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局:生物電與生物磁

字數:2464   加入書籤

A+A-


    作者:向陽舒展)
    1977 年盛夏,749 局實驗室的空調發出吃力的運轉聲,卻壓不住儀器發出的尖銳警報。周啟銘盯著量子磁力計的屏幕,數值跳動的頻率讓他瞳孔驟縮 —— 正在進行意念移物測試的誌願者陳雪,其身體周圍的磁場強度竟在瞬間飆升至普通水平的 23 倍,遠超設備的常規監測範圍。“快!記錄所有數據!” 他扯著嗓子喊道,白大褂的領口已被汗水浸透。
    這個意外發現,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 749 局激起千層浪。乾嶨昇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投影儀上循環播放著陳雪實驗時的監測畫麵。“傳統認知裏,人體生物磁場強度僅為地磁場的百萬分之一,” 林昭遠推了推眼鏡,鏡片後的目光透著興奮,“但她剛才的表現,完全打破了這個理論。” 陳默則保持著刑偵專家的謹慎,反複查看實驗錄像:“確定不是儀器故障?三個月前,我們在津門測試意念移物時,就吃過設備誤判的虧。”
    為了驗證這一現象,蘇晴迅速製定了對比實驗方案。她從檔案庫中調出曾展現出特異功能的 57 名誌願者資料,又招募了 100 名身體指標正常的對照組人員。周啟銘帶領技術團隊,將實驗室的電磁監測設備全麵升級,新安裝的超導量子幹涉儀,甚至能捕捉到單個電子自旋產生的微弱磁場。“這次,我們要把每一個數據都掰開了、揉碎了研究。” 他拍了拍嶄新的儀器,語氣中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
    首輪檢測在隔離電磁艙內進行。當能短暫回溯物體記憶的陸婉清將手按在實驗台上時,蘇晴緊盯腦電圖儀。令人震驚的是,她的 α 波與 β 波突然出現詭異的同步震蕩,而此時生物電場檢測儀顯示,其指尖正向外釋放出約 5 毫伏的電流 —— 這在人體靜息狀態下,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數值。更奇特的是,當她集中精神 “讀取” 一塊懷表的過往時,艙內的金屬物品竟產生了輕微的共振。
    “這不是單純的生物電現象,” 玄真子手持羅盤走進艙內,銅鈴瘋狂作響,“你們看,她周身氣機流轉,與磁場波動形成了某種循環。” 他的話啟發了周啟銘,後者立刻在黑板上寫下一串公式:“如果把人體看作一個微型電磁場發生器,那麽特異功能的發動,會不會是生物電與生物磁共振的結果?就像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產生了共鳴效應。”
    為了驗證這個大膽的猜想,團隊設計了更複雜的實驗。他們讓具有透視能力的趙鐵山,在進行透視前後分別接受全身掃描。當趙鐵山凝視著鉛盒內的物體時,核磁共振成像儀顯示,他的視覺皮層血流量激增 300,同時其周身的生物磁場形成了獨特的螺旋狀分布,這種形態在普通人體內從未出現過。而在另一個實驗中,能預知夢境的周鶴年在進入深度睡眠時,腦磁圖呈現出類似量子糾纏態的波形,與他描述夢境內容時的腦電波完全不同。
    隨著研究深入,更多驚人的細節浮出水麵。李硯秋在分析數據時發現,所有特異功能者在能力發動時,生物電場和磁場的變化模式雖各有不同,但都遵循著某種數學規律。她在白板上畫出坐標係,將不同案例的數據標注上去,竟隱約勾勒出一個類似太極圖的幾何形狀。“這不可能是巧合,” 她的聲音微微發顫,“背後一定存在某種統一的物理法則,隻是我們還沒找到打開它的鑰匙。”
    然而,探索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在對近百名實驗對象的檢測中,團隊發現了一個矛盾現象:部分誌願者在展現特異功能時,生物電、生物磁信號卻沒有明顯波動;而一些信號異常強烈的個體,卻始終無法穩定發揮能力。“就像捧著一團迷霧,” 周啟銘懊惱地捶打實驗台,“我們能看到它的形狀,卻抓不住本質。”
    麵對困境,乾嶨昇決定轉變研究方向。他組織了一場跨學科研討會,邀請量子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和傳統玄學研究者齊聚一堂。會上,一位老中醫的話點醒了眾人:“中醫講‘氣行則血行’,人體的能量流動,會不會就是生物電與生物磁的具象化表現?” 這句話讓玄真子豁然開朗:“道家所言的‘周天運轉’,或許正是這種電磁場循環的古老表述!”
    三個月的密集研究後,749 局形成了初步結論:特異功能的產生,極有可能與人體生物電、生物磁的異常變化存在緊密聯係,但這種聯係並非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涉及意識、能量、物質的多維交互。乾嶨昇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生物電與生物磁的探索,為特異功能研究開辟了新方向。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攻關電磁場的調控技術,嚐試通過外部幹預激發人體潛能。”
    深夜的實驗室裏,周啟銘仍在調試新研發的電磁調控裝置。儀器發出幽藍的光芒,映照著他疲憊卻堅定的臉龐。遠處,新一輪的實驗對象正在進行適應性訓練,他們身體周圍的電磁場監測儀,不時閃爍出奇異的光芒。這些光芒,如同希望的火種,照亮著 749 局在未知領域中艱難前行的道路,也預示著人體科學的奧秘,或許終將在不懈的探索中被逐漸揭開。
    喜歡749局:神秘檔案請大家收藏:()749局:神秘檔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