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先民的足跡

字數:4489   加入書籤

A+A-


    現代科考隊的越野車停在昆侖墟入口的峽穀邊緣,薑綰踩著碎石下車時,鞋底傳來異樣的觸感。她俯身撥開覆蓋在岩壁上的苔蘚,一塊人工開鑿的方形石塊赫然顯現,邊緣的鑿痕呈 45 度角整齊排列,與三星堆神樹基座的榫卯結構完全一致。林教授用碳  14 測年儀貼近石塊,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最終定格在商王武丁時期 —— 與隕鐵小球的鑄造年代完美吻合,“是同一批工匠的手筆。” 他撫摸著鑿痕深處的凹槽,這些隻有指甲蓋大小的印記,與璿璣陰陽鏡的齒輪紋存在數學關聯,“每道鑿痕都是坐標點,組合起來就是星圖的拐點。”
    峽穀兩側的岩壁上,類似的鑿痕綿延不絕,組成與神樹投射軌跡相同的螺旋線。薑綰讓隊員用激光測距儀測量相鄰鑿痕的間距,發現它們嚴格遵循著 “三、四、五” 的勾股比例,與《周髀算經》中記載的宇宙尺度完全對應。最密集的鑿痕群位於一處斷崖,那裏的印記組成北鬥七星的形狀,鬥柄指向的方向恰好有塊突出的岩石,岩石表麵的星砂在陽光下閃爍,與現代實驗室中參宿四的光譜數據完全一致。
    “是天然的天文觀測站。” 林教授將岩壁的三維模型與衛星拍攝的星圖疊加,發現北鬥七星的鑿痕能精準預測參宿四的位置變化,誤差不超過 03 度,“古人用這種方式記錄超新星爆發的周期,就像現代的射電望遠鏡陣列。” 他突然注意到鑿痕中的星砂存在細微的分層,每層的厚度對應著不同時期的磁場強度,與冰川中的記錄形成完美的互補,“這些足跡不僅是路標,更是跨越千年的科學數據檔案。”
    車隊沿著鑿痕指引的方向前進,路麵逐漸出現用碎石鋪成的台階。薑綰數著台階數量,當數到第 128 級時,眼前的景象豁然開朗 —— 一片平整的台地上,散落著數十個青銅鼎的殘片,鼎耳內側的網格紋路與祭祀鼎完全相同,隻是尺寸縮小了十七倍。她將殘片按紋路拚接,組成的圖形與現代實驗室中的 “通天柱” 橫截麵完全吻合,中心的凹槽正好能容納璿璣陰陽鏡,“是微縮的祭壇模型。” 她轉動鏡麵,台地中央的地麵突然下沉,露出一個與隕鐵小球相同的六邊形孔洞,“這是激活能量通道的開關。”
    此時的古代線,蕭決的隊伍正穿行在祁連山的一處峽穀。墨家弟子突然在山洞口發現異樣,岩壁上的刻字在火把映照下泛著紅光,字體是早已失傳的夏朝文字。薑綰撫摸著最下方的 “共振者” 三個字,指尖傳來灼熱的觸感,與青銅護腕的溫度完全一致。當她讓蕭決將血滴在刻字上,文字突然亮起紅光,組成與現代台地相同的六邊形,洞口的巨石發出 “哢噠” 聲,緩緩向兩側移開,露出幽深的通道,通道壁上的星圖與蕭決傷口處的圖案形成呼應。
    “是‘天工門’的印記。” 墨家巨子辨認出刻字旁的齒輪紋,這是墨家先祖的標記,“隻有能與星砂產生共振的人才能打開通道,就像現代的生物識別係統。” 他舉著火把走進通道,火光映照下,兩側的岩壁浮現出更多壁畫,描繪著古人搬運青銅鼎的場景,鼎下的滾輪與三星堆神樹的齒輪屬於同一規格,“他們在用與神樹相同的技術建造昆侖墟,這些壁畫是施工藍圖。”
    通道的地麵鋪著平整的青石板,石板縫隙中鑲嵌著星砂粉末,組成與現代台地相同的勾股圖案。蕭決用青銅尺測量石板的長度,恰好是現代米製單位的 17 倍 —— 這是夏朝的 “步”,與參宿四到地球的距離倍數完全一致。當他踩到第七塊石板,石板突然下沉,上方的岩壁投射出與神樹相同的星圖,第七根枝幹的終點處標注著 “天樞能源核心”,與現代實驗室三維模型中的位置完全吻合。
    “是壓力感應裝置。” 薑綰看著石板下方露出的青銅彈簧,這些由隕鐵混合青銅製成的構件能感應人體的重量,“古人用這種方式篩選進入者,隻有攜帶足夠信物的人才能觸發機關,就像現代的門禁卡。” 她讓隊員依次走過石板,隻有佩戴青銅護腕或持有佩劍的人才能觸發星圖投影,普通弟子經過時則毫無反應,“信物的能量會與石板中的星砂產生共振,這是最原始的身份驗證。”
    現代科考隊在台地的六邊形孔洞中放入璿璣陰陽鏡,地麵突然震動,隱藏在岩石下的軌道浮現出來,軌道上的青銅輪與三星堆神樹的齒輪完全咬合。林教授啟動無人機探測,發現軌道延伸至峽穀深處,與衛星地圖上的異常磁場帶重合,“是運送物資的軌道係統。” 他看著軌道旁的刻度,每格代表的距離與古代夏朝的 “裏” 完全一致,“古人用統一的標準建造了這套跨地域的運輸網絡,從三星堆到昆侖墟,就像現代的鐵路係統。”
