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京北賓館,戰略對話

字數:4679   加入書籤

A+A-


    “所以,我們必須去!”孟遠的聲音斬釘截鐵,
    “把工廠建到德國的心髒去!在他們的規則下,用他們的人,造出比他們更好的產品,賣給他們的客戶!”
    他頓了頓,環視一周,最後目光落在王建國身上。
    “王總,你隻看到了在德國建廠的成本高,但你沒看到另一件事。”
    “在全世界最難啃、最高傲的主場,一旦站穩了腳跟,就等於給咱們品牌,蓋上了一個比德國製造更牛的印章!”
    “那不是去當供應商,那是去他們的後花園裏……搶他們的王冠!”
    “到了那時候,全世界都會知道,誰才是這個行業真正的新王!”
    話音落下,會議室裏,死一般的寂靜。
    王建國張了張嘴,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孟遠掐滅了煙頭,淡淡地說道:
    “這個項目,我親自帶隊。”
    “散會。”
    高管們陸續起身,神情複雜地離開了會議室。
    隻有王建國留在了最後,他走到孟遠身邊,低聲道:
    “孟總,你說的碳關稅、搶王冠……我老王聽著熱血沸騰。但是,錢呢?去德國建廠,那投資……是天文數字。”
    “錢的事,我來解決。”孟遠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現在要做的,是立刻從全公司抽調最精銳的工程、技術和生產團隊,給我組建一個新隊!”
    王建國的眼神,重新燃起了火。
    “明白!”
    走出會議室,孟遠沒有片刻停歇,直接撥通了首席財務官的電話。
    “老周,準備一下。”
    電話那頭傳來部門經理周明嚴謹的聲音:“孟總,請指示。”
    “啟動‘盤古計劃’的最高融資預案。我們需要一筆……前所未有的資金。準備接觸所有國有大行和國際投行,做一次震驚市場的銀團貸款和戰略融資。”
    周明在電話那頭沉默了足足三秒,倒吸一口涼氣。
    “盤古計劃”是遠新內部對海外建廠項目的代號,其最高預案,涉及的資金規模足以讓任何一個集團都傷筋動骨。
    “孟總,這會把我們所有的家底都押上去,還會背上巨額的債務。一旦失敗……”
    “沒有一旦。”孟遠的聲音平靜卻不容置疑,“執行命令。”
    “是!”
    接下來的半個月,整個金融圈和工業界,都感受到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
    遠新這家在新能源領域聲名鵲起的新貴,突然在全球範圍內瘋狂尋求資本,目標直指——在德國本土,建立一座世界頂級的超級電池工廠!
    消息一出,滿座嘩然。
    有人說孟遠瘋了,這是蛇吞象的自殺式行為。
    有人說這是中國製造的野心宣告,是一次史無前例的“諾曼底登陸”。
    各種議論、猜測、分析,甚囂塵上。
    就在這股風暴的中心,孟遠卻異常安靜,他推掉了所有的采訪和應酬,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裏,沒日沒夜研究歐洲的法律、工會條款和供應鏈地圖。
    直到那天下午,一個陌生的、加密的號碼,打進了他的私人手機。
    孟遠按下接聽鍵。
    “是孟遠同誌嗎?”
    電話那頭的聲音,溫和而沉穩,帶著一種久居上位的從容。
    孟遠心中一凜,他聽出了這個聲音的主人,發改委的副主任,陳海。
    “陳主任,您好。”
    “嗬嗬,消息很靈通嘛。”陳海笑了笑,沒有多餘的寒暄,直入主題,
    “聽說,你們集團,準備去德國建廠?”
    “是的,我們正在做前期準備。”
    “膽子很大,想法也很好。”
    陳海的語氣裏帶著一絲讚許,隨即話鋒一轉: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這個動作,已經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商業行為了。”
    孟遠沉默著,靜靜地聽著。
    “在德國人的工業心髒上,插上一麵旗幟。這麵旗幟的意義,遠比你想象的要重。”
    電話那頭頓了頓,似乎在斟酌用詞。
    “來京城一趟吧。”
    “有幾位老同誌,想當麵聽聽你這個新打法,不光是怎麽在海外為企業搶王冠,更是怎麽在國內,為國家能源的未來,定乾坤。”
    孟遠的心髒,猛地一跳。
    他知道,這通電話的分量。
    這已經不是一次商業匯報,而是一場國家戰略級別的麵試。
    三天後,一架非民航的專機,降落在西郊機場。
    一輛掛著特殊牌照的轎車,早已在停機坪上靜靜等候。
    車子沒有駛向繁華的cbd,而是穿過層層警戒,最終停在了一座外表樸素的建築前。
    京北賓館,三號會議廳。
    長條會議桌的兩側,坐著一群足以撼動國家能源命脈的人物。
    兩鬢斑白是標配,眼裏的威嚴能讓省裏很多人都坐立不安。
    隻有孟遠,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坐在這群平均年齡超過六十的人群裏,像是一隻闖進了獅群的羚羊。
    突兀,且紮眼。
    主位上,那位常在省新聞裏出現的人,輕輕敲了敲桌子,打破了沉默。
    “同誌們,情況的嚴峻性,我就不贅述了。”
    “今天請大家來,是閉門會議,不講客套,隻談問題,要方案。”
    他目光掃過一圈,最後在一位頭發花白、戴著金絲眼鏡的老者身上停下。
    “吳院士,您是咱們能源領域的老前輩,您先談談看法。”
    被稱為“吳院士”的老者,是傳統化石能源領域的泰山北鬥。
    他清了清嗓子,沉聲道:“我的觀點很明確,兩條腿走路。”
    “加大國內,特別是西部油氣資源勘探投入,不惜代價也要把我們自己的家底摸清楚。”
    “強化海運力量,確保海上運油通道的絕對安全。”
    一番話,擲地有聲,引來一片讚同的點頭。
    吳院士說完,意有所指地瞥了孟遠一眼,補充道:
    “至於一些新概念、新技術,可以作為補充。步子要穩,不能被一些年輕人‘跨越式發展’的口號忽悠了,那是要栽跟頭的。”
    話音剛落,全場的目光,像探照燈一樣,齊刷刷地打在了孟遠身上。
    殺氣,撲麵而來。
    孟遠心裏一聲冷笑。
    “這是給我上眼藥呢。先用大道理把調子定死,再一竿子打翻我這條船。”
    主位上的人,麵色不變,手指再次輕敲桌麵,目光轉向孟遠。
    “小孟同誌。”
    他沒有說“你談談”,而是問了一個更尖銳的問題。
    “我們都聽到了吳院士的‘穩妥之策’。現在,我想聽聽你這個從市場一線殺出來的‘衝鋒派’,有什麽不同的聲音。”
    “或者說,你認為吳院士的方案,缺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