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做賊的都沒你敬業!

字數:5162   加入書籤

A+A-


    羊圈沒什麽技術含量,就是搭建了一個棚子,一半有頂,可以讓羊們遮風擋雨。一半無頂,能見陽光,方便投喂。
    羊倌已經把羊群趕去山上吃草,這會兒羊圈是空的。
    羊圈裏還有人正在打掃。
    是沈清棠不認識的村民,估計是新遷來的。
    豬舍相對精致很多,蓋成長長的一排小房子,還是一室一廳的布局。
    也是雇了人喂養。
    這會兒正好是喂食時間,有人投喂,有人打掃。
    牛棚和馬廄都是空的,大概都被牽出去吃草了。
    夏天,蔬菜大棚也都是空著在養地。
    大小山穀都種滿了各種糧食。
    山腳和山上種的是果樹和桑樹。
    桑樹是前年種的,這會兒已經有了樹的模樣。
    聽李素問說,村裏已經有人開始養蠶。
    總之大家都在憑借自己的雙手,努力讓日子過得好一些。
    這個季節其實農活不多,可很多老百姓就是閑不住,一大早就扛著鋤頭拿著鐮刀往地裏跑。
    秦家村和沈家村隔著人工挖出來的河。
    看模樣都是新蓋的房子。
    在山穀裏蓋房子,不用愁建築材料,石頭、土、木頭都是現成的。
    秦家村家家戶戶都是新蓋的房子。
    和去年的桃源村一樣,蓋了些空房子,留給將來入穀的人。
    順著河往前就是大山穀,之前秦家軍落腳的地方。
    秦家軍挖的窯洞還在,被拿來當了倉庫。
    大山穀去年被開墾出來的荒地,都被分給了兩個村的村民。
    不過村民越來越多,四口之家也就能分得兩畝地。
    夠吃,不夠花。
    不過,村民們也不慌。
    種地是保證餓不死,解決溫飽奔小康就做生意。
    畢竟山穀開創人沈家就靠做生意發達的。
    北川的商業街上,如今半數都是沈家的產業。
    沈家給工人的福利待遇很好,是之前他們都沒見過的好。
    好到他們打兩年工,願意的話也可以自己當東家。
    不想打工的也可以當小攤販,或者在穀中租商鋪開店。
    秦家軍離開後,商業街上的生意差了不少。
    不過兩個村的老百姓已經習慣了吃穿用度在商業街上解決。
    商業街上的鋪子都賺不多,但是也不會賠本。
    一圈巡視下來,沈清棠生出一種滿足感。
    這個山穀是她穿來大乾兩年多的見證。
    是她從無到有的象征。
    就好像……畫家最得意的畫作,音樂家最滿意的曲譜,鑄劍師鑄造的寶劍。
    是她來時的路。
    是未來多少成就都換不來、抹不掉的驕傲。
    沈清棠立在通往山穀外的大道上,看著身前身後的一切。
    就算沒有季宴時,她也不會讓任何人破壞桃源穀。
    絕不!
    昨晚季宴時如約回來了。
    卻又好像沒回來。
    他半夜回來,把沈清棠鬧醒。
    天不亮就又走了。
    自己回,自己走,一個護衛都沒帶。
    沈清棠又氣又心疼,嘴上嫌棄:“做賊的都沒你敬業!”
    “采.花賊?!”
    沈清棠:“……”
    季王爺,如今是越來越不要臉。
    沈清棠像是個山大王,巡視完領地後跟李婆婆她們分道揚鑣,帶著春杏離開了山穀。
    桃源穀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但是山穀外就是戰爭儲備的大後方。
    山外有山還有河。
    再遠一些是研製火車的地方。
    之前火車實驗都是在大山穀做的。
    山穀裏也有火車軌道。
    隻是最初實驗用的是小火車,後來慢慢上了大火車,大山穀的幾百畝地拖上車廂之後有點影響火車施展。
    而且,不能過多占用耕地,隻能把試驗場從山穀裏挪了出來。
    火車軌道就在群山之間彎彎繞繞的。
    順著火車軌道再往前一段路才是煉油廠。
    沈清棠想了想,還是到煉油廠轉了一圈,看有沒有什麽自己能幫上的。
    還把這段時間想出來的安全補充規定留給了煉油廠的負責人。
    這一大圈轉完回家,已經是下午。
    中午飯沈清棠是在煉油廠裏吃的。
    下午沈清棠沒外出,開始搜集材料研究水泥。
    沈清棠從穿越來之後,不管是蓋房還是砌牆從來沒用過水泥,就是因為覺得做水泥過於麻煩,性價比不高。
    不過用於軍事的話,還是可以考慮。
    北川的城牆還好,是石頭壘砌的,相對而言比較結實。
    禹城的城牆是一半石頭一半土。
    盤城的城牆都是土。
    這也是當時為什麽先攻的禹城。
    就是要打禹城 一個措手不及。
    盤城屬於西蒙,過了三角山往前很大一片都是草原。
    適合放牧騎馬。
    不適合壘砌城牆。
    他們能用的建築材料主要是土和木。
    相對容易攻克。
    容易被秦征他們攻克,也就意味著還容易被別人攻克。
    像土城牆,如果能衝到牆角下,挖牆角,不多時候,整麵牆就得倒塌。
    就算不能挖牆角,土牆裏還有碎草,不經燒。
    總之,隻要花時間和心思在城牆上,早晚能拿下。
    因此季宴時才會對水泥感興趣。
    別看在現代,水泥產品滿大街都是,在古代想弄水泥挺不容易的。
    原材料要黏土或者陶土等耐火材料、還要生石灰、熟石膏。
    沈清棠隻是實驗,需要的材料不多,相對好收集。
    黏土磚頭、陶瓷碗碟碎片、爐渣灰等稱重。這些原材料加起來的重量要占總重量的四分之三。
    生石灰,在桃源穀經常用,一直備著,容易取到。大概需要總重量的五分之一。
    還有熟石膏。
    這東西不常用,沈清棠費了半天勁找到了一小塊石膏礦石。
    不能直接用,首先得費大力氣碾碎,直到碾成細末狀。
    然後用鐵鍋加熱,炒成黃灰色。
    之後就可以加水調成半水石膏。
    這一步不是必須得,可以不加水。
    不加水的話水泥凝固的更快些。
    把石膏、黏土以及其他混合材料磨細,磨到很細很細的,加水攪拌就是水泥。
    難點就是磨。
    各種磨。
    要知道這幾種原材料雖大部分是易碎品,但不是易成粉末狀的東西。
    想要碾成粉末,得下大力氣。
    隻二兩的原材料,沈清棠一直碾到傍晚才成功。
    李素問回家做好飯之後,沈清棠的水泥才調好,隨手捏了個小動物,放在旁邊,想看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