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劍履上殿,威壓萬邦

字數:4076   加入書籤

A+A-


    隨著他們越來越靠近丹陛,一個身影逐漸清晰起來——那是一個身著四爪蟒袍的年輕男子,按劍立於龍椅之側。
    當看清那人腰間佩劍時,所有使臣心中同時閃過一個駭人的念頭——劍履上殿!
    在大慶朝,唯有立下不世之功的臣子,才享此殊榮。
    他們不約而同地打量起這個背影挺拔的年輕親王,隻見他身姿如鬆,雖未回頭,卻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氣勢。
    就在這時,不知是誰低聲驚呼:
    "是遼王!"
    霎時間,所有使臣隻覺得耳邊嗡鳴,腦海中隻剩下一個名字在回蕩——那個年方二十就連滅兩國、威震四海的遼王賈玌!
    是了,也隻有這位年輕的遼王,才配享此殊榮——劍履上殿!
    眾人心中劇震。
    朝鮮國王李懌望向那道身影時,眼中不禁流露出感激之色——當初清朝大舉進犯朝鮮時,正是這位年輕的遼王親率大軍馳援,短短數日之內便擊潰敵軍,迫使清軍退兵,保全了朝鮮社稷。
    西遼國主阿剌木沙汗不自覺地攥緊了袖中的拳頭,心中百感交集。
    若非慶朝有遼王威懾蒙古,迫使烏力罕退兵,西遼早已國破家亡。
    他既慶幸有此強援,又不免為西遼的未來擔憂——有這等人物在,西遼怕是永無出頭之日。
    就連最為沉穩的蒙古大汗烏力罕,此刻也是麵色鐵青。
    他死死盯著那道挺拔的背影,心中湧起驚濤駭浪。
    就是這個人,使得大慶皇帝一紙詔書就打斷了他吞並西遼的野心;就是這個人,年僅二十就讓他這位縱橫草原二十載的大汗不得不俯首稱臣!
    "蒼天何其不公!"烏力罕在心中呐喊,"為何天朝能出此等人物?"
    他仿佛已經看到,未來數十年裏,這道身影將如一座大山,死死壓在所有鄰邦的頭頂,讓他們永無翻身之日。
    蒙古鐵騎再是驍勇,又如何能與這位用兵如神、武藝超群的遼王抗衡?!!
    其他使臣也是各懷心思。
    安南使臣想起國內那些不安分的念頭,在遼王連滅兩國的赫赫武功前,頓時消散無形;
    暹羅使者回憶起商人口中傳頌的遼王北伐、東征故事;
    西域小邦的使臣則想起那些被大慶強行壓在底下的蒙古諸部。
    所有人的心中都升起同一個念頭:有此人在,誰敢不服?有此人在,大慶江山至少還能再穩五十年!
    就在這時,那道身影緩緩轉過身來。
    一張年輕得過分的麵龐映入眾人眼簾。
    雖然早有耳聞遼王年僅二十,但親眼見到時,所有使臣仍感到難以接受——太年輕了,年輕得讓人心驚。
    若他是個四十歲的沉穩統帥,或是三十歲的中年武將,眾人或許還能接受。
    可偏偏是二十歲......二十歲就能劍履上殿,二十歲就能威震四海!
    賈玌的目光淡淡掃過殿內,那雙眸子沉靜如水,卻讓這些見慣風浪的君主們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朝鮮國王李懌第一個錯開視線,西遼國主阿剌木沙汗下意識地低下頭,就連蒙古大汗烏力罕也移開了目光。
    南洋小國的使臣們更是噤若寒蟬。
    巴朗圭偷偷擦了擦額角的汗,塔吉克和阿卜杜拉交換了一個驚恐的眼神——如此氣魄,他們終於明白為何倭國會如此輕易地被滅了。
    最終,鴻臚寺官員適時高唱:
    "諸使臣——行朝拜大禮——"
    鴻臚寺卿的高唱在殿內回蕩,所有使臣立即整肅儀容。
    在讚禮官的指引下,以朝鮮國王為首,各國使臣依序跪拜,行明朝定製之"五拜三叩頭"大禮。
    "跪——"讚禮官聲如洪鍾。
    使臣們齊刷刷跪倒在地。
    "一叩首——"
    額觸金磚之聲清脆可聞。
    "再叩首——"
    環佩輕響,衣袍窸窣。
    "三叩首——"
    殿內隻聞呼吸之聲,莊嚴肅穆。
    "興——"
    使臣們起身站立,而後又依令重複跪拜。如此五次跪拜,三次叩首,禮數嚴謹,一絲不苟。
    禮畢,使臣們仍跪地不起,齊聲高呼:"臣等恭祝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願天朝國運昌隆,四海清平!"
    鴻臚寺卿上前一步,朗聲奏報:"啟奏陛下,諸國使臣已行朝見之禮。"
    慶帝端坐龍椅,玄衣纁裳上的十二章紋在燭光中流光溢彩:"諸卿遠來辛苦,平身。"
    "謝陛下!"使臣們這才起身,垂手侍立。
    禮部尚書周凱穆此時穩步出列,向禦座躬身:
    "啟奏陛下,今萬國來朝,四海賓服,此乃陛下聖德感召。臣請陛下受諸國朝貢。"
    慶帝微微頷首:"準。"
    夏守忠立即展開禮單,高唱:"獻貢——"
    朝鮮國王李懌率先出列,行至丹陛下跪拜:"臣朝鮮國主李懌,謹獻本年貢賦:黃金千兩,白銀萬兩,高麗參百斤,細麻布千匹,另獻處女三十人充掖庭。"
    言畢,恭敬呈上鎏金貢冊。
    西遼國主阿剌木沙汗隨即上前,單膝跪地:"臣西遼國主敬獻和田美玉九方,西域寶馬二十四匹,金沙十斛,葡萄美酒百壇,恭祝陛下萬壽無疆!"
    蒙古大汗烏力罕撫胸行禮,聲音洪亮:"蒙古各部謹遵陛下詔令,獻九白之貢:白馬九十九匹,白駝九峰,白狐皮九十九張,白銀九千兩,雕弓百張,願永為天朝守北疆!"
    安南使臣阮文紹跪拜在地:"安南敬獻象牙五十對,犀角百支,沉香千斤,珍珠十斛,恭祝陛下聖體安康!"
    暹羅使者奉上禮單:"暹羅獻龍涎香二百斤,紅藍寶石各五斛,金絲柚木百根,馴象十頭,願陛下德被四海!"
    西域三十六國使臣依次獻上汗血寶馬、地毯、葡萄酒;南洋諸國敬獻玳瑁、珊瑚、香料。各國貢品堆積如山,琳琅滿目,使臣跪拜之姿恭敬非常。
    當吐魯番使者哈裏克最後上前時,他小心翼翼揭開紅綢,籠中赫然是一隻通體雪白的獵隼:"吐魯番敬獻雪山金雕一對,西域寶刀十柄,恭祝天可汗威震寰宇!"
    待所有使臣獻禮完畢,慶帝緩緩起身。
    所有使臣立即再次跪拜,齊聲高呼:"恭祝陛下萬壽無疆!願天朝江山永固!"
    聲浪在奉天殿內回蕩,貢品的光芒與殿內燭火交相輝映,彰顯著萬國來朝的盛世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