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局:預知未來的夢境

字數:2490   加入書籤

A+A-


    作者:向陽舒展)
    1976 年深秋,一封來自西南小城的信件,打破了 749 局實驗室裏儀器運轉的單調嗡鳴。乾嶨昇戴著老花鏡,逐字讀著信紙上略顯顫抖的字跡:“我叫周鶴年,今年 68 歲,近半年來,我頻繁夢到尚未發生的事,有些竟真的成了現實……” 信末附著幾張皺巴巴的紙,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夢境與現實對照的時間、事件,其中 “8 月 15 日,夢到供銷社糧倉失火,次日淩晨成真” 的描述,讓乾老的手指不自覺地收緊。
    “立刻安排人把周老先生接到局裏。” 乾嶨昇將信件遞給林昭遠,“這次的案例可能比想象中更複雜。” 三天後,一輛軍用吉普駛入小城,把戴著灰布帽子、身形佝僂的周鶴年接到了 749 局。老人的眼睛渾濁卻透著一絲清亮,布滿皺紋的臉上寫滿疲憊,仿佛被這些神秘夢境抽走了太多精力。
    蘇晴負責對周鶴年進行全麵的身體檢查。腦電波監測儀顯示,老人在 re快速眼動)睡眠階段,θ 波和 γ 波異常活躍,頻率遠超常人。“就像大腦在進行某種高強度的信息處理。” 蘇晴盯著屏幕喃喃自語,可當她試圖用現有神經科學理論解釋時,卻發現所有假設都站不住腳。周啟銘則在一旁調試新改裝的夢境記錄儀,將電極片貼在老人太陽穴上:“希望這次能捕捉到夢境產生時的能量波動。”
    第一階段的觀察持續了半個月。周鶴年每晚入睡前,都會詳細記錄自己當天的飲食、活動和情緒,然後躺在特製的睡眠監測艙內。起初,他的夢境平淡無奇,多是回憶年輕時在田間勞作的場景。直到第十天深夜,監測儀突然發出急促的警報 —— 老人的腦電波出現劇烈震蕩,心率飆升至 110 次  分鍾。
    “我夢到…… 火車站的鍾樓,指針停在三點十七分,有個穿藍布衫的女人在哭泣,腳下一灘水漬……” 周鶴年醒來後,渾身冷汗濕透了衣衫,顫抖著向記錄員描述夢境。陳默立刻調取全城火車站的監控和值班記錄,卻並未發現異常。眾人失望之際,三天後的清晨,一則消息傳來:城南老火車站因水管爆裂臨時關閉,事發時間正是淩晨三點十七分,現場確實有位女工作人員因設備損壞急得落淚。
    這個巧合讓研究團隊振奮不已,卻也陷入更深的困惑。李硯秋翻看著心理學文獻,試圖從潛意識和預言夢的角度分析:“榮格提出過‘共時性原理’,但這種精確到時間和場景的夢境預知,顯然超出了現有理論範疇。” 玄真子則在一旁翻閱《周公解夢》,桃木劍上的銅鈴偶爾輕響:“此乃‘托夢示警’之兆,隻是天機不可盡泄,所以夢境總是模糊。”
    隨著研究深入,更多難以解釋的現象出現。周鶴年曾夢到一場山體滑坡,卻無法準確說出地點;預見一場婚禮上的爭執,卻不清楚人物身份。有次他夢到實驗室的一台儀器爆炸,嚇得周啟銘連夜檢查所有設備,結果虛驚一場。“這些夢境就像隨機播放的碎片,” 林昭遠在白板上畫出時間軸和事件關聯圖,“既包含真實的未來信息,又摻雜著大量幹擾項。”
    為了驗證夢境與現實的因果關係,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大膽的實驗。他們讓周鶴年連續三天觀看不同的戰爭電影,試圖通過外界刺激影響其夢境。果然,當晚老人夢到了硝煙彌漫的戰場,但其中出現了電影裏沒有的元素 —— 天空中飛過一群銀色的飛鳥,而三天後,氣象局發布消息稱,觀測到罕見的候鳥大規模遷徙現象。
    “這說明夢境並非簡單的記憶重現或潛意識投射。” 蘇晴指著實驗數據,聲音裏帶著興奮,“可如果不是大腦自主產生,這些未來信息又是從何而來?” 周啟銘突然想到什麽,調出量子物理的相關資料:“會不會是平行宇宙的信息投射?就像量子糾纏,在某個維度上,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同時存在的。”
    然而,無論理論如何推測,團隊始終無法找到準確預測未來的方法。周鶴年的夢境依然時靈時不靈,有時連續一周都是普通夢境,有時又能精準預見一些小事,如食堂的飯菜更換、某位工作人員的遲到。更令人擔憂的是,頻繁的夢境開始嚴重影響老人的健康,他的記憶力明顯下降,時常在白天陷入恍惚。
    三個月的研究接近尾聲,乾嶨昇在總結報告中寫道:“周鶴年的夢境預知能力具有不確定性和模糊性,雖與大腦神經活動存在關聯,但信息來源、傳遞機製及觸發條件均無法用現有科學解釋。建議建立長期跟蹤檔案,同時從量子物理、心理學、玄學等多維度持續探索。”
    送別周鶴年那天,老人站在基地門口,望著遠處的山巒:“這些夢啊,就像老天爺給我開的一扇小窗,可我總也看不清外麵的全貌。” 他的話讓在場的研究人員陷入沉思。當吉普車緩緩駛離,陳默望著老人遠去的背影,低聲說:“或許我們要找的,不是預知未來的方法,而是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宇宙規律。” 而在 749 局的實驗室裏,關於夢境與時間、空間的研究,才剛剛開始。
    喜歡749局:神秘檔案請大家收藏:()749局:神秘檔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