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二藩定鼎——萬國共尊天可汗!
字數:6486 加入書籤
禦座之上,慶帝的身體幾不可察地微微前傾。
那“天可汗”三字如同重錘,狠狠砸在他的心口,激起滔天巨浪。
自唐宗文皇帝之後,麵對這超越曆代中原君主的至高尊號,任何帝王在此情此景都難以保持冷靜。
他麵上雖極力維持著威儀,但微微泛紅的耳根與急速起伏的胸膛,卻泄露了內心的激蕩。
十二旒白玉珠冕微微晃動,在其後投下晃動的陰影,讓群臣無法完全看清聖顏,但離得近的幾位重臣,卻依稀能瞥見冕旒之後,那雙深邃眼眸中的震驚與灼熱的紅光!
那是欲望、是野望、是千古一帝的功業就在眼前的極致誘惑!
有了這一番功績,諡號文帝,近乎是板上釘釘之事。
整個奉天殿在經曆了最初的爆炸性嘩然後,竟再度陷入一種更加詭異的寂靜。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天子的反應。
這寂靜持續了許久,久到仿佛時間都已凝固。
終於,慶帝緩緩開口,聲音帶著極力壓製卻仍能聽出的沙啞與異樣,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的目光如實質般落在李懌與阿剌木沙汗身上:
“朝鮮國主,西遼國主。”
“臣在!”
二人立即躬身應答。
“爾等......”慶帝的聲音頓了頓,仿佛在斟酌詞語,“何以見得,朕......堪配此號?”
來了!
李懌與阿剌木沙汗等待的就是這一刻!
朝鮮國王李懌立刻抬頭,聲音更加清亮:“陛下!臣等絕非阿諛奉承,更非臨時起意!此乃目睹陛下今日之盛況,回溯陛下登基以來之不世功業,發自肺腑之感!”
西遼國主阿剌木沙汗聲若洪鍾,接口道:
“正是!陛下!《大慶會典》乃定萬世之基,此乃文治之極盛!“
“奴兒幹萬民血書,乃收邊陲億兆之心,此乃德化之極盛!”
“掃平漠北、遼東、東海,乃拓土開疆、靖平四海之武功極盛!文治武功德化,三者皆達曠古未有之境,非‘天可汗’之號,何以彰顯?非‘天可汗’之尊,何以服眾?!”
李懌緊接著向前一步,目光灼灼,竟猛地轉向身後那黑壓壓的萬國使臣隊伍,聲音陡然拔高,如同挑戰,又如同宣告:
“陛下!臣敢問——縱觀寰宇,陛下之功,何人能及?陛下之德,何人能比?今日在這奉天殿內,在這四海萬邦代表麵前——”
他目光如電,掃過每一個使臣的臉:“可有誰,認為陛下當不得此‘天可汗’之尊號?!可有誰,對此心有不服?!盡可站出來!”
靜!
死一般的寂靜!
被他目光掃過的使臣,無論是西域豪酋還是南洋島主,無不下意識地避開了視線,甚至有人不由自主地後退了半步。
服?怎麽敢不服?誰能不服?!
站?怎麽敢站出去?誰敢站出去?!
法典已立,天威煌煌,遼王按劍在側,皇帝功業蓋世!此刻站出來,豈不是自尋死路,與整個大慶為敵?!
“臣等心悅誠服!”
“天可汗實至名歸!”
“陛下萬壽無疆!”
短暫的死寂後,是更加洶湧澎湃的附和聲浪!
安南、暹羅、占城、西域等萬國使者......幾乎所有使臣都爭先恐後地躬身表態,生怕慢了一步便會引起誤解!
就在這時,一個身影猛地從使臣隊列中衝了出來!
竟是那吐魯番使者哈裏克!
隻見他快步奔至丹墀之下,竟“噗通”一聲五體投地,將額頭緊緊貼在冰涼的金磚之上:
“偉大的天可汗!至高無上的大慶皇帝陛下!我吐魯番雖地處偏遠,未曾有幸列於藩屬之冊,但今日得見天可汗之威儀,聆聽天朝之法典,見識陛下之仁德,心神震撼,無以複加!”
他猛地抬起頭,眼中滿是狂熱與敬畏:
“外臣哈裏克,懇請陛下恩準!我吐魯番願效仿諸國,永世臣服於天可汗駕前,為大慶永守西陲,歲歲來朝,永不背棄!求陛下接納!”
這一幕,再次讓眾人一驚!
這已非簡單的附和,而是當場請求內附!
可隨即眾人又想到《大慶會典·藩王篇》內容裏的好處,眾人又紛紛讚歎其哈裏克的機智!
如今大慶周邊各國均已成為大慶附屬國,獨你吐魯番例外,自然不是明智之舉!
可如今哈裏克在如此重要的時刻,主動站出以表臣服,不僅能順勢而為,更能在這個為大慶皇帝上尊號的這個功勞裏分一杯羹啊!
而後,接下來所有的目光,瞬間又轉向了另一個方向——蒙古大汗烏力罕!
他是草原霸主,是現場唯一一個有實力、也有理由對“天可汗”稱號感到刺痛的君主。
烏力罕感受到那千鈞重壓般的目光,他知道,最後的時刻到了。
他深吸一口氣,排眾而出。
他沒有像哈裏克那樣跪拜,而是以手撫胸,向著禦座方向,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這個動作,對於一位大汗而言,已是極致臣服的表示。
“陛下之胸懷,臣烏力罕......方才已然心服。陛下之武功德業,確已超越古今。我蒙古諸部,既已遵奉《大慶會典》,自當遵從諸藩共議。天可汗之名——陛下......實至名歸。”
連最桀驁的烏力罕都已低頭!
