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君臣對·終悟帝王心

字數:4216   加入書籤

A+A-


    殿內暖意融融,祖孫三人說了好一會兒體己話。
    太上皇的目光始終未曾離開秦可卿,眼中滿是慈愛。
    秦可卿也漸漸放鬆下來,偶爾還能說幾句俏皮話,逗得太上皇後掩嘴輕笑。
    "好了......"太上皇目光慈愛地在秦可卿和賈蓉身上流連片刻,臉上雖是不舍,但還是做出決斷,看向太上皇後,"你帶可卿和賈家小子先去偏殿說說話。孤......還有些話,想單獨與遼國公說。"
    太上皇後會意,起身拉著秦可卿的手:
    "來,隨祖母去偏殿用些茶點。"她朝賈蓉使了個眼色,想了想之後稱呼道,"賈將軍也請一同前來。"
    賈蓉立即躬身抱拳:
    "臣,謹遵懿旨。"
    ......
    "吱呀"
    殿門關閉,太上皇後帶著秦可卿和賈蓉離開,偌大的寢殿內,隻剩下太上皇和賈玌兩人。
    香爐裏的沉香嫋嫋升起,殿內光線不知為何,竟不似方才那般明亮,反而略顯昏沉,映得太上皇那張臉愈發蒼老。
    他靠在龍榻上,目光卻異常清明,直直地落在賈玌身上。
    在這張年輕的臉上停留了許久。
    目光複雜難言,有審視,有追憶,更有一種貪婪,想透過這副軀殼,看清其下那顆被無數人揣測、卻最終隻有自己的兒子——皇帝秦戩......才能把握的赤膽忠心。
    賈玌站得筆直,身形如鬆,既無拘謹,也無倨傲,就那麽平靜地眼觀鼻,鼻觀心。
    “坐吧。”太上皇的聲音比方才更顯虛弱,指了指榻前的繡墩,“此刻,這寧壽宮中,隻餘你我君臣二人。不必拘那些繁文縟節了。”
    “謝陛下。”賈玌拱手一禮,依言落座。
    太上皇看著他坐下,臉上情不自禁浮現笑意。
    “天戈啊……”太上皇的稱呼變了,“今日召你入宮,除了......意外之喜,得以與可卿那孩子相認之外......”他頓了頓,似乎在積攢力氣,也像是在斟酌詞句,“孤......其實主要想見的,還是你!”
    賈玌抬眸,麵露不解!
    "臣愚鈍,請陛下明示。"
    太上皇嗬嗬直笑,手指輕輕敲擊榻沿:"真是奇了,今日的你竟是這般謹慎。"他微微側頭,"昨夜皇帝和太子來請安,跟孤說了件趣事。"
    賈玌目光微動。
    "說是賢妃省親時,你即興作了首詩?"太上皇眼中精光閃爍,"‘封公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不過是借前人詞句,聊表心誌。"
    "好一個聊表心誌!"
    太上皇突然提高聲調,隨即又劇烈咳嗽起來。
    賈玌見狀,正要起身,卻被他擺手製止。
    "孤無礙。"太上皇拍拍胸口喘勻了氣,眼中帶著幾分玩味,"天戈啊,你可知道,就這一首詩,昨夜讓孤輾轉反側?"
    賈玌沉默不語。
    "孤就在想......"太上皇的聲音突然低沉下來,"若是十餘年前,能有人說出這樣的話,或許今日......"
    話到一半,他突然停住,轉而問道:"聽說全詩叫韜鈐深處?"
    "是。"
    "念來聽聽。"太上皇靠在軟枕上,閉目道:"孤想親耳聽聽,聽聽這首詩從機口中說出!"
    賈玌略一沉吟,沉聲誦道一便:
    “......”
    最後一個字落下,殿內陷入沉靜。
    "唉......!"
    太上皇長歎一聲,緩緩睜開眼,目光裏竟帶著幾分蕭索。
    "好詩......真是好詩啊......想必再過不久此,此詩便能傳遍天下,使得天下人皆知你遼國公之誌!"
    而後,他身體放鬆向後仰,目光投向殿頂的藻井,看著外頭稀稀落落的雪花,回想自己漫長而跌宕的帝王生涯!
    “孤這一生......坐在這龍椅上數十年,自問也算勤勉,......可到頭來,回望這一生,眼看就要耳順之年了,孤才......才忽然驚覺,自己這個皇帝,做得……實在是一塌糊塗!”
    這近乎自我否定的話語,讓殿內的空氣都為之一凝!
    賈玌的眼神微動,但依舊保持著沉默。他知道,此刻太上皇需要的,並非勸慰,而是一個傾聽者。
    太上皇的目光重新聚焦在賈玌臉上,眼神中透露著前所未有的清醒:
    “比起皇帝,孤......差得太遠了!皇帝他,有識人之明,有用人之量,更有......容人之心!他敢將傾國之兵托付於你,敢在奉天殿上與你並肩而立,直麵滔天巨浪!這份信任,這份膽魄......孤,不如他!”
    說罷,太上皇眼中閃過痛悔之色,而後喘息了幾聲,語氣帶著遺憾與......羨慕,才繼續道:
    “孤......坐擁天下之時,也曾渴望得到似你這般的臣子!一個......真正能擎天架海、忠心不二,且......所求非私利權位,唯願山河永固、海晏河清的......無雙國士!”
    “可當真正的坐擁天下之後,孤信奉的隻有一條——帝王心術,天下人皆不可信!”
    太上皇咬著牙一字一頓地重複,無比肯定自己曾經的想法,"這是孤登基第一日,就在心中刻下的箴言!"
    他的身影在賈玌眼中晃動,映照出那個曾經睥睨天下的帝王身影。
    “隻有牢牢握住權柄,讓所有人畏懼、猜忌、製衡,這江山便能永固。
    因為人心叵測,所以,孤打壓忠直之臣,扶持奸佞之輩,讓朝堂上下互相牽製,讓邊關將領彼此掣肘......孤以為,這便是帝王之道!”
    “遼東淪陷之時,孤第一反應不是如何收複失地,而是懷疑——是不是有人勾結外敵?是不是有人想借機奪權?
    於是孤派心腹監視邊關將領,暗中調查朝中大臣,甚至......連自己所有的兒子,孤都防著!”
    聽到太上皇如此話語,賈玌心中也不禁湧起一絲理解。
    是啊,這種情況誰能不起疑心呢?
    先是曆經先太子謀反,然後再是遼東大戰,三十萬慶軍對五萬八旗軍,結果一敗塗地!
    各種bUff疊滿的情況下,無論是誰坐在那個位置上都會起疑心。
    不然好端端的大好局勢,怎麽就莫名其妙的會發展成這樣的地步!?
    但理解歸理解,這並不能改變一個事實:
    ——真正的明君,就該能在亂局中明辨忠奸!
    再不濟......也應該像老道一樣——雲在青天水在瓶!
    反倒是太上皇,隻是一個勁的打壓,製衡的又是慶帝的勢力,致使遼東陷入了長達十餘年的戰略防守,不敢主動出擊。
    最終搞得——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