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卡脖子?不,是送分清單

字數:4966   加入書籤

A+A-


    一份蓋著紅章、寫著“絕密·不得複印”的資料,緩緩被擺在長桌中央。
    張華咽了口唾沫,盯著那份文件,就像看到了死神。
    “這不是卡脖子……這是卡脊椎!”
    他嗓音發幹,眼神晦暗,手指指著那一長串的技術名詞:
    “高精度雙麵塗布機,工業仿真軟件,微量氟添加劑……咱們命門全在人手裏。”
    有人苦笑,也有人硬著頭皮點頭:“張博士說得對。”
    “孟總,不是咱們泄氣,是這玩意根本就沒法打。”
    “你讓咱們三年內啃下別人用了三十年攢的專利壁壘——”
    “您這是讓一群剛會跑的,去挑奧運冠軍的肩!”
    話音剛落,全場陷入死寂。
    有人掏出煙,又默默放回去。
    技術人員,不是不想拚一把,隻是他們知道——理想得靠理論公式耕出來,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
    可落在孟遠眼裏,這幅“撲街圖”,反倒格外刺眼,也格外可笑。
    他在心裏嗤笑一聲:
    “一群漂亮腦袋,卻把這清單當成死亡通知書。無知不可怕,可惜的是——他們不知道我早就開始布局了。”
    他慢條斯理地站起,打開隨身攜帶的黑色筆記本。
    啪。
    那一聲清脆的翻頁聲,像一記耳光,打在所有自怨自艾者的臉上。
    “張博士,三月十二日,我讓咱們投資部秘密成立專項組,到東京獵頭挖角,目標是一個叫阪田光子的團隊。”
    “我知道日本不賣,咱們就挖人。他們的核心架構師,現在已經在濱江臨時駐地報到一個星期了。”
    硬件部的王副總臉色煞白:“您……一個月前就開始動這事了?”
    孟遠不理他,繼續翻。
    “四月三號,我在法國投了一家瀕臨破產的數學建模工作室。”
    “別問為什麽是法國,那裏理論體係最完整。咱們從底層架構往上調,也許工業軟件這堵牆,第一個突破口就在他們手裏。”
    軟件負責人李博士嘴唇抖了抖:
    “那幫法國瘋子,我上周還說他們有啟發……原來,是您派過去的?”
    孟遠沒說話,隻是指了指筆記本上,那一頁密密麻麻的化學式結構圖。
    “至於氟添加劑。”
    “繞不開日本專利?那咱們就改路線,什麽乙烯、碳酸酯,全扔掉。”
    “張博士,你看看這一頁,用咱們的平台合成路線,理論驗證多久能拿出初步結果?”
    張華接過那一頁紙。
    開始,他眼裏還有疑惑。
    五秒後,瞳孔劇烈收縮。
    十秒後,張華猛地起身,椅子被他不自覺地推出老遠!
    “天才……天才中的瘋子,這路線完美避開了所有專利組合,還能保留核心反應活性!不但能造,甚至比原路還便宜!”
    “孟總,你這……你這什麽時候準備的?”
    孟遠合上筆記本,一眼掃過所有目瞪口呆的臉。
    “這份清單不是問題清單。”
    他的聲音低,這一次沒人敢打斷他。
    “它是答案,是下一輪技術大爆發的明確坐標。”
    “誰掌握它,誰就掌控未來全球能源話語權。”
    “所以我沒跟你們爭——不是因為我沒話說,而是……你們懂的,自己算過,才會信。”
    沒人說話。
    空氣仿佛都凝固了,隻有張華,一聲長歎後,默默躬身。
    他終於意識到,眼前這個小他十幾歲的青年,才是整個會議室,真正掌握未來走向的人。
    隨後,全場站起。
    “孟總——咱們幹了!”
    “磨刀三月,現在是下山比拚!”
    掌聲漸歇,會議室內重歸寂靜。可這一次,是蓄勢待發的靜。
    孟遠沒有急著離開,而是走到那份技術清單前,指尖輕敲文件角落。
    “各位——接下來三個月,不是研發,而是戰爭。”
    “我希望你們明白,咱們不是在攻克設備,而是在打掉一個時代的技術壟斷。”
    接下來的日子,如臨戰時節。
    技術大樓的燈,亮到淩晨以後;實驗車間的進出登記本上,從來沒有空頁;
    那群曾經懷疑自己的人,如今一頭紮進各自的攻關模塊。
    濱江試驗站被劃為絕對管控區域,新的人陸續抵達,走進這場沒有硝煙的“技術保衛戰”。
    最多的一天,十三場遠程會議,跨越五個時區。
    法國建模團隊帶來全新仿真框架,王副總親自夜宿實驗室,與算法研究員一起拉數據校曲線。
    東京“獵頭戰隊”那邊也傳來捷報——
    阪田團隊帶來的離職工程師,已完成對原料配比的首輪重構,為後續聯調贏得時間。
    張華,則徹底“瘋了”。
    三天三夜沒出反應艙,一聊就是一串反應鏈分析公式,別人喊他吃飯,他直接把咖啡當營養液灌——
    可他們知道,這是重建希望的代價。
    而孟遠,卻在辦公室最深處,開始一項沒人知曉的秘密工程。
    他親自聯係法國那位瘋子數學家,加密數據隻用人工傳送。
    那組算法,是開拓者一號能否成型的最後拚圖。
    沒有人看見他在淩晨四點,還在矽板前比對結構圖。
    終於,時間流轉,節點來臨。
    測試日當晨,全工廠戒備升級。
    附近主路全麵清場,一車車標著“設備在測·禁止進出”的紅簽,從五個方向錯期開入園區。
    前夜突襲送達的那隻灰色數據箱,被五道密碼打開,裏麵一塊算力核心板,來自巴黎科學院的獨門運算,直接接入了開拓者一號主控核芯——
    測試前最後一刻,孟遠站在玻璃欄邊,望著那頭巨獸。
    空氣壓抑的像雷暴前夜。
    “再失敗一次,就不是停工整改這麽簡單了。”
    他輕聲開口,像是在和自己對話。
    “上麵已經冷眼旁觀了三個月,說穿了,這是最後一搏——輸不起。”
    孟遠站在長達三十米的玻璃牆後,望著那台龐然大物。
    開拓者一號,中國首台高精雙麵同步塗布設備,今天要進行最終聯調測試。
    失敗,就是終結。
    成功,才有回話的資格。
    這時,一句帶著東京腔調的中文響起:
    “孟桑,可以借用你一分鍾嗎?”
    人還沒見,塗布間的溫度就仿佛降了三度。
    來人一身西裝,打著日本跨國集團特殊顧問的工牌,眉眼沉靜,氣場拉滿。
    中村雄,日本跨國集團技術顧問。
    在座科研人員,瞬間麵色緊繃。
    他的公司是世界唯一能量產10微米級高速塗布設備的壟斷者,被譽為“中國新能源的最後一道天花板”。
    沒人歡迎他,他卻偏偏在測試前一刻“技術指導”,意欲何為,明眼人都懂。
    孟遠轉身,看似和氣:“當然可以,中村先生請。”
    心裏卻已經冷笑:
    “這老鬼子掐著點挑釁,是來見證失敗,還是——確認他們的專利沒被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