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血祭公式

字數:4638   加入書籤

A+A-


    現代實驗室的生物能量分析區,淡綠色的培養皿中,蕭決的蠱蟲克隆體正以穩定的頻率分裂。薑綰盯著顯微鏡下的蟲體,眉頭緊鎖 —— 自破解基因庫後,她便一直研究蠱蟲的生命周期與能量釋放的關聯,試圖找到驅動方舟動力核心的能量來源。屏幕上顯示,蠱蟲的活躍周期穩定在 28 天,每個周期釋放的生物能量恰好能讓隕鐵小球維持 3 小時的紅光狀態,這個固定的能量換算關係,讓她突然想到古代線墨家典籍中 “以血為祭,以蟲為引” 的記載。
    “如果將蠱蟲的活躍周期作為能量單位,” 薑綰的指尖在草稿紙上快速演算,“28 天對應 3 小時紅光,那麽一年365 天)的能量,需要多少血液來驅動?” 她將蠱蟲的生物能量、血液中的抗原活性、青銅的能量轉換效率代入公式,經過反複推導,一行關鍵等式逐漸清晰:“365 人牲含 a、b、ab、o 四型血)= 1 年方舟能量”。這個公式不僅符合古代祭祀 “365 人對應一年” 的天文寓意,還與第 507 章星圖權限所需的 108 名 a 型血、72 名 o 型血、63 名 b 型血、122 名 ab 型血的配比完全吻合,四型血人數相加恰好是 365,形成完美的能量平衡。
    為了驗證公式的準確性,薑綰團隊收集了 365 份不同血型的血液樣本,按星圖權限的配比注入模擬方舟動力核心的裝置。當樣本混合液接觸裝置中的青銅齒輪時,裝置突然發出嗡鳴,齒輪開始緩慢轉動,釋放出 3.67 特斯拉的磁場 —— 這個磁場強度與三星堆青銅大立人的磁場完全一致,也與克隆蠱蟲活躍時釋放的磁場頻率同步,證實 “365 人牲 = 1 年能量” 的公式不僅是理論推導,更是古代人通過無數次祭祀驗證的 “能量定律”。
    “這不是野蠻的獻祭,是精密的能量換算。” 林教授盯著裝置上的磁場數據,語氣中滿是震撼,“夏朝人用‘人牲’作為能量載體,按血型配比確保能量平衡,本質上是將人體血液中的生物能,通過蠱蟲催化、青銅轉換,轉化為方舟的動力 —— 這是最原始的‘生物能源技術’,比現代的燃料電池效率還要高 1.8 倍。”
    更驚人的是,當團隊用參宿四的脈衝頻率校準裝置時,混合液中竟浮現出參宿四的三維模型,模型表麵的耀斑活動與蕭決的腦電波頻率完全同步。薑綰突然明白:血祭的本質不僅是能量供給,還是 “宇宙頻率校準”——365 人牲的血液混合後產生的磁場,能像天線一樣接收參宿四的宇宙能量,再通過蕭決的腦電波與參宿四同步)將能量導入方舟核心,形成 “生物能 + 宇宙能” 的雙重驅動係統。
    與此同時,古代線的墨家機關城秘典庫中,薑綰古代線)正與巨子翻閱魏國的《人牲簿》。這本泛黃的竹簡記錄著曆代祭祀的人牲名單,其中某批祭品的標注格外詳細:“甲血 108,乙血 72,丙血 63,丁血 122,生辰皆屬凶星”。甲、乙、丙、丁對應 a、o、b、ab 四型血,人數配比與現代線的血祭公式完全一致,而 “生辰屬凶星” 的注釋,讓薑綰古代線)突然聯想到二十八星宿的能量影響 —— 凶星對應的星宿如熒惑、奎木狼),其磁場能增強血液中的抗原活性,讓能量釋放效率提升 30,這也是古代祭祀為何偏愛 “凶星生辰” 人牲的原因。
    “這不是隨機挑選,是能量優化。” 薑綰古代線)將《人牲簿》與星宿圖重疊,“凶星生辰的人,血液中的磁場與參宿四更易共鳴,能減少能量損耗 —— 夏朝人將天文、血型、能量三者結合,形成了完整的祭祀體係,而《人牲簿》就是這套體係的‘操作手冊’。” 她讓墨家弟子按《人牲簿》的生辰篩選士兵,抽取血液與齒輪粉末混合,混合液發出的淡金色熒光強度,果然比普通士兵的血液高 30,證實 “凶星生辰” 的能量優化作用。
    現代實驗室裏,團隊正將《人牲簿》的生辰數據轉化為現代天文坐標。結果顯示:這些 “凶星” 的坐標恰好對應參宿四周圍的三顆伴星,它們的磁場在每年特定時段會與地球磁場形成共振,此時進行血祭,能量收集效率能達到峰值。“夏朝人不僅掌握了血型配比,還懂天文曆法,” 薑綰看著坐標圖,“他們選擇在凶星與地球共振時祭祀,是為了最大化能量收集 —— 這是跨學科的‘係統工程’,遠超我們對古代文明的認知。”
