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杳然一生
字數:2783 加入書籤
1948年11月2日,幣製改革宣告失敗。
同年11月5日,曾可達自殺。
蔣經國在很久以後才收到曾可達留下的信。
王蒲忱把信交給他的時候,他隻隨手放在桌上。
當時王蒲忱用訝異的目光盯著他,問他怎麽不看。
平日裏的王蒲忱是斷然不會這樣質問別人的。
蔣經國記得自己當時說,人都沒了,看這個有什麽必要呢。
然後王蒲忱一言不發的離開。他離開後,蔣經國也沒有再去看桌上的信件。
直到要動身到台灣的那天,蔣經國才拿起那封書信。
先前他一直沒有拆開看,開始是害怕。怕信上是曾可達埋怨他這個一直以來作為那麽多人的信仰領袖的人也無能為力,怕他怪他讓他一個人繼續走下去。後來,是真的忘了。或者說是不願再去想。
可最後要離開的時候,卻總希望能有他的東西陪著。
其實直到幣製改革失敗了,他都是希望能和曾可達繼續共事的。
以前兩個人一起談政治的時候,曾可達總說他手段太過淩厲,說他不通人情。可最後,最狠心的,卻是他。
那時自己讚他是為達信念,不畏生死。
他做到了。
若不可達,唯死而已。
蔣經國歎了口氣,最後還是沒有拆開信。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他也說不清自己到底為什麽不願意直麵曾可達最後留下的話。
留給自己的話。
離曾可達走的那天也有半年了,那天他舉槍的時候還是飄雪的日子。現在的窗外,卻是芳草遍地。
或許也應該放下了。然後繼續自己的計劃,繼續堅持自己的信仰和主義。畢竟什麽事情都已經過去了。
他也的確是這樣做的。
到了台灣以後,他努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忙。好像這樣,就真的可以忘記那個人。
1975年,蔣介石去世。
蔣經國開始接手台灣的全部事物。
有一天晚上,他心血來潮,想要看看曾可達到底留給了他什麽話。
他有些顫抖地拆開信封,裏麵僅僅40個字而已。一首五言,方方正正的字體讓他突然信服了老祖宗留下的那句字如其人。
信紙的大半邊都是空白的。
蔣經國突然想起來自己第一次見曾可達時,他站在一群人中間滔滔不絕,可現在留下的,卻隻有40個字而已。
臨了他要對自己說的話,居然就隻有40字而已。
沒有自己想象中的憤懣和委屈,不滿或指責。
卻讓這個經曆任何事都從容淡定的人捏著信紙淚流滿麵。
信上寫:
經年羈旅客,終老異鄉人。
雨雪寒窘迫,掩淚風塵中。
我還是不會寫詩,字也醜,你別笑話。
勿念,可達絕筆。
其實他倒寧願他恨他怪他。
可是信上的每一個字,卻又告訴他,那個人,他都懂。
懂他的無奈和倔強。也懂他的失望和不甘。
透過信,他都可以想到曾可達寫下這首詩時回想起當年他笑他字太娟麗像女人而有些羞澀的樣子。
可卻再也見不到他了。
他回憶起那時兩個人約好要一起去登南京的某座山。可最後,還是沒去成。
於是,蔣經國決定,去爬一次阿裏山。
挑了一個冬天的清晨。
沒有任何人陪著,就把曾可達的那封信揣進了口袋裏。登頂的時候,他特意從上往下看了看,果然是風景如畫。
隻是,他一直以為,這樣站在山頂,看著下麵景色的,應該是兩個人。
回到住處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蔣經國把信燒了。
如果可以,他其實還是希望沒有去看這封信的。
那天晚上,他終於明白了這麽多年把信收著不看的原因。其實他還是害怕的。
害怕看完了,就沒有別的念想和盼頭了。
1988年,蔣經國於台灣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