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八:二皇子

字數:4088   加入書籤

A+A-


    政曆二十年五月初八,十六歲的二皇子肖明封親王,封號為‘禮’,禮親王府緊鄰大皇子的稔親王府,前年王府選址時,肖政詢問二皇子意見,二皇子隻有一個要求,要挨著大皇子。
    大皇子府邸旁邊空著的隻有一個以前的郡王府和一個國公府,國公府閑置了二十餘年,但當初就有部分是逾矩建設的,修整一番,當親王府勉強說得過去。
    可與大皇子的府邸比起,明眼就能看出來差距。
    朝中大臣有人猜測是二皇子不受寵府邸上才會如此敷衍,二皇子本人倒是很高興,他覺得郡王府都夠了,反正他府裏也住不了幾個人。
    五月十六,是欽天監看好的搬家日子,肖政在九兒的懇求下放了禦書房小的皇子公主一天假,美其名曰去幫二皇子搬家。
    一群皇子公主在禮王府玩到宮門落鎖前才回宮,大皇子怕二皇子第一次單獨住不習慣,選擇在禮王府留宿一晚。
    二皇子感動不已,再次慶幸把王府選在了大哥隔壁。
    開府第二日,二皇子卯時末便起床了,不見大哥的身影。招來太監李福一問,大哥天還未亮就翻牆回去了。
    昨晚喝了酒,將大哥留了下來是他的不對,大嫂才診出喜脈,大哥應該回去陪大嫂的。
    用完早膳,二皇子坐上馬車,去了禦書房。
    肖政本想給二皇子安排差事的,奈何二皇子不願意,還想多讀一年書。
    但是二皇子已經十六了,是該定親的年紀了,二皇子的母妃不在宮裏,此事落在了皇後身上。
    六月初的一天,二皇子下了學,被紅秀請去了鳳傾殿。
    “兒臣參見母後。”二皇子這聲‘母後’喊的是真心實意。
    自從八歲那場自殘之後,母妃去了恩業寺,母後一直對他關愛有加,四時衣裳、月銀賞賜,從無克扣,包括身邊服侍的人,從無怠慢。
    此次出宮建府,所有銀錢全和大哥一樣,他知道,不止有父皇的疼愛,更有母後的一份恩情。
    放在父皇當皇子的時候,像他這樣的,不知要被磋磨成什麽樣,因此,他是幸運了。
    皇後抬手,“禮親王平身,不必多禮。”
    “多謝母後。母後還是叫兒臣二皇子吧,叫禮親王兒臣聽著不習慣。”
    “好。二皇子先坐,本宮今日是有事找你。”
    待二皇子坐下,皇後才奔入主題。
    “皇上事先囑咐過,除非你們自己開口,否則不會給你們先安排伺候的人,以致於你們身邊一直沒有人,皇上也是為了你們好,人多是非多,家宅安寧是最要緊的。”
    “但四月初九你便十六了,又封王建府,婚事該提上日程了。大皇子在你的年紀已經定下親事了。二皇子有看上的姑娘嗎?如果有,母後幫你看一看。”
    看著二皇子臉上的疤痕,皇後心中忍不住的心疼,陳氏做的什麽孽,多好的孩子啊,被逼著自毀容貌。
    二皇子小小年紀就養成了沉默、古板的性子,應該也和陳氏有關。
    二皇子臉上難得的閃過一絲害羞,對啊,他到了該定親的年紀了,大哥像他這般大,已經定下大嫂了。
    大哥和大嫂出了名的恩愛,他羨慕,卻知道很多事不可強求,尋個心地善良的姑娘,生幾個孩子,安穩的過一輩就好。
    他沒想過納妾,孩子母親多了,總會有鬥爭,像他們兄弟姐妹一樣來自不同母親還和睦的,極少。
    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母後、曲母妃和父皇。
    他做不到父皇的地步,也怕遇不到母後和曲母妃一樣的女子,就沒必要製造多餘的麻煩了。
    想到此,二皇子回道:“兒臣沒有喜歡的女子,全憑母後做主。”
    這下輪到皇後為難了,成婚是一輩子的,全讓她做主,以後成一對怨偶怎麽辦?
    “母後總要知道你喜歡什麽樣的姑娘,母後才好幫你尋找,過一輩子的人,總要你自己滿意。”
    二皇子想了想,“善良,家裏人疼愛孩子的,其餘的母後看著辦吧。”
    二皇子一板一眼的樣子,皇後知道問不出個所以然,無奈道:“好了,母後幫你多選幾個,到時候安排你見一見,你自己拿主意。”
    “多謝母後了。”
    二皇子離開,皇後犯了難,吩咐紅秀去請來了曲簌,一起商量選禮王妃的事。
    曲簌聽了二皇子的要求,與皇後一般犯了難,秉承著不拿主意隻給建議的原則,曲簌建議皇後給二皇子選一個稍微活潑些的,如果選一個與二皇子一樣性格的,以後夫妻二人三棒子打不出一句話,怎樣培養感情。
    兩個人,總有一方主動的吧。
    聽了曲簌的建議,結合二皇子的要求,皇後花了半個月的時間,選出了五個大致符合要求的女子,選了一日上午,傳了三名女子進宮,又讓二皇子躲在屏風後觀察。
    皇後與五名女子分別說話,最後給了賞賜,讓太監送她們出宮。
    五名女子離開,二皇子從屏風後出來。
    “二皇子可有看上的?”皇後問。
    二皇子心中早已有了主意,“穿綠色衣服的那個吧,好像是林尚書的女兒,平日裏和九兒玩得好。”
    五個裏就這個他熟悉些,選個熟的總比完全不熟的好。
    還有一點是林姑娘笑起來有兩個酒窩,很可愛,而且能和九兒玩得好的,肯定很善良。
    二皇子的想法與皇後不謀而合,五個姑娘裏,從家世家風上來看,林姑娘是最合適的。
    “林珞禕是個好姑娘,但雖說她是林尚書和佑國夫人的長女,卻是他們三十多歲才得的幼女,是鎮國公府同輩裏最小的姑娘了,好像年尾才滿十五歲,比你小了將近兩歲,選她的話,你要多等上兩年了。”
    “多等幾年沒事,兒臣還在讀書,不急,再說大哥也是十八才成婚的。”對於會晚幾年成婚,二皇子覺得沒什麽不好的。
    “既然你都這麽說了,就定林姑娘吧。”
    “兒臣謝母後,勞母後費心了。”
    ……
    皇後看著大皇子離開的背影,一時陷入沉思。
    這樁婚事很好,一個愛鬧騰的姑娘,配二皇子很合適。
    不對勁的地方在林家。
    林尚書是三年前由東夏州的刺史調回來任兵部尚書的,一同回來的有妻子佑國夫人及一子一女,林珞禕回來後大多數時間在鎮國公府陪祖父祖母,結識了去鎮國府學藝的九兒,倆人誌趣相投,理所應當成了九兒的好友兼伴讀。
    但自從出了前容德妃的事,林家不願意家中的姑娘和皇室扯上關係,此次給二皇子選妃, 她明示過這些姑娘和家人是為了何事,不願意的不會勉強,結親是喜事,要雙方都心甘情願。
    佑國夫人當時是婉拒了的,怎得後來又同意女兒進宮了?
    林家出了名的疼女兒,更不用靠女兒婚姻來為家中謀利,想來是林姑娘自己願意的吧,皇後隻能想到這個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