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出兵的理由

字數:5958   加入書籤

A+A-


    “倭國”二字剛落!
    “砰——!”
    一聲巨響驟然炸響在書房內!
    賈玌竟霍然站起,他身前那張堅硬沉重的紫檀木書案,竟被他一掌拍得四分五裂,木屑紛飛!
    案上的筆墨紙硯、鎮紙筆洗,稀裏嘩啦散落一地!
    書房內瞬間死寂!
    林宇和那親衛都被這突如其來的雷霆之怒驚得渾身一顫,猛地抬頭,愕然地看著他們的國公爺。
    隻見賈玌麵色鐵青,雙目之中仿佛有熊熊烈焰在燃燒,死死釘在親衛臉上,聲音如同從九幽寒冰中擠出,帶著難以置信的震怒:
    “你說什麽?!他們跑去了哪啊?!再說一遍!”
    那親衛被賈玌身上驟然爆發的恐怖氣勢壓得幾乎喘不過氣,心髒狂跳,但還是強自鎮定,咽了口唾沫,清晰無比地再次稟報:
    “回......回國公爺!逃......逃去了倭國!倭人盤踞之地!”
    “倭國......倭國......”
    賈玌重複著這兩個字,臉上的震怒慢慢的平息,而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如同變臉一般,化為一種極其複雜的神色。
    震驚、了然、恍悟......最終,竟凝固成一種令人心悸的、帶著冰冷狂喜的獰笑!
    “嗬......嗬嗬嗬......”
    低沉的笑聲從他喉嚨深處滾出,起初壓抑,繼而越來越響,最後變成了毫不掩飾的、充滿譏誚與興奮的大笑:
    “哈哈哈哈!好啊!好!好一個甄家!好一個江南甄家!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他猛地一拍手,眼中精光爆射,那光芒幾乎要刺穿屋頂:
    “跑得好!跑得妙!跑去了倭國?!這不就是鐵證如山!甄家通倭!甄家與倭寇早有勾結!否則,他們怎能在城破之際,如此精準地找到接應的海船,直奔倭巢?!”
    賈玌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穿透性的力量,直指核心:
    “他們能逃去倭國,就證明江南叛亂背後,必然有倭寇的影子!那些擾亂海疆、屠戮我沿海百姓的倭賊,定是這甄家叛亂的無形推手!甚至,他們就是這叛亂的一部分!”
    “桀桀桀桀......”
    突兀的笑聲在寂靜的書房裏回蕩,充滿了洞悉隱秘的得意和一種令人不寒而栗的興奮。
    賈玌仿佛是在“說服”自己,又像是在向冥冥中的命運宣告:
    “對!一定是這樣!絕對錯不了!江南的叛亂,那些看似突然的烽煙,背後若無倭寇的煽風點火、暗中資助,甚至直接參與,甄應嘉、甄應靖之輩,豈敢如此猖獗?豈能支撐這麽久?這江南的禍亂,根子上就帶著倭腥!”
    他猛地攥緊了拳頭,眼中閃爍著近乎狂熱的光芒,內心在無聲地呐喊:
    『太好了!簡直是天助我也!』
    『我正愁著該如何說服陛下,如何找到最無可辯駁的理由,將大慶的兵鋒指向那片貪婪成性、屢屢犯邊的倭島!』
    『如今,這甄家餘孽,竟自己一頭紮進了倭寇的老巢!這豈非是鐵證如山?這豈非是將倭寇與江南叛亂徹底綁死的鐵鏈?!』
    『甄家通倭!倭寇助逆!裏應外合,禍亂東南!』
    『這個罪名,這個由頭,簡直是......完美!』
    “得來全不費功夫!當真是……天助我也!!哈哈哈!”
    賈玌再也抑製不住心中的狂喜,放聲大笑起來,笑聲中充滿了運籌帷幄、勝券在握的意氣風發!
    他猛地轉身,對著林宇和那親衛;
    “林宇!”
    “卑職在!”
    “即刻再次安排機靈點的人手再次南下江南!”賈玌語速極快,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下,“將甄家餘孽潛逃倭國,及其與倭寇勾結、極可能是江南叛亂幕後黑手之重大嫌疑,詳加列陳!措辭務必犀利,證據務必清晰!要讓人一看便知,甄家通倭,倭寇助逆,此乃鐵案!”
    賈玌的聲音斬釘截鐵,最後不放心的再次叮囑一句:
    “記住!是——鐵案!”
    這兩個字,被他賦予了無比的重量,其含義不言而喻!
    這不僅僅是要查清事實,更是要將“甄家通倭”、“倭寇助逆”這兩條罪名,用最堅硬、最無法推翻的證據鏈條,死死地、永久地焊死在一起!
    不容任何人質疑,不容任何勢力翻盤!
    “是!卑職明白!必將其鑄成——鐵案!”
    林宇沉聲應諾,不再耽擱,立刻轉身大步離去,書房門開合,帶起一陣急促的風。
    然而,那名灰衣親衛卻並未隨林宇一同離開,依舊站在原地,頭微微低垂!
    賈玌正沉浸在“鐵案”落定、未來戰略豁然開朗的振奮之中,見此人未走,濃眉微挑,再次問道:
