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劍川:白族古鎮、木雕之城與石寶山下的時光暗紋

字數:3405   加入書籤

A+A-


    鶴慶至劍川,路程不過百裏,但山勢漸高,風聲漸靜。車窗外的青鬆、黃土、白牆與瓦,像一部素色的史詩,在我未發覺時已經翻開了新的一章。
    地圖上,“劍川”兩字正安穩地坐落於滇西北的腰部,而《地球交響曲》的這頁,標注著一串古老的詞匯:木雕、石寶山、白族、記憶之紋。
    吳阿蒙沿著石板舊路,走進這座時間緩慢、刀鋒精確的山城。
    一、劍川古城:城牆下的木聲與日影
    我抵達劍川古城時,已近傍晚。西斜的陽光斜灑在老街的青石板上,映出長長的影子。老街兩側,白族木樓整齊排列,門楣之上雕龍刻鳳、花鳥魚蟲、詩聯雅句,一屋一藝,各不相同。
    我走進一家仍在作業的木雕坊,木屑飛舞中,一位老匠人正在用一柄微卷的斜刀雕刻一塊棗紅木板。
    他不說話,眼中隻盯著木頭。我站在旁邊看了許久,直到他放下刻刀,才回頭道:
    “木是有性格的,急不得。”
    他姓段,已七十有餘,自十四歲跟師傅學藝,至今不舍木頭一日。
    我問他:“做木雕,有沒有固定圖案?”
    他笑:“有譜子,但不能全抄。木頭會教你怎麽改。”
    他請我坐下,用木盞倒茶,香氣四溢。他指著桌上一副屏風說:“這套‘鬆鶴延年’是我做給孫子的,希望他在遠方,也記得家是木做的。”
    我低頭看那屏風,木色溫潤,刀法細致,宛若鶴鳴鬆風自屏中傳來。
    我寫下:
    “木雕是寫在時間上的紋章,它不用墨,卻能把一生刻下。”
    二、石寶山:岩上廟宇與密語壁刻
    次日清晨,我踏上前往石寶山的山路。這是一處融合自然與人文的聖地,山不高,卻因滿山摩崖石刻與佛教廟宇而名重一方。
    山路蜿蜒,林木遮天,途中偶遇一位背著香盒的老人,他自稱常年為山中廟宇添香,見我是旅人,便作伴同行。
    山腰處,是著名的“石鍾寺”。寺院半嵌岩壁,佛像與經文皆雕於石中,線條簡樸,卻莊嚴寧靜。
    老人說:“我們白族說,石寶山不是山,是一本開在石頭上的書。”
    我站在一尊古佛像前,它的嘴角微翹,眼神低垂,如在沉思,如在講述。我輕聲問自己:千年風雨中,這張臉守住了多少世人的願望與落寞?
    他指著一處不顯眼的小龕:“這裏是‘耳語洞’,傳說講過的願,石頭會記得。”
    我伸手觸碰石壁,微涼中仿佛聽到石頭心跳。
    我寫下:
    “有些經文,不用讀出來,也會進入骨頭。”
    三、白族村落:木與人之間的生活旋律
    離開石寶山,我走入山腳下的一個白族村落,村名“沙溪”,四麵青山環抱,清流繞村。
    午後陽光灑在院落間,白族婦人們圍坐織布,一位老奶奶正在染藍布,她說這是為孫女出嫁準備的“花嫁衣”。
    “我們這裏,衣服也講‘木’。樹皮熬成染料,木杵敲布成光滑。”
    我問她:“你們村還有木雕師傅嗎?”
    她說:“有,都住在東頭‘木音巷’。晚上你去聽,那裏還打。”
    夜幕降臨,我果然循聲來到木音巷。小巷不長,卻家家門後傳出鋸聲、錘聲、刀聲,交錯如鼓,如琴。
    一位少年站在巷口,對我說:“我們村的孩子,都會刻一點。”
    我問他:“那你想刻什麽?”
    他沉默一會,答:“刻我奶奶的臉,像我記得那樣,不老。”
    我寫下:
    “真正的匠心,不在技巧,而在心裏有人,手中才有形。”
    四、木雕市場:從生活到收藏的文化回旋
    第三天早上,我前往劍川縣城南的木雕市場,這裏集中了幾十家大小木藝鋪。
    我走進一間名叫“靜木閣”的展廳,內有一尊三米高的觀音立像,神態溫婉,衣褶如波。旁邊立有“國家非遺傳承人段師傅”牌匾。
    店主是段師傅的兒子,他告訴我:“這尊像用了整整四年,一刀一刻,沒開一條電鋸。”
    我震驚於工藝的精湛,也感慨其時間之重。
    他說:“我們做的不隻是佛,是靜,是家,是我們這一族刻下的沉默。”
    他指著牆上一行字:“匠人無我,木中有心。”
    我默念這句,如聽一曲老琴。
    我寫下:
    “木頭是沉默的樂器,雕工是喚醒者,而每一座城市若有溫度,也需這把刻刀來記。”
    五、地圖與紋理之城的輕重合章
    夜晚,我回到古城北側一家客棧。木樓挑簷,紙燈搖曳,樓下正傳來白族嗩呐與三弦合奏,一曲送別的調子,悠遠沉穩。
    我攤開地圖,標記出劍川古城、石寶山、沙溪村與木雕市場,用紅線相連,竟似一把展開的木工刻刀,而整座城市,仿佛一塊等待雕刻的木板。
    我寫下:
    “劍川是刀下之城,是木之心譜。它用樹年作曲,用手藝譜章。《地球交響曲》在此奏響輕重合章,每一聲錘敲,皆為家之形、祖之影、人之情。這裏沒有宏偉的聲浪,卻有持續千年的紋理回響。”
    我關上窗,餘音未絕,耳中卻滿是那少年的低語:
    “我刻奶奶的臉,像我記得的樣子。”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