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第一節:癡雲彌漫掩天日 慢霧濃稠鎖翠山
字數:2063 加入書籤
《西遊新紀:無字真經·心魔劫》
第十回·癡雲蔽日 慢霧鎖山
第一節:癡雲彌漫掩天日 慢霧濃稠鎖翠山
詩曰:
癡雲蔽日隱禪機,慢霧鎖山迷聖跡。
一念無明遮慧眼,千重妄相覆靈台。
卻說師徒四人離了前番孽海,行經數日,正遇峭壁巉岩險道。忽見前方山巒疊嶂處,湧起團團濁氣。那雲非青非白,黑漫漫罩山頂,蓋山腰,恰似百丈素練裹住日輪;又有灰霧自地縫滲出,濃如漿酪,纏得滿山鬆柏盡垂淚。唐僧勒住馬韁,合掌歎道:"悟空,此間雲霧蹺蹊,莫不是妖邪弄法?"
悟空翻個筋鬥跳上雲端,睜火眼金睛細看,怎見得這般異相?但見:
癡雲沉沉,遮斷九霄日色;慢霧茫茫,鎖盡千峰翠微。雲非雲,霧非霧,原是眾生心魔聚;山不山,水不水,竟成三界業障堆。
那大聖看罷多時,竟辨不得妖氣邪祟,心下暗驚:"這雲霧不似尋常妖法,倒似人心頭一團癡念所化。"正自沉吟,那雲霧忽如活物般漫卷而來。八戒沙僧方喊得一聲:"師兄仔細!"早把師徒四人隔作星散。
卻說八戒被霧裹住,忽見高老莊朱門洞開,翠蘭娘子倚著雕欄招手,嬌滴滴喚道:"官人怎的才回?"又聞得八寶蒸籠香氣撲鼻,那盤中肘子油光晶亮,直饞得他口角流涎。呆子心旌搖蕩,正要舉步,腰間九齒釘耙忽地一沉,耙齒上《金剛經》咒文驟放毫光,照得幻象盡碎。
沙僧陷在霧中,卻見流沙河波平如鏡,八百金身羅漢踏浪而來,手捧琉璃盞碎片跪獻道:"卷簾大將,此物今已複原。"沙僧怔怔伸手,忽覺腕上骷髏項鏈灼如烙鐵——那九顆髑髏原是真佛舍利所化,此刻竟化出業火焚盡虛妄。
最險是那長老。但見長安洪福寺鍾鼓齊鳴,萬千僧眾伏地高呼:"禦弟功德圓滿!"又有黃門官捧來紫金缽盂,內盛"大唐第一聖僧"金印。三藏麵露微笑,忽覺懷中無字真經微微發燙,急展卷視之,但見空頁上滲出八句揭語:
癡雲慢霧本非雲,
妄念執著自纏身。
金缽雖貴終為器,
虛名縱高不礙塵。
靈台若存清淨念,
何懼千障覆乾坤?
掃盡心頭無明葉,
方見西天一片真。
長老誦罷冷汗透衣,那金印佛寺霎時化作飛灰。
獨有悟空立定巽地,掣鐵棒望空攪動。怎奈那雲霧散而複聚,竟幻出花果山水簾洞盛景:四萬七千妖眾山呼"齊天大聖",六魔王抬著"永鎮三界"金匾而來。悟空雖知是假,見那"永鎮"二字,心頭也不免一顫。鐵棒將落時,耳畔忽聞五百年前老猴啼血之聲:"大王!莫忘本心!"
正膠著處,雲深處傳來梵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卻是三藏誦《心經》破障。袈裟上無字真經忽放五色毫光,照得雲霧裂開罅隙。但見危崖上現出茅庵一座,簷角懸著褪色蒲團,門前老叟麻衣竹帚,正掃滿地枯葉。
八戒掣耙喝道:"這老兒定是妖怪!"卻被長老扯住:"悟能且住!你看他帚下落葉——"原來那帚過處,向東落葉歸東壑,朝西殘枝入西澗,竟暗合天地至理。
老者擲帚笑道:"聖僧好眼力。此帚掃得山前葉,掃不得心頭塵。"言畢攤開掌心,現出無字貝葉經殘卷。忽平地起陣陰風,那經頁嘩啦啦翻動,每片空白竟滲出猩紅血字……
且聽下節分解
喜歡西遊新紀:無字真經心魔劫請大家收藏:()西遊新紀:無字真經心魔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