毫怠慢,迅速起身站直。
    康熙端坐在龍椅之上,威嚴地掃視了一圈殿下的眾人後,緩緩地抬起手示意大家起身。待眾人站直身子之後,康熙並沒有過多的寒暄與迂回,而是直截了當地開口說道:“好了,諸位愛卿,咱們也就別耽擱時間了,直奔主題吧!想必你們手中都已經擬好了關於請立太子的折子,現在就依次呈上來吧,交由梁九功即可。”
    康熙的話音剛落,隻見一直侍立在他身旁的梁九功立刻手持一個巨大的托盤,邁著穩健而又輕盈的步伐從康熙身邊走下台階。他麵帶微笑,態度恭敬卻不失莊重地走到殿下眾臣麵前。
    大臣們紛紛伸出雙手,將早已準備好的折子小心翼翼地放在梁九功手中的托盤上。梁九功則有條不紊地逐個收取,動作嫻熟而利落。他仔細核對每一份折子是否完整無誤,並向遞交折子的大臣微微點頭示意,表示已收到。
    沒過多久,所有大臣的折子都被收了上來。梁九功轉身回到殿前,迅速將托盤中堆積如山的折子放置在一張寬大的桌子上。緊接著,他展現出令人讚歎的高效工作能力——手腳麻利地將這些折子按照一定的順序一疊一疊地分開。
    他先是仔細查看每份折子上麵所標注的姓名,然後依據這些名字準確無誤地將折子分別歸類整理。完成分類後,梁九功又小心謹慎地把它們一一放入早在眾人眼前擺放整齊、並且分別標有各位皇子名字的箱子當中。
    整個過程看似繁瑣複雜,但在梁九功熟練且精準的操作之下,進展得十分順利。大約過去了短短一小刻鍾左右的時間,原本雜亂無章的眾多折子已然被梁九功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此時,康熙再次將目光投向那些裝滿折子的箱子。他粗略地掃視了一遍後發現,這幾個箱子中的折子數量大致相當,沒有出現明顯的懸殊差距。其中,胤禔的折子數量相對較多,位居首位;緊隨其後的是胤祉;接下來則輪到胤禛和胤禩,他們兩人的折子數量相差無幾;至於胤祥與胤禎,雖然也有一些折子支持,但數量顯然不如前麵幾位皇子那麽多。
    康熙對於胤禔擁有眾多支持者一事絲毫沒有感到驚訝。要知道,多年來胤禔一直敢於同胤礽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猶如兩座對峙的山峰般難分高下。而胤禔之所以能夠如此底氣十足地與身為前太子的胤礽長期抗衡,其背後所依仗的勢力定然不容小覷。若不是有著強大的後盾支撐著,又怎能在前太子麵前如此張揚跋扈,並且還持續了這般長久的時間呢?
    至於胤祥與胤禎得到一些人的擁護,康熙同樣覺得在意料之中。畢竟近些年來,胤祥和胤禎始終緊緊跟隨在胤禛以及胤禩身後,盡心盡力地協助他們處理諸多事務。不僅如此,二人在辦事時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將各項差事都完成得極為出色,贏得了部分大臣的認可與讚賞。因此,即便隻有零零星星的幾位大臣對他們表示支持,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然而,當康熙看到胤禛和胤禩各自箱子中的奏折數量時,他發現似乎胤禩獲得的支持更多一些。麵對這樣的情況,康熙倒也能夠坦然接受並理解其中緣由。自這兩位皇子出宮開府以來,無論是胤禛還是胤禩,在承辦朝廷交予的各項任務時均表現卓越,成績斐然。在這兩人當中,胤禩因其性格更為溫和可親,待人接物總是彬彬有禮,故而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好感與親近;相較之下,胤禛則顯得較為冷峻嚴肅,不苟言笑,甚至令朝中許多大臣心生畏懼。所以,那些敢於支持胤禛的人大抵皆是具備一定真才實學,自身清正廉潔、問心無愧之人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令康熙大為震驚的是,支持胤祉的奏折數量竟然僅僅稍遜於胤禔,相較於胤禛和胤禩而言,則多出了許多。在康熙的記憶之中,多年以來,胤祉始終安分守己地埋頭修書,間或跟隨在太子身側打理些許簡易事務。實在難以想象,竟會有如此眾多之人擁護胤祉,由此可見,這老三的野心著實不小啊!
    念及此處,康熙目光緩緩掃過下方的諸位皇子,但卻並未發現老三的身影。經一番思索後,方才憶起老三已被自己下令禁足。而當回想起給予老三禁足懲處的緣由時,康熙心頭對於胤祉的不滿瞬間愈發強烈起來。暗自下定決心,日後定要讓這老三一門心思專注於修書之事,切不可再任由其肆意妄為、四處折騰了。
    此時的胤禔,在目睹了屬於自己那箱中的奏折之後,心中不禁猛地一沉。他深知眼下的局勢已然對自己極為不利,必須盡快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方能消除自家皇阿瑪對自己可能產生的猜疑之心。於是,胤禔眉頭緊鎖,大腦飛速運轉著,苦苦思索應對之法……
    就在胤禔還在腦海中不停地思索著各種辦法,試圖消除康熙心中對他的疑慮時,突然間,一陣威嚴而低沉的聲音打破了朝堂之上的沉寂。眾人紛紛循聲望去,隻見端坐在那高高在上、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龍椅上的康熙皇帝緩緩地開口說道:“胤禔啊,朕知道如今支持你的大臣人數眾多,那麽你是否有心要成為這東宮之主——太子呢?”
