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回 第5節:佛光閃耀貪嗔滅 真經明示癡慢消

字數:2053   加入書籤

A+A-


    《西遊新紀:無字真經·心魔劫》
    第二十六回 羅漢貪嗔 菩薩癡慢
    第5節:佛光閃耀貪嗔滅 真經明示癡慢消
    卻說神秘人化作黑煙遁走,羅漢堂內氣氛稍緩,然而眾人皆知,危機並未真正解除。玄奘緩緩睜開雙眼,停止誦經,錦斕袈裟的光芒也漸漸柔和下來。眾羅漢仍跪地不起,眼中滿是對方才所行之事的懊悔。
    菩薩環顧四周,輕聲說道:“眾羅漢,貪嗔癡慢乃修行路上的重重魔障,今日之事,當為警鍾。唯有勘破內心欲念,方能不被其所惑。”言罷,她看向玄奘,目光中充滿敬意與感激,“聖僧,若非您以無上佛法點化,我與諸位羅漢恐已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玄奘合掌還禮,道:“菩薩慈悲,我等皆為求法而來,相互扶持,共破迷障,實乃幸事。”此時,悟空收起金箍棒,撓了撓頭道:“哼,那神秘人跑得倒快,待俺老孫下次撞見,定不輕饒!”
    八戒拍了拍肚皮,嘟囔道:“這一路妖魔鬼怪不斷,也不知何時才能取到真經,老豬的肚皮都餓得咕咕叫了。”沙僧則沉穩地說道:“二師兄,莫要急躁,我等既已踏上此路,便需堅定信念,任何艱難險阻都不可阻擋。”
    就在此時,堂內突然光芒大盛,無字真經殘卷從玄奘袖中飛出,懸於半空。真經光芒流轉,似在向眾人訴說著佛法的奧秘。眾羅漢見狀,紛紛起身,虔誠地注視著真經。
    光芒中,竟浮現出一幅幅畫麵:有市井百姓為求功德,盲目捐獻財物,卻不知真正的功德源於內心的善良與對他人的幫助;有修行者執著於表麵的誦經儀式,而忽略了內心的慈悲與寬容;還有那菩薩被癡慢蒙蔽時,對眾生的傲慢與偏見。這些畫麵,無一不揭示著貪嗔癡慢的根源與危害。
    悟空看得仔細,心中暗自思忖:“原來這無字真經,竟是以這般隱晦之法,點醒眾人。看似無字,實則蘊含萬千佛法。”
    菩薩凝視著真經,若有所思,道:“我今方知,癡慢之心,皆因無明而起。無明遮蔽慧眼,讓我忘卻了佛法的根本在於慈悲與平等。”眾羅漢也紛紛點頭,麵露羞愧之色。
    玄奘望著無字真經,說道:“真經所示,貪嗔癡慢皆為虛幻,若能放下執念,回歸本心,自可消除迷障。”說罷,他抬手輕輕一揮,真經光芒化作絲絲縷縷,融入眾羅漢與菩薩的體內。
    刹那間,眾羅漢隻覺一股清涼之意傳遍全身,心中的貪嗔之念如冰雪遇陽,漸漸消融。而菩薩也感到內心的癡慢徹底消散,重新找回了往日的慈悲與平和。
    為了讓眾羅漢更加深刻地領悟佛法,菩薩決定以自身經曆為例,為他們講解其中的道理。她娓娓道來:“昔日,我一心追求佛法的高深境界,卻在不知不覺中生出癡慢。我以為自己已洞悉一切,眾生皆需我指引,卻忘了眾生皆有佛性,皆可自悟佛法。這便是無明作祟,讓我陷入了癡慢的泥沼。”
    眾羅漢聽得入神,其中一位年輕的羅漢忍不住問道:“菩薩,那我等該如何避免再次陷入這貪嗔癡慢的迷障呢?”菩薩微笑著答道:“修行之路,重在修心。時刻觀照內心,覺察欲念的生起,不被其左右。以慈悲為懷,平等對待眾生,如此方能遠離貪嗔癡慢。”
    此時,堂外突然傳來一陣悠揚的鍾聲,仿佛在為這場佛法的洗禮而鳴響。鍾聲回蕩在羅漢堂內,讓眾人的心境愈發平和。
    然而,祥和的氛圍並未持續太久。突然,一陣陰風吹過,羅漢堂的大門“嘎吱”一聲緩緩打開,一股濃烈的邪氣撲麵而來。眾人心中一緊,紛紛警惕起來。
    悟空火眼金睛一掃,喝道:“不好,又有邪祟來襲!”隻見門外烏雲密布,隱隱有無數黑影在其中湧動。這些黑影散發著令人毛骨悚然的氣息,似是衝著師徒四人與羅漢、菩薩而來。
    究竟是何方邪祟,竟敢在這靈山之地如此猖獗?師徒眾人又將如何應對這新的危機?且聽下節分解。
    喜歡西遊新紀:無字真經心魔劫請大家收藏:()西遊新紀:無字真經心魔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