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淮安:水韻鹽道,夢啟運河——一座古城的厚土柔光與脈動
字數:3692 加入書籤
我是吳阿蒙。
從上海高樓林立的世界之窗回望,我踏上一列北上的列車,駛向江淮之間的一片深靜之地——淮安。
車行漸遠,江水隱去,視野中浮現出大片平原、縱橫河網與田野波紋。淮安並不是一座“喊出來”的城市,卻是一座“寫下來”的城市;她不喧嘩,卻自有分量;她不急促,卻總被曆史帶上路。
這是一座偉人故裏,也是一座“水”的城市。淮河、京杭大運河、古鹽道在此交匯,一如曆史的脈絡,在這裏匯聚成流。
我翻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水與鹽、儒與俠、夢與源之地鄭重落筆:
“第198站:淮安。
她不是時代的喉嚨,
卻是文明的靜脈。”
一、周恩來故居:一盞不熄的人民之燈
我第一站,選擇了最該致敬的地方——周恩來故居。
故居不大,卻樸素端正。青磚灰瓦的老屋裏擺著那張簡單的書桌、一盞舊台燈、一摞厚書,仿佛總有人剛離座不久。
講解員輕聲對我說:“他少年立誌為中華之崛起讀書,終其一生不負人民。”
我走進那個掛著“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的舊廳,心中震動難言。這裏沒有革命的喧囂,隻有不滅的初心。
我寫下:
“淮安的魂,不是浮於水麵的敘述,
而是沉入心底的力量;
她用一位偉人的一生,為千萬人照亮方向。”
二、清江浦:運河流年裏的鹽風遺夢
第二日,我來到清江浦古運河畔。
水麵平靜,舟楫稀疏,但岸邊老街依然保留著絲絲往昔的影子。這裏曾是大運河的重要驛站與鹽政重鎮,是“南船北馬,九省通衢”之地。
一位六十歲的老船夫正打理自家的畫舫,他說:“小時候這河熱鬧得很,一河的商人、一岸的茶館、兩邊的鹽倉。”
我坐上他的船,在河上緩緩而行。風中帶著淡淡的湖鹽味道,歲月仿佛從未遠去。
我寫下:
“淮安的水,不是光影的裝飾,
是曾經百萬腳步的回響;
她流過了朝代興衰,流進了百姓鍋裏。”
三、河下古鎮:一方磚瓦,一段江湖
第三日,我走入淮安的河下古鎮。
巷道狹長,石板斑駁。青樓舊址、鹽商宅院、會館戲台都安靜地守在原地,仿佛隻是剛剛落幕的故事劇場。
我在一戶人家前駐足,門口擺著醃篤鮮和燉老母雞的熱氣。女主人見我駐足,笑著邀請我進屋,“我們家在這兒住了七代,換過皇帝沒換過門檻。”
我吃了一碗她煮的河蝦湯,唇齒留香。
我寫下:
“淮安的街,不為攝影機設景,
她為活著的人煮飯、點燈、做夢;
在這一碗湯裏,你能嚐出江湖與人情的原味。”
四、吳承恩故裏與西遊記文化館:奇幻的現實根源
第四日,我探訪吳承恩故居。
這位淮安人,用一部《西遊記》,讓後世讀者在神魔之間找到現實的投影。展館裏陳列著他生前用過的筆硯,一行題字刻在牆上:
“不信西天不識我,但憑紙上見豪情。”
一位小學生正背誦著“猴王出世”的段落,我坐在廳堂中,想象著吳承恩在燈下寫作時的模樣。
我寫下:
“淮安的文,不是書齋裏的自語,
而是從泥地裏長出的幻想根須;
她讓你相信,真理不一定在廟堂,
也可能藏在一個頑皮的猴子心中。”
五、洪澤湖濕地:北望之水,緩緩如歌
最後一日,我前往洪澤湖濕地。
湖水開闊,蘆葦如牆,白鷺低飛,蒲葦搖曳。湖麵上漁夫在撒網,身影與水交疊成一幅慢速畫卷。
一位養魚大爺告訴我:“洪澤湖就像老母親,有苦也不說,有恩也不求。”
我站在湖邊發呆許久。水沒有聲音,但水能治愈。
我寫下:
“淮安的湖,不流行炫目,
她慢,她寬,她深;
她讓你在所有疾奔之後,找到內心的退潮口。”
六、鹽道與河港之間·地圖落筆·下一站鹽城
五天淮安之行,我從曆史走到現實,從偉人走到百姓,從運河到洪澤湖。她像一座隨水而生、以鹽為骨的城市,安靜、穩重、卻藏著千層漣漪。
她是中國北方溫柔的南方,
是江南最北邊的一縷詩意;
她不靠爭搶出聲,卻用千年在等你聽她講一段從未斷裂的故事。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運河之畔、湖泊之間、偉人故裏之地鄭重落筆:
“第198章,淮安已記。
她是河道盡頭的一盞燈,
也是千萬人心裏,一份從未老去的清白記憶。”
下一站,是鹽城。
我要沿著古鹽道東行,去看那座因“鹽”而名、因“濕地”而生的城市,去聽一聽丹頂鶴如何在風中翩然歸來,也去看看,人與自然如何在那片黃海之濱,共建棲居之道。
我提筆合卷,輕聲說:
“水已退,潮將起——鹽城,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