大勢已定,乾坤已朗!
“臣等懇請陛下,順應天命,服從人心,正天可汗尊號!”
朝鮮國王李懌與西遼國主阿剌木沙汗再次高聲疾呼,率先跪拜下去。
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霎時間,奉天殿內,文武百官、萬國使臣,無論真心還是假意,無論激動還是無奈,全都齊刷刷地跪伏於地!
浩瀚的聲浪匯聚成同一句話,衝擊著殿宇的穹頂:
“臣等懇請陛下,正天可汗尊號!”
“萬歲!萬歲!萬萬歲!”
慶帝俯視著腳下這前所未有、萬邦齊喑的場麵,看著那匍匐一地的君主與使臣,聽著那震耳欲聾的歡呼。
冕旒之後,他的眼中,最後一絲猶豫與震驚徹底褪去,隻剩下睥睨天下的灼熱光芒。
他緩緩地,自龍椅上,站了起來。
在起身的刹那,他的目光極其自然地掃向丹陛之側,那個自始至終按劍而立、神情平靜地賈玌。
見賈玌依舊是那副雲淡風輕的模樣,仿佛眼前這萬邦跪請上尊號的曠世盛況,早在他的預料之中,甚至......激不起他心中半分波瀾。
“這是你給朕的新年賀禮嗎,”慶帝心中閃過一絲無奈的輕笑,“也隻有你這小子在背後推波助瀾。若非你暗中首肯甚至籌劃,朝鮮與西遼焉有如此膽魄,又怎能配合得這般天衣無縫?朕就說,哪來這般‘驚喜’......”
而此刻的賈玌,若是能聽到皇帝心聲,必定要大呼冤枉:
陛下!此事真非臣刻意安排!臣隻是提前知曉了李懌那點小心思,覺得於大局有利,未曾阻攔,順便……幫他們完善了一下流程和說辭而已!這頭功,還得是朝鮮國王的!
然而這番內心戲無人得知。
在萬眾矚目之下,慶帝緩緩抬起雙手,這是一個示意眾人平身的動作。
洶湧的聲浪漸漸平息,所有人都抬起頭,仰望著站立的皇帝,等待著他最終的決斷。
慶帝的目光緩緩掃過全場,聲音響徹大殿:
“眾卿之心,萬邦之意,朕......已深知。”
他微微停頓,每一個字都清晰地傳入眾人耳中:“‘天可汗’之號,幹係重大,非朕一人之榮辱,更係天下萬民之福祉,四海九州之安寧。”
“然,今日見四海歸心,萬邦共舉,若朕再固辭......”他的聲音愈發渾厚,帶著一種沛然莫之能禦的氣勢,“便是逆天應人,寒了天下忠臣良民之心!”
“故,此號——朕,受之!”
最後三個字,如同玉璽重重蓋印,擲地有聲,塵埃落定!
“陛下聖明!天可汗萬歲!萬歲!萬萬歲!”
更加狂熱、更加由衷的歡呼聲瞬間爆發出來,如同山呼海嘯,幾乎要將奉天殿的穹頂徹底掀開!
慶帝,不,此刻起,他已是中原天子與天下共主雙重身份合一的——大慶天可汗!
而在那歡呼雷動的殿堂一側,那位一直秉筆直書的史官,此刻竟已是狀若瘋魔!
他早已不顧什麽儀態規矩,官帽歪斜,幾縷花白的頭發被汗水粘在額角也渾然不覺。
更是雙目赤紅,緊緊盯著殿中那接受萬邦朝拜的“天可汗”,握著紫毫筆的手因極度的激動而劇烈顫抖,卻依舊以驚人的速度在雪白的宣紙上遊走!
筆走龍蛇,墨跡淋漓!
他嘴角不受控製地微微抽動,伴隨著書寫的沙沙聲,發出隻有自己才能聽見的、急促而狂熱的呢喃:
“記載下來......都必須記載下來!一字不可遺,一幕不可漏!”
“至治十五年,臘月三十......萬國於奉天殿朝賀......獻萬民表......”
“朝鮮、西遼首倡......諸藩共議......共上尊號......”
“吐魯番當場請附......蒙古大汗烏力罕折腰......”
“陛下......不,天可汗!俯允眾請,正位‘天可汗’!”
“自唐太宗後......時隔數百載......天可汗尊號再現神州!”
“華夷秩序至此一新......四海定於一尊......千古未有之盛事!曠古未有之偉業!”
他寫到激動處,幾乎是以全身的力氣壓住筆鋒,那筆尖仿佛要透紙背,每一個字都力透紙背,仿佛要將這驚天動地的瞬間永遠鐫刻在曆史之中。
“吾何其有幸......躬逢其盛!執筆記錄此......煌煌青史!”
他的眼中不再是簡單的記錄,而是一種近乎朝聖的狂熱。
他書寫的不再是文字,而是一個正在誕生的神話,一個由他親手記錄的、永恒的時代坐標。
“哈哈......哈哈哈......”
他忽然發出幾聲壓抑不住的、帶著哭腔的笑聲,隨即又立刻抿緊嘴唇,更加瘋狂地奮筆疾書,生怕慢了一瞬,就會遺漏下這曠世盛典的任何一個細微的角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