    “還有事?”
    那親衛連忙抱拳,聲音恭敬:“回國公爺,卑職此行,還有一事,是蘇銘蘇大人特意交代,務必親口稟報國公爺。”
    “哦?蘇銘還交代了什麽?”賈玌來了興趣,踱步到窗邊,負手看著窗外庭院,語氣輕鬆了些許。
    親衛稟道:“是關於國公爺先前吩咐蘇大人,代為探望清流關那位引路老道長的事情。蘇大人說,其中頗有些……意想不到的內情,恐書信不便詳述,特命卑職口傳。”
    “清流關老道長?”賈玌聞言,立刻轉過身,眼中精光一閃,興致大增!
    清流關一戰,能如此順利繞開此關營救聖上,老道長功不可沒!
    若非他,陛下能否全身而退尚在兩可之間。
    這份恩情,賈玌一直記在心裏。此刻聽聞蘇銘查出了“意想不到的內情”,心中更是好奇。
    “快說!那老道長有何內情?”賈玌催促道,語氣帶著明顯的關切。
    親衛組織了一下語言,清晰回稟:“回國公爺,蘇大人費了些周折,終於探明那老道長的根底。他俗家本名......姓甄,名費,字士隱!”
    “甄士隱?”
    賈玌重複了一遍這個名字,眉頭微皺,隻覺得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一時卻又想不起具體關聯,隻是本能地覺得這“甄”字有些刺眼。
    親衛繼續道:“此人本是姑蘇望族甄家旁支,家境殷實,性情恬淡。膝下隻有一女,乳名喚作英蓮,三歲那年的元宵燈會,不幸被人拐子拐走......”
    “英蓮?拐走?”
    翁——!
    賈玌隻覺心中劇震,前世記憶中的信息碎片瞬間拚合!
    他立刻想到了那個命運多舛、被拐子拐走、後來成為薛蟠侍妾香菱的女孩!
    『原來......引路之恩的老道,竟是香菱的生父?!這命運......當真玄奇!』
    一股難以言喻的唏噓感湧上心頭,香菱在原著中那坎坷悲慘的一生在他腦海中快速閃過。
    親衛見賈玌神色變幻,似有觸動,但並未多想,隻當國公爺是感慨那老道身世坎坷,便繼續按蘇銘的交代稟報:
    “......甄老爺夫婦痛失愛女,四處尋找無果,家宅又遭回祿之災(火災),萬貫家財付之一炬。其嶽父封肅又是個勢利小人,見女婿落魄,百般奚落。
    甄老爺心灰意冷,看破紅塵,便隨了一位跛足道人飄然出家去了。後來輾轉流落,最終在清流關附近的一座小觀隱修,不問世事。”
    賈玌聽著親衛的敘述,心中早已了然,這與前世所知並無太大出入。
    他微微頷首,壓下那份因命運巧合帶來的感慨,可隨後,臉色一變,急忙問道:
    “蘇銘可曾因他甄家旁支而虧待於他?可否安頓好他的生活?”
    “回國公爺,”親衛應道:“蘇大人備了厚禮,並承諾為其重修觀宇,保其晚年無憂。甄道長......哦,甄士隱道長感激涕零,言說不敢居功,隻求清淨。”
    “嗯,蘇銘辦得妥當。”
    賈玌再次點頭,對蘇銘的處置表示滿意。他正欲讓親衛退下。
    卻聽那親衛接著說道:“不過,蘇大人查訪甄士隱身世時,因涉及其失散多年的女兒英蓮,便多留了個心,循著舊日線索追查了一番。
    機緣巧合之下,竟找到了當年曾受甄士隱資助、後高中進士、如今在金陵應天府任知府的賈雨村!”
    ——賈雨村!
    賈玌對這個名字自然不陌生,知道此人攀附榮國府起複,是個官場滑吏。
    聽到這個名字出現,賈玌心中已然雪亮——關鍵點來了!
    親衛語速平穩地繼續:
    “蘇大人設法詢問賈雨村關於甄家小姐英蓮的下落。起初,那賈雨村言辭閃爍,百般推脫,似有難言之隱,更不願提及舊案。” 親衛的語氣帶上一絲鄙夷,“但當蘇大人言明,此乃奉遼國公之命徹查,關乎清流關引路義士甄士隱尋親大事時……”
    “那賈雨村立時臉色煞白,冷汗涔涔而下,再不敢有半分隱瞞!他立刻便供認了!”
    親衛的聲音清晰有力:
    “據賈雨村供述,他當年在應天府任上,審理一樁人命官司時,涉案的一個被拐丫頭,無論年歲、籍貫、被拐經過,尤其是眉間一點胭脂痣的特征,皆與甄家丟失的小姐英蓮完全吻合!他當時便認出了!”
    “更關鍵的是,”親衛看著賈玌,一字一句地稟出那個早已在賈玌預料之中、卻又因現實關聯而顯得格外刺耳的名字:“賈雨村指認,那丫頭後來被......被薛家大爺薛蟠,看中買下,收在身邊做了貼身侍女,如今改名喚作——香菱!”
    “香菱!”
    賈玌低聲重複了一遍這個名字,聲音聽不出太大波瀾,但眼底深處卻掠過一絲複雜難明的光芒。
    一切,都印證了他所知的......
    然而,當這書中人物的命運,如此真切地與清流關的恩情、與薛蟠聯係在一起,並經由親衛之口稟報於此時,那份早已預知的“宿命感”,依舊帶來了一種沉甸甸的現實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