    胤禔聽到此言,心中猛地一震,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不敢有絲毫遲疑,急忙雙膝跪地,叩頭如搗蒜般地回應道:“皇阿瑪明鑒!兒臣絕無此等野心。兒臣自知才疏學淺、心思愚鈍,實在難以承擔起太子這般重要且艱巨的責任啊!懇請皇阿瑪高抬貴手,另擇其他更具才能與智慧的弟弟們來擔當此重任吧。”
    康熙微微眯起雙眼,緊緊地盯著跪在下方瑟瑟發抖的胤禔,似乎想要透過他的外表看穿其內心真正的想法。片刻之後,康熙皇帝再次發話問道:“嗯,既然如此,那你認為在你的諸多兄弟之中,究竟哪位有足夠的能力來接任這太子之位呢?”
    胤禔聽到康熙的問話,先是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抬起頭,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皇阿瑪的話,依兒臣之見,四弟胤禛和八弟胤禩皆具備這樣的能力。他們二人無論是在學識還是在為人處世方麵,都有著過人之處。當然啦,皇阿瑪您英明神武、睿智非凡,對於立儲之事想必早已心中有數,兒臣也深信皇阿瑪最終一定會做出最為明智的選擇。兒臣在此向皇阿瑪保證,不管最後是哪一位弟弟有幸登上太子之位,將來繼承大統、君臨天下,兒臣都會心甘情願地前往軍中,為弟弟們鎮守邊疆、保家衛國,絕無二心!”說罷,胤禔又重重地磕了一個響頭,以示自己的忠心不二。
    康熙坐在龍椅之上,神情嚴肅地聽著胤禔那一番滔滔不絕、洋洋灑灑的長篇自白。待胤禔終於說完之後,他微微頷首,表示已經知曉,然後緩聲道:“行了,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回到原位站好吧。”
    胤禔聞得此言,心中暗自鬆了一大口氣。他如蒙大赦般站起身來,小心翼翼地向自己原本所站之處走去,並恭恭敬敬地站定。
    待到胤禔在其位站好之後,康熙方才將目光轉向一旁的胤禛,繼續開口問道:“胤禛啊,對於胤禔適才所言你適宜被立為太子之事,你自己究竟作何想法?不妨說來讓朕聽聽。”
    胤禛一聽,不敢有絲毫怠慢,急忙跪地叩頭行禮,口中應道:“回皇阿瑪的話,兒臣以為二哥乃是由皇阿瑪您親自悉心教導而出的儲君人選。雖說二哥此前或許犯下些許過錯,但畢竟是經皇阿瑪親手教養長大的,想必經過這段時日的反思與自省,二哥定然已經深刻認識到自身之過並且有所悔改了。依兒臣之見,二哥依舊是儲君的不二之選。”
    康熙聽聞此言之後,麵上並未顯露出明顯的表情,但實際上他已在內心深處暗自頷首表示認同。此時的康熙壓根就未曾打算重新冊立那位曾經被廢黜的太子,因為在他心底已然有了明確的人選——胤禛。隻不過當下還並非最佳時機將這一決定公之於眾,因此需要精心謀劃一番究竟應當如何妥善行事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緊接著,康熙目光一轉,落在了胤禩身上,並開口向其發問道:“胤禩啊,那麽依你之見,在你們這些兄弟當中,究竟是誰更為合適擔當這太子之位呢?”
    聽到皇帝的問話,胤禩不敢有絲毫怠慢,匆忙移步至胤禛身旁,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然後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啟稟皇阿瑪,兒臣自覺生性愚鈍、才疏學淺,實在難以勝任這太子一職。在兒臣看來,二哥與四哥皆具非凡之才,無論是德望還是能力,均遠勝於兒臣,他們二人遠比兒臣更適宜坐上那太子寶座。”
    康熙聞聽此言之後,微微皺起眉頭,稍稍停頓了片刻,然後緩緩地開口說道:“罷了,朕壓根兒就沒有打算重新冊立太子。那太子啊,對上未能盡孝於朕這身為阿瑪之人;對下呢,又不能友愛他的那些年幼弟弟們。雖說他確實具備一些才華和學識,但如此品性實在難以擔當太子之重任。至於這新一任的儲君人選嘛,朕必須得深思熟慮一番後,方可作出最終的決斷。好了,今兒個就暫且到這兒吧!”
    梁九功見康熙龍顏微沉,似有要事在身,趕忙恭聲開口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他那尖細而響亮的聲音在空曠的太和殿內回蕩著,仿佛要傳遍每一個角落。
    待梁九功話音落下之後,整個大殿陷入了一片短暫的寂靜之中。眾大臣們麵麵相覷,似乎都在等待著誰先站出來說話。然而,過了好一會兒,卻始終沒有人有所動作。康熙見沒人有動作,便大步的離開了太和殿往乾清宮而去。
    ======題外話======
    最近,數據一天比一天差,各位寶寶們看完幫忙點點催更呦!!!若是得空的話,能幫忙送個看廣告的免費禮物就最好了!!!
    愛你們呦(?????)?
    ======題外話完======
    喜歡穿越清朝成為胤禛嫡福晉請大家收藏:()穿越清朝成為胤禛嫡福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