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年關將至

字數:7717   加入書籤

A+A-


    雪壓冬雲,除夕將至,榮國府內外早已是朱門錦彩,處處張燈結彩。
    簷下掛了一溜兒的紅紗燈,廊角堆著新貼的桃符,丫鬟婆子們往來奔忙,比起往年還要熱鬧三分。
    可這熱鬧下,卻隱隱透著一股微妙——
    如今當家的,不再是那位威名赫赫的璉二奶奶了!
    “……東府的管事送來的單子,你可過目了?”
    探春握著賬冊,低聲問迎春。
    迎春輕輕點頭,指尖在一行數字上停住:“這年貨采買的數量,比往年多了一成。”
    "不錯。"探春眼神微動,唇角勾起一絲笑意,"咱們賈家今年可不比往年——喜事成群。"
    她翻過一頁,繼續說道:
    "我聽幾位老爺商議過,說這般喜事成串的年景,若不大操大辦一回,反倒讓人以為賈家落魄了,撐不住場麵。
    往後倒也不必年年如此,隻今年且按著這個份例來,往後減半也就是了!"
    她說著,忽而露出幾分俏皮之色:
    "前兒我路過議事廳,還聽見國公爺說——"若是連這等喜事都辦得寒酸,倒叫別人以為我賈家不會過日子了!""
    李紈坐在一旁,聽著兩姐妹們說話,不由溫柔一笑:"到底是國公爺想得周全。咱們家這一年喜事多,也合該熱熱鬧鬧過個年。"
    李紈臉上含笑正要繼續說話——
    迎春卻咬了咬唇,“這些單子雖都看過了,可還有一樁難事......如今那些個王、公、侯府上,送來的禮單規格都不同。往年都是......”
    她頓了頓,聲音更輕了,“往年都是二嫂子拿了主意,該怎麽回禮、如何安排回帖,才不至於失了體麵!
    況且如今還不同以往......”
    探春聽了,眉頭微蹙:“這些瑣細,竟比預想的更繁雜些。”
    李紈低頭撫了撫衣袖,麵上溫婉依舊,眼神卻閃過一絲無奈:
    “今年和往年確實不同,各家送的禮單重了許多,咱們若是一味沿用舊例,倒顯得敷衍;若是再添些,恐怕又失了分寸。”
    三人對視一眼,一時沉默。
    其實並非她們見識淺、手段低,隻是這管家的權柄交得實在倉促,偏又趕上年關最忙的時節。
    外頭看著賈府仍舊花團錦簇,裏頭的人卻知道——今年比往年排場更大,來往的人情世故更重,稍有不慎,輕則讓人笑話,重則讓有心人揣測賈府境況。
    況且,這些年來,王熙鳳獨攬大權,事事經她的手,裏裏外外的關節門道,旁人如何能一時半會兒盡數摸清?
    如今她卸了差事,諸多細微處便沒了主心骨,即便探春再聰敏、迎春再細致,也難免有躊躇的時候。
    ——又是問鳳丫頭了!
    這個想法在她們腦海中同時響起,三人不禁不約而同地相視一笑。
    探春率先打破沉默,眼中閃過一抹靈動的笑意:
    “正好,如今璉二哥升了官,二嫂子如今也得來誥命,咱們也該去湊湊熱鬧,討個喜氣,也不至於讓人覺得咱們生分了。
    再者,順道去問問二嫂子,這回禮的事兒該如何拿捏分寸,她必定能給咱們指條明路。”
    迎春輕輕點頭,“如此甚好,"那……咱們是不是現在就去?"
    探春幹脆站起身:"自然!趁著這會兒日頭好,咱們一路說笑過去,也顯得喜慶些。"
    說著便領著丫鬟往鳳姐院方向走去。
    一路上丫鬟們捧著紅漆食盒來來往往,廊簷下積雪初晴,映著紅燈籠格外明豔。
    剛到院門口,就聽得裏頭傳來一陣笑聲。
    平兒正掀了簾子出來,見她們來了,先是一怔,繼而笑道:
    "哎喲,姑娘們來得正好,我們二奶奶先前還念叨呢!"
