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正德遺恩澤天下
字數:3495 加入書籤
太廟前,恭送太上皇的聲浪漸次平息,唯餘一片壓抑的悲戚與肅穆。
慶帝望著已然駕崩的太上皇,臉上悲容未減,眼神卻已迅速轉為沉靜。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下方跪伏滿地的文武百官:
“傳朕旨意:正德皇帝陛下龍馭上賓,舉國同悲。即刻起,輟朝三日,天下臣民皆需服喪。命禮部、內務府即刻依製籌辦大行皇帝喪儀,不得有誤!”
“臣等遵旨!”
禮部尚書等人立刻叩首領命。
慶帝微微頷首,目光轉向依舊跪在最前方的賈玌及一眾剛剛受封的功臣,語氣緩和了些許:
“然,大軍凱旋,功臣封賞,此亦國之大事,不可偏廢。大行皇帝於彌留之際,尤惦念此事,親自頒賞,此心此意,不可辜負。”
【注:“大行皇帝”是對剛剛去世、但尚未正式上廟號和諡號的皇帝的特定稱呼。】
他略一停頓,繼續道:
“今日封賞,照常生效。所有賞賜,由戶部、兵部、工部等協同,按旨意即刻撥付。遼王及諸位有功將士,先行回府歇息,沐浴齋戒,以備明日入宮舉哀。”
“至於慶功宴......”慶帝的聲音裏帶上一絲複雜的情緒,“國喪期間,一切從簡。原定宮宴取消,待大行皇帝喪儀過後,再行論功。”
這番安排,既全了國喪之禮,也未寒了功臣之心,可謂妥帖。
“陛下聖明!臣等領旨!”
群臣再次齊聲應和。
這時,禮部尚書周凱穆顫巍巍出列,躬身問道:
“陛下,按祖製,大行皇帝駕崩,天下需守孝三年,禁婚嫁宴樂。不知此次......”
這是所有朝臣乃至天下百姓都關心的問題。
三年國喪,影響深遠。
再加上如今東征大計已成......
然慶帝似乎早有準備,緩緩道:“大行皇帝臨終前,另有遺命針對此事。”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連賈玌都微微抬起了頭。
隻見夏守忠從袖中又取出一卷略小的明黃絹帛,展開高聲宣讀:
“朕,秦晟,正德皇帝。自知大限將至,不忍因朕一人之故,使天下臣民守製三載,誤農時,廢生計,損國本。”
“更不願因朕之喪,寒凱旋將士之心,阻朝廷賞功之典。”
“特遺命:朕駕崩之後,天下臣民,以日代月,守孝二十七日即可。期滿之後,婚嫁宴樂,一切如常。欽此——!”
遺詔讀畢,眾臣麵麵相覷,旋即紛紛露出如釋重負又感佩莫名的神情。
以日代月,守孝二十七日!
這無疑是極大的恩典,也是極為明智的決定,避免了因長期國喪可能帶來的各種社會停滯與經濟問題,尤其對於剛剛經曆大戰、需要恢複和發展的國家而言,至關重要。
這道遺詔一下,不少老臣回想起太上皇雖有時昏聵,但最終總能以大局為重的某些特質,不禁暗暗唏噓。
這份遺詔,確實符合他最後幾年的行事風格。
“大行皇帝聖明!仁德澤被蒼生!”
李青鬆率先叩首高呼,這一次,聲音中充滿了由衷的敬佩。
“大行皇帝聖明!”
群臣再次跟著叩首,這一次的呼聲,比之前更多了幾分真誠。
慶帝看著這一幕,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似是欣慰,似是感慨,最終化為平靜。
他抬了抬手:“既是大行皇帝遺命,眾卿當謹遵勿違。今日便至此,眾卿散去吧,各歸其位,各司其職,準備明日喪儀。”
“臣等告退!”
文武百官這才紛紛起身,依序沉默地退出太廟廣場。
許多人依舊沉浸在今日這接連不斷的巨大震撼與轉折中,神情恍惚。
賈玌也站起身,手中的兩份聖旨——一份封王厚賞,一份賜萬世之名——沉甸甸的。
他最後看了一眼被內侍和太醫們小心翼翼環繞起來的龍椅方向,目光深邃,隨即轉身,在熊文龍、蘇瑾言等將領的簇擁下,默然離去。
陽光依舊照耀著太廟的金頂,卻依然驅不散那彌漫開來的哀戚。
盛大的凱旋與封賞典禮,最終以一代帝王的龍馭上賓而告終。
接下來的京城,將暫時脫下喜慶的紅裝,換上治喪的素縞。
......
太廟前儀式已畢,聖駕與文武百官相繼離去。
賈玌翻身上馬,賈蓉、賈薔、賈琮、賈芸等子弟及賈敬、賈赦、賈政、賈璉等族人默默跟隨其後。一行人沉默地穿過已然淨街、氣氛肅殺的禦道,往寧榮街行去。
遼國公府中門大開,府內仆役皆垂手侍立,一派肅穆。
賈玌勒住韁繩,馬蹄在敕造遼國公府的門前停下。
他抬頭,目光落在門前那“敕造遼國公府”的鎏金匾額上,沉默了片刻。
不知是因太上皇驟然駕崩的衝擊,還是因這一日之內經曆的巔峰與變故太多,他今日顯得格外沉默。
賈敬在一旁見狀,並未出言安慰,隻驅馬靠近半步:“天戈,府裏都已得了消息。老太太、你母親、還有黛玉她們,都在裏頭承慶堂等著了。”
賈玌聞言,眼眸低垂一瞬,再抬起時已恢複了慣常的沉靜。
他利落地翻身下馬,將馬鞭遞給迎上來的親兵,隻道了一個字:
“進。”
賈蓉、賈薔、賈琮、賈芸等子弟,以及賈赦、賈政、賈璉等族人,皆默默隨在他與賈敬身後,一行人無聲地踏入府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