    軌道盡頭的岩壁上,有處與青銅爵相同的凹槽。薑綰將爵身嵌入凹槽,岩壁突然轉動,露出一個儲藏室,裏麵整齊排列著青銅容器,容器中的氦  3 溶液與古代線通道中的成分完全相同,隻是純度更高。容器底部的星砂組成與參宿四相同的紅色光暈,光暈的脈動頻率與現代實驗室中的共振頻率形成跨時空的呼應,“是能量補給站。” 林教授檢測容器的密封性,“這些溶液能保存三千年不泄漏,古人的密封技術比我們想象的更先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古代線的通道走到盡頭,眼前出現一扇青銅門,門環上的饕餮紋與沈徹戒指上的圖案完全相同,隻是表情更為溫和。蕭決將佩劍插入門環的鎖孔,劍身上的纏枝紋與門鎖的齒輪紋咬合,轉動七圈後,青銅門緩緩打開,露出與現代儲藏室相同的布局,隻是容器中存放的是固態的星砂塊,星砂塊的形狀與現代容器中的液態星砂結晶完全一致。
    “是星砂的不同形態。” 薑綰拿起一塊星砂,在手中感受到與現代溶液相同的能量波動,“液態便於運輸,固態便於儲存,古人已經掌握了星砂的相變技術。” 她將星砂塊放在通道的能量槽中,星砂逐漸液化,在槽中組成與現代實驗室相同的 432hz 頻率波形,“它們的能量特性完全一致,就像用不同狀態保存的同一束光。”
    現代科考隊的隊員在儲藏室發現了更驚人的東西 —— 牆壁上的刻字與古代通道的壁畫完全相同,隻是用的是現代能識別的甲骨文。薑綰翻譯出 “星隕為鑰,共振為門” 八個字,與林教授同時想起沈徹的戒指,“沈徹的饕餮紋是殘缺的。” 林教授對比兩者的圖案,“他的戒指缺少星砂核心,所以無法完全激活昆侖墟的係統,這就是為什麽他需要我們的信物。”
    通道中的蕭決突然注意到壁畫的一處細節古人搬運的青銅鼎下方,有個與沈徹義肢相同的液態金屬輪。當他用火把湊近,壁畫中的金屬輪突然反射出紅光,組成與現代實驗室相同的镓元素光譜,“沈徹的技術源自這裏。” 他恍然大悟,“但他隻學到了皮毛,無法像古人那樣控製金屬的相變,所以他的義肢才會失控。”
    現代科考隊沿著軌道繼續深入,岩壁上的鑿痕越來越密集,最終在一處斷崖前匯聚成巨大的星圖。薑綰用激光筆沿著星圖連線,線條在對麵的山崖上投射出與古代通道相同的 “天樞能源核心” 標記,標記處的磁場強度是周圍的十七倍,與青銅容器中的星砂能量完全匹配,“是最後的路標。” 她看著無人機傳回的圖像,標記下方有個與隕鐵小球相同的入口,“我們找到天樞的位置了。”
    古代線的隊伍走出通道,眼前的景象與現代科考隊看到的斷崖完全一致,隻是時間維度不同。蕭決的佩劍指向對麵山崖的標記,那裏的岩石正在磁場作用下發出紅光,與現代的標記形成跨時空的呼應。墨家巨子展開輿圖,發現這裏距離昆侖墟的核心正好九百八十裏,與之前測量的結果完全吻合,“先民的足跡為我們指明了最後的方向。” 他看著蕭決胸口發亮的星圖,“我們與現代的他們,終於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現代科考隊的無人機拍攝到標記下方的入口,入口處的齒輪紋與璿璣陰陽鏡完全咬合。薑綰讓隊員準備激活裝置,林教授突然指著屏幕上的星圖“看,參宿四的位置與入口形成直線,角度正好是 37 度,與青銅爵的傾斜角度相同。” 他計算出最佳激活時間,與古代線蕭決的血滴觸發時間完全一致,“是時空的同步,我們需要同時行動。”
    古代線的蕭決將青銅護腕按在山崖的標記上,護腕突然展開,與標記組成完整的星圖。當他數到第七秒,現代科考隊同時轉動了璿璣陰陽鏡,兩個時空的入口同時發出 432hz 的共鳴,山崖的岩石開始剝落,露出裏麵的青銅結構,與神樹的核心完全相同。
    薑綰望著眼前逐漸顯現的天樞能源核心,知道先民的足跡終於將他們帶到了這裏。從三星堆的鑿痕到昆侖墟的通道,從夏朝的刻字到商王時期的台地,這些跨越千年的印記不僅是路標,更是人類智慧的接力棒,將古人的知識傳遞給現代的他們。而這一切,都源於那些最早探索宇宙的先民,他們用簡陋的工具在岩石上刻下的足跡,最終成為連接兩個時空的橋梁,指引著文明延續的方向。
    兩個時空的隊伍在各自的入口處停下,感受著天樞能源核心傳來的共振。現代的儀器與古代的信物在此刻達成完美的和諧,先民的足跡在能量的光芒中逐漸清晰,仿佛在向他們訴說著三千年的等待。薑綰和蕭決知道,揭開昆侖墟終極秘密的時刻,終於來臨了。
    喜歡殺死那個西周程序員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殺死那個西周程序員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