    進了屋子,暖烘烘的地龍熱氣拂麵而來。
    隻見王熙鳳半倚在一張酸枝木雕花榻上,身上穿著件嶄新的胭脂紅緙絲對襟襖,下襯著鬆花撒花綾裙,一手端著官窯茶盞,一手拿著本冊子閑閑翻著。
    見她們進來,鳳姐眼底先是一亮,又故作訝異:
    "今兒吹的是什麽風,竟把幾位大管事全吹到我這閑人屋裏來了?"
    探春聽鳳姐這話,眼角含笑,攜著李紈同進了內室,一麵笑道:
    "什麽風能把我們吹來?自然是二嫂子這兒新添的誥命貴氣,把我們都吸引來了。"
    她指間絞著帕子,故意往那新掛起來的五品誥命宜人文書上一瞥,"這樣金燦燦的文書,咱們這一輩的,滿府裏就數二嫂子獨一份呢!"
    迎春抿嘴輕笑,緩步上前在繡墩上坐了,細聲細氣地:
    "可不是?我昨兒聽底下婆子們嚼舌頭,說咱們二奶奶如今是正經的五品官太太,出門的排場都比從前更體麵了。"
    眾人聽了,不禁笑起來。王熙鳳更是被捧得開心,眉眼都帶著笑意,佯裝嗔怪:
    “你們這些丫頭,拿我打趣,不過是沾了國公爺的光罷了。二爺他自己呢,也爭氣,才能得了國公爺的看重,謀得這個位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紈笑嗬嗬地說:
    “那可是油水十足的戶部啊,二爺去了那兒,往後咱家的用度,肯定更寬裕了。
    而且這戶部的差事,既能施展璉二哥的才能,又能結交不少朝中官員,對咱家的人脈拓展,那是大有益處。”
    王熙鳳聽了,越發來了勁,興致勃勃地說:
    “你們還別說,二爺跟我說,國公爺一開始確實為他的事兒頭疼。本來想著讓他去吏部跟著姑父曆練曆練,也好積累些經驗。
    可巧了,那戶部清吏司有位郎中告老還鄉。
    國公爺尋思著,這戶部的差事也挺適合二爺的性子,去戶部曆練也能發揮他的長處。”
    她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接著道:
    “國公爺就帶著璉二爺去見那戶部尚書王寬。嘿,你們猜怎麽著?
    那王大人一聽是國公爺舉薦,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半點猶豫都不帶,那叫一個爽快!”
    探春好奇地問道:“二嫂子,這王大人如此幹脆,莫不是和國公爺交情匪淺?還是璉二哥之前就和王大人有過什麽淵源?”
    王熙鳳聽了探春的問話,興致更漲:
    "我的好妹妹,你道那王大人為何這般爽快?這裏頭可有個緣故——"
    她眼波一轉,壓低聲音:
    "前年國庫空虛時,咱們國公爺領了江南鹽稅欽差的差事,在揚州整治鹽稅,一口氣收繳了九千多萬兩銀子。
    那王大人身為戶部尚書,正愁著沒法向陛下交代呢,這一下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李紈聞言輕"啊"了一聲,手中帕子掩住嘴角:"難怪......"
    畢竟——九千萬兩......
    "這還不算完呢!"王熙鳳眉飛色舞地繼續開口,"前些時候山西那起子奸商走私鹽鐵火器的大案,不也是國公爺發現的?"
    她說著朝迎春使了個眼色,"這事還牽扯到薛姑娘家呢,你們可還記得?"
    迎春輕輕點頭,"可不是?聽說那夥人專程接近薛大哥哥,就是想搭上咱們家的線......"
    探春眼中閃過一絲銳色,接起迎春的話:"他們是想借著薛家的關係,接近國公爺,探聽朝中動向,好做那賣國的勾當!"
    屋內一時靜了下來,幾個姑娘都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後麵可是聽薛寶釵說的,薛蟠更是因為此事,好長時間都不敢外出應酬——差點沒把他嚇壞了!
    王熙鳳見氣氛凝重,忙又岔開話題:"你們猜後來怎麽著?錦衣衛去抄了那些山西商人的家,前後又抄出五千萬兩銀子!"
    她掰著手指算起:"前前後後,咱們國公爺給國庫添了一億四千多萬兩銀子。你們說,王大人對咱國公爺能不好嗎?"
    嘶——!
    李紈、迎春、探春等三人倒吸一口冷氣!
