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講經
字數:3482 加入書籤
就在鄭軒和西門吹雪聊著武道見解的時候,房間中的其他人也是清醒了過來,不僅有陸小鳳等人,還有昨晚沒有醉酒的喬峰也是起床,走到了小院之中!
不過相比於喬峰和花滿樓的神清氣爽,陸小鳳和段譽的表情卻是怪異,臉上既帶著羞於見人尷尬,又帶著昨晚荒誕行為的懊惱!
鄭軒看著陸小鳳和段譽的表情,也是知道是為什麽,便帶著調侃的口吻說道:“陸大禍害果然是大禍害,從此以後我二哥可就不幹淨了!”
陸小鳳和段譽聽到鄭軒的調侃,臉都綠了,彼此之間拉開了一些距離之後,陸小鳳對著鄭軒說道:“可別亂說啊!都是醉酒惹的禍,我陸小鳳決定戒酒!”
鄭軒則是認同的說道:“當年呂布也曾說過,自己被酒色所傷,憔悴至此,最後也是做出戒酒的決定,沒幾天就被曹操所擒,死在了白門樓上!”
鄭軒自然知道陸小鳳可是戒不了酒,這般說也隻是為了調侃一下陸小鳳,讓自己有一個好的心情!
而陸小鳳聽到鄭軒的調侃,也是就坡下驢的說道:“呂布乃是三姓家奴,無信之人,我等切不可學他,我還是別戒酒好了!”
眾人看到陸小鳳那不要臉的模樣,也是有些不忍直視,喬峰則是說道:“大丈夫就當喝最烈的酒,交最豪爽的朋友!沒有酒,人生將少了不少色彩,不可取!”
鄭軒看到時間不早了,也就沒有玩鬧下去的意思,反而是詢問道:“可有人一起前去掃地僧講經的嗎?”
段譽本是愛佛之人,花滿樓也是一位知識淵博之人,所以也想一同前去感受一番,紛紛開口說道:“我們也想前去見識一番,感受一下佛經之中的大智慧,希望能有所得!”
就連西門吹雪,在聽到鄭軒的講解之後,也有了前去磨練自己心境的打算,也是點了點頭,表示有想要一同前往!
陸小鳳看到身邊之人,都有前往的想法,像是見鬼一般,不由的說道:“真是奇怪,難道你們都想出家嗎?怎麽都對佛法這麽感興趣?”
鄭軒則是說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佛門武學都是出自佛經之中,能有所得也能增加一些武學底蘊!
大哥一身武學根基都來自於佛門,不妨前去聽聽,為將來突破陸地神仙境積累底蘊!”
喬峰聽到鄭軒的勸解,思考了一番也是答應的說道:“也好!為兄正好也可以前去見見我爹!”
陸小鳳聽到都有前去的打算,也是無奈的說道:“那我也舍命陪君子,陪你們前去見識一下!”
鄭軒聽到都已經做好了決定,也是開口說道:“那我們就早點過去吧!遲到了總是不禮貌!”
說完,鄭軒也是率先走出了小院,至於東方白和無情等女,昨天已經說好了,都沒有前往的打算!
眾人一路急馳,沒用多少時間就到了少林!此時少林早已沒有了昨日的熱鬧,不過卻也沒有蕭條的感覺,畢竟經過昨天的事情,相信少林有著陸地神仙境的高手坐鎮的事情,也將流傳整個江湖,這下少林成為大宋江湖泰山北鬥,算是落實了!
少林因為有早課的規矩,所以此時平常講經說法的地方,早已經坐滿了僧侶,等候著掃地僧前來宣講佛法!
少林玄字輩的高僧見到鄭軒等人的到來,也是快步走來,玄寂將眾人安排在前排的位置,對著鄭軒等人說道:“歡迎諸位前來,本寺也是蓬蓽生輝!”
鄭軒則是客氣的說道:“能夠聽到神僧講經說法也是我等的榮幸,希望我等的到來,不會打擾到眾位高僧!”
玄寂聽到鄭軒客氣的話,則是一臉認真的說道:“佛法廣大,盡渡有緣!歡迎各方善信前來聆聽!”
鄭軒聽到玄寂的話,心裏也是不由感歎道:“好家夥!真的是好家夥!還好這是武俠世界,不然佛教還不知道發展成什麽樣子?佛教最本質的還是走的政教合一的路線!”
心裏雖然這樣想著,但是嘴上還是客氣的說道:“那我們就恭聽神僧的教誨了!”
就在鄭宇等人坐下沒有多少時間,掃地僧就帶著徒弟了塵走了過來,也不知道掃地僧使用的是什麽樣的能力?此時的了塵行為舉止之間已經有著一絲的佛性!像是沉浸佛法多年的高僧一樣!
看見掃地僧的到來,少林的一眾高僧紛紛上前見禮,掃地僧也隻是帶著一臉慈悲的點了點頭,坐在了最前麵,準備開始講經說法!
掃地僧從最為基礎的《心經》開始,到更為高深的《雜阿含經》,一句一句的仔細講解給一眾聽眾,或許因為有著鄭軒等人的原因,掃地僧講得格外的細致!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掃地僧的聲音帶著慈悲和禪意,每一字一句之中都帶有強烈的精神力,帶人進入佛境之中,像是一位真正的佛陀降世,講述著佛經之中的大智慧!
對於佛經的理解每個人都不一樣,僧侶聽到的是佛經之中的慈悲,有人聽出來的是四大皆空!
而鄭軒從其中聽出來是清淨,這種清淨不同於道家所言的清淨,佛家的清淨帶著強烈的禪意,拋卻了貪嗔癡念,謹守佛家戒條,忘卻七情六欲的清淨,沒有紅塵俗念!
佛經之中,“清淨”是一個核心且意義深遠的概念,貫穿於佛教教義、修行與解脫的各個層麵。
從教義根源來講,佛教認為世間充滿煩惱、痛苦與業障,而清淨代表著一種超越染汙的本真狀態。《心經》雲:“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裏的“空”並非虛無,而是對世俗萬物虛幻不實的洞察,遠離貪嗔癡等煩惱垢染,顯露出心性的清淨本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去除這些障礙,清淨本性便得以彰顯。
但是鄭軒一身的根基都是道家,雖然《神照經》不完全算是道家功法,但是修行理念,卻和道家不謀而合!所以對於佛家所言的清淨雖有理解,卻也領悟不深,反而是加深了對於道家清淨的理解!
隨著掃地僧的禪音,鄭軒也是慢慢走入了玄妙的意境,走入到了《神照經》所說的入神照坐的境界!
喜歡神墓之武道從綜武開始請大家收藏:()神墓之武道從綜武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