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營口:潮聲入骨,歲月為港
字數:3782 加入書籤
我是吳阿蒙。
指尖在地圖上輕輕滑過遼南的海岸線,每一次觸碰,都仿佛能聽見海浪低語。營口,這兩個字,幹淨、質樸,沒有南方港口的矯飾,卻像海風裏的礁石,日夜經受風雨,也自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站在列車的車窗前,看遼河鋪展出遼闊的灘塗與金色濕地,我的心,像一葉順流的小舟,逐漸被這水天一色的遼闊撫平。
清晨的陽光斜斜地灑進車廂,窗外是遼河的波光與渤海的煙嵐。我下意識抬手遮住額頭,心裏卻莫名升起一股溫柔的安定感——這種遼遠、沉靜,是北方港口獨有的底色。
一、鮁魚圈的晨風與傳奇
剛踏進營口,我沒有急著去市中心,而是選擇先奔赴鮁魚圈。遼東的風,把這裏的空氣攪得帶點鹹腥,卻也透著煙火氣。淩晨五點,港口已經人聲鼎沸,潮濕的海風拂麵,帶著尚未散盡的夜色。碼頭邊,海鷗拍翅翻飛,漁船像孩子一樣靠岸歇息,漁民們卻已開始新一天的忙碌。
我鑽進人群,看見戴著厚手套的老漁民把一筐筐銀亮的鮁魚搬下船,旁邊的小攤熱氣騰騰,攤主笑眯眯地遞給我一個剛出鍋的鮁魚餡餅。咬一口,滾燙的汁水幾乎燙了舌頭,那種海的鮮活感,仿佛讓我也成了這片土地的孩子。
“你可知道,鮁魚圈這名兒,是條命根子。”旁邊的老漁民遞給我一瓶啤酒,笑聲爽朗。他給我講起鮁魚圈的傳說,說這裏的海經年打漁,有過戰火、有過風暴,“但隻要鮁魚還在,這地兒就塌不了。”
午後,港口歸於平靜。我坐在堤岸上,看漁船點點遠去,想象著那些遠航的故事。太陽斜照,海麵波光粼粼,風輕柔地拍打著耳邊。
這一刻,我覺得自己像是海上的一片浪花,被這片遼闊的海洋溫柔包裹。
我寫下:
“營口的海,不是畫家的藍色底色,而是一代代人用命守下的歸宿。濤聲未歇,舊夢猶在。”
二、遼河入海:河與海的溫柔纏綿
離開鮁魚圈,我沿著公路來到遼河入海口。站在高高的堤壩上,遼河在腳下靜靜流淌。這裏的水,不似黃河的狂烈,也不如長江的浩蕩,卻有著北方人的寬厚和柔韌。
浪潮漲落,漁民撒網,遊船搖曳。風吹過河麵,卷起層層漣漪,岸邊的蘆葦隨風舞動。導遊指著遠處說:“遼河就是營口的命脈,入海口才是它的歸宿。”我望著水天相接的地方,想起了自己一路走來的千山萬水——人生何嚐不是一次奔流,最終都要歸入屬於自己的海洋?
水汽氤氳,天地無垠。我閉上眼,感受海風和水聲,仿佛整個人都融進了遼河的懷抱。
我寫下:
“遼河不是壯麗的喧囂,而是靜水深流的溫柔。她的盡頭,是遼南人的故鄉,是每個離家人心底最柔軟的牽掛。”
三、西市老街:曆史長廊裏的凡人煙火
午後,我走進了營口最古老的西市老街。青磚灰瓦間,歲月的氣息撲麵而來。老街不長,卻承載著營口最早的對外記憶。沿街的老店鋪裏,飄出茉莉花茶與糕點的香氣,石板路上,孩子們追逐打鬧,老人們坐在長椅上曬太陽。
我被一家老茶館吸引,推門而入,八十多歲的茶館老板笑著招呼我落座。他指著門口的斑駁門匾說:“你可知道,這裏當年英國人、日本人都來過,洋貨、戲院一應俱全。祖父那會兒,咱家就靠賣茶撐下來的。”
茶香氤氳,我閉眼細品,耳畔是屋外雨點落在石板上的聲音。街巷濕漉漉的,反而顯得更加溫柔。這裏的時光仿佛慢了下來,每一個角落都藏著前人走過的痕跡。
我寫下:
“營口老街,是曆史的鏡麵,是中外商賈的驛站,是老百姓煙火日子的起點。每一塊青磚,每一縷茶香,都藏著人間的故事。”
四、鋼鐵與港機:工業的心跳,城市的脊梁
離開老街,我特地去了營口港的港機製造基地。廠區裏,機器轟鳴,起重機高聳如林,工人們井然有序地穿梭在流水線之間。
工程師帶著自豪地告訴我:“咱們的港機出口全世界,能抗風浪、頂高溫。咱營口人,不光能吃苦,還能造世界最硬的家夥。”
他帶我參觀了一台即將出口非洲的集裝箱起重機,說起工友們在海外港口頂著台風裝配設備的事跡。我能感受到,他們不僅是在製造鋼鐵,更是在為城市、為中國拚出一份尊嚴。
天色將晚,廠房燈火通明。工人們在燈下討論工藝和配件,臉上是實幹後的自信與滿足。看著這一切,我心裏忽然升起莫名的驕傲——我來自這樣一座城市,她不聲張,但實幹、擔當,像鋼鐵般堅韌。
我寫下:
“營口的鋼鐵,是工業的脊梁,也是城市的信念。每一次轟鳴,都是這座城市不屈的心跳。”
五、夜市柔光:平凡人間的溫暖底色
夜幕降臨,我漫步在遼河岸邊的夜市。這裏的燈光柔和,鍋包肉、烤魚、豆腐串、鐵板魷魚的香氣混雜在一起,成了屬於遼南的獨特味道。夜市裏,有拖著小孫子的老人,有下班趕來夜宵的白領,還有為了生活奔波的外賣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挑了個小攤坐下,點了幾串烤肉。鄰桌的年輕人正在用手機直播賣海鮮,身後小販高聲吆喝,笑聲鍋氣飄滿一條街。這裏沒有大城市的浮躁,隻有實在的溫暖和真誠。
吃著熱騰騰的燒烤,我感到身心都被安撫。每個人都能在這片夜色裏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與慰藉。
我寫下:
“營口的夜,不耀眼,卻溫暖。燈火不必照亮世界,卻能點燃每個人心頭的柔光。”
六、歸航之夜:沉靜守望與溫柔堅持
夜深了,我再次來到遼河邊。星光倒映在河水上,港口的燈塔靜靜守望遠方的船隻。風中帶著鹹味和歸家的暖意。我佇立堤岸,心裏卻前所未有的澄澈和平靜。
原來,人生最打動人的,並不是轟轟烈烈的傳奇,而是風浪之後依然溫柔地守望;不是熱烈的起伏,而是在漫長歲月裏沉靜地堅持。
營口,這座不張揚、不浮躁的港口,用近乎靜默的力量,守著河流、守著港口,守著一代代人的夢想與希望。
地圖落筆:營口既達,鞍山將至
離開營口那天,朝霞初起,遼河泛起金色波光。車窗外,城市的輪廓漸漸遠去。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頁上鄭重寫下:
“第270章,營口,記。她是港口的骨,河流的魂,是沉靜的信仰,也是溫柔的光。”
下一站,是鞍山。
我要去那座以鋼鐵鑄就靈魂的城市,感受工業的心跳與熱血的溫度,讓這段交響曲奏響遼南新章。
鞍山,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