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長空留痕
字數:1036 加入書籤
蘇瑤犧牲後的日子,北平的天空依舊遼闊,卻再沒有了方孟敖眼中的亮色。他將那半塊懷表用紅綢仔細包裹,貼身收藏,每次撫摸金屬表麵的紋路,都像是觸碰著她未竟的溫度。訓練場上,他對學員的要求愈發嚴苛,“戰場上沒有重來的機會”這句話,成了他最常說的訓誡。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方孟敖主動請纓,帶著曾經起義的戰友們奔赴鴨綠江彼岸。臨行前,他站在蘇瑤的墓前,將一朵野菊花輕輕放在石碑旁:“這次,我要替你看看更廣闊的天空。”
朝鮮戰場的夜空被探照燈和炮火割裂成碎片。方孟敖帶領著年輕的誌願軍飛行員,駕駛著米格 15戰機與美軍王牌展開殊死搏鬥。某次空戰中,戰友的戰機被擊中,他毫不猶豫地調轉機身,用自己的飛行軌跡為對方製造掩護。子彈穿透機翼的瞬間,他眼前閃過蘇瑤在北平街頭微笑的模樣,操縱杆在手中變得滾燙,仿佛握住的是她最後的力量。
戰爭間隙,方孟敖總會在簡陋的營帳裏,借著昏黃的煤油燈,在筆記本上記錄空戰心得。字跡工整得近乎執拗,他想著,如果蘇瑤還在,這些技術總結定能幫她更好地協調後勤保障。有一次,他在繳獲的美軍地圖背麵,無意識地勾勒出蘇瑤的輪廓,直到戰友的呼喚才將他拉回現實。
戰爭結束後,方孟敖帶著滿身勳章回到國內,卻婉拒了所有表彰。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航空學校的建設中,親自編寫教材,手把手教導新學員。在他的辦公室裏,始終掛著一幅手繪的中國空域圖,圖上密密麻麻標注著潛在的航空站點,那是他和蘇瑤曾經討論過的“未來藍圖”。
1956年,新中國第一架國產噴氣式殲擊機首飛成功。當轟鳴聲穿透雲層時,方孟敖站在觀禮台上,眼眶濕潤。他從懷中掏出那半塊懷表,讓陽光透過表蓋的鏤空花紋:“你看,我們做到了。”風掠過他鬢角的白發,仿佛蘇瑤的指尖,輕輕撫過他這些年堅守的歲月。
此後的每個清明,航空學校的學員們都會自發來到蘇瑤的墓前獻花。他們知道,這片藍天之下,不僅鐫刻著英雄的傳奇,更藏著一個跨越生死的約定——有些信仰永不褪色,有些愛情化作星辰,永遠照亮著追尋光明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