    就連王熙鳳也不禁咽了口唾沫,她說這句話的時候,也頓感口幹舌燥,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手爐。
    屋內一時靜得落針可聞,隻聽得地龍炭火偶爾"劈啪"輕響。
    李紈最先回過神來,輕輕撫了撫胸口:"一億四千多萬兩......這數目,莫說是咱們,便是戶部的老爺們,怕也是頭一回見這麽些銀子一股腦兒地進賬!"
    迎春怔怔地望著鳳姐,聲音細若蚊蠅:"這......這得是多少莊子、多少年的出息啊......"
    探春指尖微微發顫:"怪道那王大人對國公爺如此敬重。這般功績,莫說是同僚,便是陛下麵前,也是天大的體麵。"
    王熙鳳見三人這般反應,反倒"噗嗤"一聲笑了,擺擺手:
    "瞧把你們唬的!咱們國公爺是什麽人物?這些年南征北戰、整頓鹽務,哪一樁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她說著,眼中閃過一絲驕傲之色,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
    "不然你們以為,國公爺怎麽會在十七歲的年紀就封了國公的爵位?更難得的是——"
    她故意頓了頓,"陛下還破例在國公爺尚未及冠時,就提前賜了字呢!"
    三人聞言,眼睛俱是一亮,回想起那日陛下出城十裏迎接賈玌凱旋的場景!
    探春更是不住的感歎:"天戈二字,當真——氣魄非凡!"
    王熙鳳見三人神色恍惚,不由抿嘴一笑:"瞧你們這模樣,莫不是又想起國公爺凱旋那日的盛況了?"
    探春眼中泛起異彩,輕聲道:"二嫂子說的是。那日陛下親率百官出城十裏相迎,旌旗蔽空,鑼鼓喧天,當真是我朝開國以來少有的盛事。"
    三人又是一陣驚歎。
    王熙鳳輕輕一笑,眼中滿是關切:
    “瞧你們,這一回想起來,都入了神!
    我呀,就關心你們近日管家,有沒有碰上什麽難處?
    反正這會兒咱們正閑聊著,不妨都說出來,咱們一起合計合計。”
    她心裏明鏡似的,知道她們肯定是有事才來,可她哪會當麵點明,隻這般委婉詢問,也好讓她們自在些!
    探春抿嘴一笑,率先開了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是二嫂子貼心,不瞞您說,就為了這年關回禮的事兒,可把我們愁壞了。
    如今各家王、公、侯府上送來的禮單規格參差不齊,往年都是二嫂子您拿主意,如今沒了您掌舵,我們實在拿捏不準。
    既怕回禮輕了顯得咱們賈家怠慢,又怕重了失了分寸。”
    迎春也趕忙點頭附和:
    “是啊,二嫂子。今年這禮單比往年都厚重,若照舊例回禮,恐怕不妥,但要重新安排,又不知如何把握尺度,真是左右為難。”
    ......
    “北靜王府加送了......忠順王府添了......”
    王熙鳳聽她們細說了幾份顯赫人家的禮單,眉頭漸漸皺緊。
    她此前多少也是了解如今朝廷局勢——派係之爭,猶厝火積薪!
    賈家鋒芒畢露,在這敏感時刻,行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得聖上猜忌。
    沉思片刻,歎了口氣:
    “這事我倒不敢自作主張了。你們不妨去東府問問敬老爺,或是我家大老爺……”
    她頓了頓,再是一想,又是補充了一句,“不過依我看,最穩妥的,還是請國公爺拿個主意。”
    李紈神情一動,以她的見識,隱隱明白了王熙鳳的顧慮。
    迎春和探春年紀尚輕,閱曆稍淺,一時有些不明所以。
    但探春還是敏銳地察覺異樣:“區區回禮,竟要驚動玌二哥?”
    李紈輕輕拍了拍探春的手:“三丫頭有所不知,如今朝中眼紅咱們家的人不少。國公爺人在風口浪尖,咱們府上的一舉一動,都有人盯著做文章呢。”
    王熙鳳點頭:“正是這話。橫豎國公爺一向疼姐妹們,你們親去遼國府問一句,倒也不差那會功夫。”
    探春和迎春恍然大悟。
    李紈接著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自當親自前往國公府一趟了。”
    王熙鳳搖了搖頭,“現在的話倒是不巧了,據我所知,國公爺今日便被陛下召進了宮內,恐怕一時半會兒回不來!”
    喜歡紅樓:金戈鐵馬橫掃八方請大家收藏:()紅樓:金戈鐵馬橫掃八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