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朝中動態、考核妹妹
字數:3890 加入書籤
熙寧五年十月十二·大名府·燕縣公府書房臨時)
寒風已帶著凜冽的意味,刮過庭院的枯枝,發出嗚嗚的聲響。
黃忠嗣坐在書案後,指尖捏著章惇通過隱秘渠道送來的密信,唇角緩緩勾起一抹了然於胸的笑意。
信紙上是章惇那剛勁有力的字跡,詳細描述了汴京朝堂上圍繞著“考成黜陟法”最終章程的激烈交鋒。
正如他所料,也如章惇此前所擔憂的,舊黨韓琦、富弼等人果然意圖在“考核標準”和“執行權柄”上做文章,企圖以此法“施行必生事端”為由,將來日反撲。
然而,黃忠嗣與章惇、林從文早已預判了這步棋。最終的章程,將“堵漏”做到了極致:
中樞抽選,皇權背書: 考核主官並非固定,而是每年由皇帝親自在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禦史台等核心機構中抽選不同背景、派係的官員組成臨時“考功院”。
主考名單秘而不宣,直到考核期開始才公布,最大限度杜絕了被某一方長期把控或提前滲透的可能。
皇帝擁有最終複核及爭議裁決權,直接將皇權作為公正性的最高保障。
耳目遍布,信息集成: 皇城司新設“風聞監”,專司秘密搜集天下所有承蔭、襲爵子弟的日常言行、學業、乃至地方風評信息,形成密檔。
此監獨立運作,密檔直呈禦前,不經過任何行政衙門。
考核時,這些密檔將與地方官府公開記錄的履職情況、學堂成績、師長評語等相互印證。
基層曆練,去腐存精: 所有待考核的蔭補子弟,必須在正式授官前,前往地方州、縣衙門擔任為期一年的底層胥吏如押司、孔目、書手等)。
此舉旨在剝去其世家光環,迫使其直麵民生疾苦、了解基層運轉、磨練實務能力。
雖然韓琦等人以胥吏品階低下,如此有羞辱士子為由進行反對,但卻被王安石一句:“連胥吏都幹不好,羞辱就羞辱了吧。”直接給駁斥了回去。
因地製宜,分級標準: 考核標準並非一刀切。
繁華州府與邊陲軍鎮,政務繁簡、民情迥異,其考核重點與達標要求皆有不同層級的細則。
比如邊鎮胥吏更重協調軍民關係、保障後勤的能力,而繁華州府則側重財稅、訴訟、工造等專業素養。
這堵死了舊黨可能攻擊的“不公”借口——總不能說皇帝親自抽選的人,拿著因地製宜的細則去考核,結果還是不公平吧?那就等於質疑皇帝本人。
“韓琦、富弼……怕是憋出內傷了吧?”
黃忠嗣輕笑一聲,將密信湊近燭火。
火舌貪婪地舔舐紙張,迅速將其化為灰燼,隻留下一縷青煙嫋嫋消散。
王安石在此事上的鼎力相助,他毫不意外。
變法派需要這把利刃斬斷舊黨盤根錯節的世襲特權網,為“唯才是舉”的新政清路,這是共同的利益所在。
朝堂之上,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
剛處理完灰燼,書房門便被“砰”地一聲推開。
黃燕如如同一陣疾風卷了進來,臉蛋凍得微紅,眼睛卻亮得驚人,帶著一股壓抑不住的興奮和急切。
“阿兄!我讀完了!三本書,一字不落,全讀完了!”
她衝到書案前,雙手撐在案沿,身體前傾,幾乎是宣告般大聲說道。
黃忠嗣抬眼看她,一個多月不見,少女清減了些許,眼底帶著淡淡的青影,但那股子蓬勃的精氣神和求知欲卻比以往更盛。
他放下手中把玩的鎮紙,臉上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慢悠悠地“哦?”了一聲。
“真讀完了?不是囫圇吞棗?”他故意拉長了語調。
“當然!”黃燕如下巴微揚,“不僅讀完了,我還做了批注,記了心得!阿兄若是不信,盡管考校!”
她的自信幾乎要溢出來,顯然對自己的領悟力極有信心。
“好。”
黃忠嗣臉上的笑意加深,帶著一絲審視的意味,“既然你如此篤定,那阿兄便考你一考。兩刻鍾,不長不短。”
接下來的時間,書房裏隻剩下黃忠嗣沉穩的提問聲和黃燕如清脆利落的回答聲。
問題從《政治學》的權力製衡結構、《經濟學》中“供需”與“以利易利”在河北新政中的具體體現,到《心理學》裏如何利用“群體暗示”引導民意、識別並瓦解敵對勢力的“權威服從”心理基礎……
黃忠嗣的問題刁鑽且務實,常常將書中的抽象理論與河北、燕雲乃至汴京朝堂的現實案例結合,要求她分析對策。
黃燕如起初應對得有些緊張,但很快便進入狀態。
她的回答雖偶有稚嫩之處,卻思路清晰,邏輯分明,更難得的是常常能跳出書本框架,結合自身觀察提出一些頗具機鋒的個人見解。
尤其是在分析如何利用信息差製造對手內部矛盾以及如何通過控製關鍵“利源”引導地方豪強時,她的敏銳和實用主義傾向展露無遺。
兩刻鍾轉瞬即逝。
黃忠嗣停下提問,靜靜地注視著眼前這個因全神貫注而臉頰泛紅的妹妹。
“很好。”黃忠嗣緩緩開口,打破了沉默,聲音裏帶著一絲讚歎和……決斷。
“理解深刻,能舉一反三,更難得的是……”
他頓了頓,目光銳利如刀,“心思夠活,也夠‘黑’。知道何時該用陽謀,何時需行詭道。”
黃燕如眼睛更亮了,屏住呼吸,等待兄長的最終裁決。
“我既然答應過你,那就不會言而無信。”
黃忠嗣站起身,繞過書案,“去把福伯喊來。書房見我。”
“是!謝阿兄!”巨大的喜悅瞬間淹沒了黃燕如,她幾乎要跳起來,清脆地應了一聲,轉身便如一陣真正的旋風般衝出了書房,腳步聲在回廊裏急促地遠去。
黃忠嗣走到窗邊,推開一絲縫隙。
寒風裹挾著枯葉的氣息湧入,吹動他額前的發絲。
他看著庭院中光禿的枝椏在風中倔強伸展,眼神深邃如寒潭。
福伯是根深蒂固的老藤,經驗豐富,忠心耿耿,但思維模式難免固化。
燕如則是新生的藤蔓,充滿可塑性,更帶著一股無所畏懼的銳氣。
兩者結合,或許能在這波譎雲詭的暗處,編織出一張更為隱秘堅韌的網。
喜歡大宋:三元及第請大家收藏:()大宋:三元及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