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東營:黃河入海的地方

字數:4313   加入書籤

A+A-


    我是吳阿蒙。
    離開煙台的那天,海風帶著些微鹹濕,卻不再叫我遠行,而是推著我,向內陸而去。
    那是一條看似奔湧向前,實則從遠古就不曾止息的方向——黃河。
    我從海岸向西南行進,最終抵達了一座因河而生、因油而興的城市:東營。
    這裏,是黃河的終點,是華夏文明流淌千裏的最後一躍;也是大地深處湧出的黑色脈絡,在這片平原點燃工業火焰的地方。
    這一次,我想去看看,黃河如何走完它的旅程,一個城市如何將奔湧與沉穩並置,在浪與泥中,寫下當代中國的真實注腳。
    一、黃河口:水盡之處,泥生新土
    清晨,我搭車前往黃河口國家公園。
    沿路都是蘆葦與灘塗,河道漸寬,水色由黃轉混,最後匯入大海的浩藍。站在觀景台上,我看見黃河如千裏奔馬,終於於此,慢慢收勢。
    一位導覽員告訴我:“你現在看到的入海口,不是固定的。黃河是‘善遷’之河,河道幾百年來東遷西移,東營也是這樣一點點被泥沙壘出來的。”
    我低頭看那灘塗,不是死寂之地,而是有數不清的螃蟹、鳥類、蘆葦在此繁衍。
    黃河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次創造。
    我寫下:
    “黃河到海,
    不是終點,
    是一次莊重的交接。
    它將山河奔流,
    變作灘塗新土,
    從喧囂走向沉靜,
    從奔跑轉向滋養。”
    二、勝利油田:地底深處的熱血與骨氣
    下午,我來到勝利油田紀念館。
    那是一片工業化氣息濃重的區域,鑽塔高聳,管道縱橫。紀念館中展出著各式采油設備與曆史文檔,還有一尊雕像,是早年間石油工人群像,臉上都是風沙刻就的堅毅。
    講解員是一位年輕女職工,她說:“我爸就是老油田人,打過幾十口井。他說油田人沒詩意,但有骨氣。”
    我問她:“現在還覺得這行有意思嗎?”
    她點點頭:“現在科技發達了,井下作業靠機器人,但精神沒變。我們吃的是地底的飯,就得敬地。”
    我走到一口廢舊井口前,摸著那冰冷的金屬,仿佛還能聽見過去的轟鳴。
    我寫下:
    “東營之地,
    有黃河的泥,
    也有地火的血;
    它不是浪漫的,
    卻養活了千萬個清晨和黃昏。”
    三、孤島鹽場:風吹鹽白,人守初心
    第二天,我前往位於東營沿海的孤島鹽場。
    初入鹽場,天地蒼茫,鹽池一片片鋪展,陽光下閃著刺目的銀光。我在一個曬鹽台前站定,一位老鹽工正在翻曬結晶。
    他皮膚黝黑、手掌粗厚,卻動作輕柔。他說:“鹽,要翻得勻、收得快,不然就廢了。”
    我問他幹了多少年,他笑笑:“快四十年了。年輕時就在這片池子邊長大。”
    他遞我一小撮鹽,白如雪,入口微澀後迅速轉甜。“這叫‘初晶’,是頭道好鹽。”他說。
    我看著他和同伴們站在那片潔白的土地上,像守著一場隻屬於鹽民的清冽詩篇。
    我寫下:
    “東營的鹽,
    不隻是調味,
    是土地賜予人類最樸素的饋贈;
    而鹽工的守,
    不是為榮耀,
    是用四十年,換一撮甘冽。”
    四、東城與西城:新舊之間的雙重麵孔
    回到市區,我走在東營東城的主幹道上,街道寬闊,樓宇整潔,年輕人騎著電動車穿梭,咖啡館、書店、科技園鱗次櫛比。
    而當我轉入黃河以西的西城,情形又大不相同。這裏是最初的油田區,街巷更狹窄,樓房略舊,但人氣濃厚,小飯館煙火四溢,廣場舞跳得歡騰。
    一個本地出租車司機說:“東營就像個雙麵人,一個幹淨利落,一個熱氣騰騰。”
    “你喜歡哪邊?”我問。
    他想了想:“都喜歡。一個讓我覺得未來還在繼續,一個讓我知道老生活還沒走遠。”
    這就是東營,她不會否定過去,也不拒絕改變。
    我寫下:
    “東營的兩張臉,
    一張朝前,一張不忘;
    她以黃河的胸懷,
    接納了泥,也容得下光。”
    五、鳥歸之所:從候鳥身上,看城市之心
    在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區,我又一次見到了自然的奇跡。
    成群的東方白鸛、丹頂鶴在灘塗間翩然落下,數十萬隻候鳥在此越冬、繁育、遷徙。
    工作人員告訴我:“有些鳥飛一萬多公裏,從西伯利亞到這兒,隻因為這片泥灘一年年沒被破壞。”
    “你們怎麽做到的?”我問。
    “守唄。”他說,“人不打擾,鳥才肯回來。”
    我望著成片葦蕩與飛鳥掠空,忽然明白,真正的城市之心,不是擴張,而是保護。
    我寫下:
    “東營的濕地,
    是鳥的歸宿,
    也是人心的鏡子;
    守得住葦草,
    才能留得下飛翔。”
    泥灘落日中,我看見濱州的影子
    離開東營的黃昏,車窗外是一片金黃。
    落日將灘塗照成一幅溫柔的畫,黃河的尾聲在此溫柔地結束,但對我來說,一場新的篇章正在展開。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頁上,鄭重寫下:
    “第256章,東營,記。
    黃河不言,卻寫盡命運;
    東營不喧,卻安放現實;
    她以泥沙築城,
    以真誠育人。”
    下一站,是濱州。
    我要繼續沿著黃河之脈前行,去探一探那片河岸之城,如何在變化的年代,堅守著一個北方城市的風骨。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