    為了模擬 “凶星共振” 的效果,團隊用人工磁場模擬參宿四伴星的磁場環境,再次注入 365 份血液樣本。裝置釋放的磁場強度瞬間提升至 4.8 特斯拉,混合液中參宿四三維模型的耀斑活動也變得更加劇烈,與蕭決的腦電波共振頻率提升至 99.9。“這就是古代祭祀的終極秘密,” 助手興奮地喊道,“通過天文時機、血型配比、生物催化的三重優化,實現能量最大化 —— 我們之前隻破解了公式,卻忽略了‘天文時機’這個關鍵變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古代線的薑綰古代線)按現代線傳遞的 “天文時機” 信息,選擇在熒惑星火星)與地球共振的夜晚,進行小規模祭祀實驗。當 10 名符合血型與生辰要求的士兵血液滴入青銅鼎時,鼎內星圖的紅光強度比平時高 50,投射的昆侖墟通道圖也變得更加清晰,連通道壁上的機關觸發時間都標注出來,證實 “天文時機” 能顯著提升祭祀效果,也驗證了現代線的實驗結論。
    現代實驗室的模擬裝置突然發出警報,屏幕上顯示:若按 “365 人牲 = 1 年能量” 的公式,要驅動方舟到達參宿四星係約 640 光年),需要的人牲數量遠超地球總人口,這顯然不現實。“夏朝人不可能不知道這個問題,” 薑綰的眉頭重新緊鎖,“他們一定有更高效的能量來源,或者‘人牲’隻是過渡方案。”
    就在團隊陷入困境時,林教授突然想起第 513 章的青銅結晶:“青銅結晶能放大血液能量,若將結晶加入血祭公式,會不會減少人牲數量?” 他們將青銅結晶粉末加入 365 份血液樣本,裝置的磁場強度瞬間提升至 12.3 特斯拉,相當於之前的 3.3 倍,這意味著加入結晶後,110 人牲就能提供 1 年能量,大大降低了能量收集的成本。“這就是夏朝人留下的‘能量放大器’,” 林教授的眼中閃過光芒,“他們用青銅結晶優化血祭公式,既減少了犧牲,又保證了能量供給 —— 這才是文明延續的智慧,不是無度索取,而是平衡利用。”
    古代線的《人牲簿》末尾,果然記載著 “以晶佐祭,百人可當三百” 的注釋,與現代線的實驗結果完全吻合。薑綰古代線)按注釋將青銅結晶加入祭祀,原本需要 300 人的能量,隻需 100 人就能達到,且祭祀後鼎內星圖浮現出 “歸墟能量核心可自我充能” 的字樣,暗示方舟到達目的地後,能通過歸墟的天然能量源實現永續動力,無需再依賴人牲,這也解釋了夏朝人為何執著於尋找歸墟 —— 那是方舟的 “永久能源站”。
    現代實驗室裏,團隊將青銅結晶、天文時機、血型配比整合為 “優化血祭公式”:“110 人牲含四型血,凶星生辰)+ 青銅結晶 = 1 年方舟能量,歸墟核心激活後可永續”。這個公式不僅解決了能量供給的可持續性問題,還與古代線的典籍記載、現代科技的實驗數據形成完美閉環,證實夏朝人的血祭不是迷信,而是基於科學原理的 “文明存續計劃”。
    薑綰看著優化後的公式,突然明白沈徹的真正目的:他不僅想開啟星門,還想控製血祭公式,用大量無辜者的血液驅動方舟,實現自己 “亞特蘭後裔複興” 的野心,而忽略了青銅結晶與歸墟核心的優化方案,這也是他與夏朝人 “平衡利用” 智慧的本質區別。
    無論是現代實驗室中穩定運轉的模擬裝置,還是古代線《人牲簿》上的精準記載,都在證明一個事實:夏朝人的血祭公式是文明延續的 “能量密碼”,它包含著天文、生物、材料等多學科的智慧,是人類麵對生存危機時,用理性與勇氣構建的 “希望方案”。而薑綰與蕭決古今雙線)的使命,就是在沈徹濫用血祭公式前,找到歸墟核心,激活永續能源,讓方舟成為人類文明的 “救贖之舟”,而非 “毀滅之艦”。
    古代線的薑綰古代線)將優化後的血祭公式刻在青銅鼎上,鼎內星圖投射出歸墟的具體坐標,與現代線昆侖墟能源核心示意圖的位置完全一致。這跨越時空的能量密碼,不僅為方舟啟航提供了可行方案,也為即將到來的星門開啟與終極對決,注入了關鍵的 “能量底氣”。
    喜歡殺死那個西周程序員請大家收藏:()殺死那個西周程序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