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外傷署內,另辟蹊徑

字數:6195   加入書籤

A+A-


    陳纖歌捧著那道調令,如同捧著一塊燙手山芋,心情複雜地走向太醫院的外傷署。
    與農長那清淨、雅致、彌漫著珍稀藥香的專屬藥房不同,外傷署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這裏占地更廣,也更顯嘈雜。數十名穿著統一灰色藥工服的醫官、藥徒、乃至臨時征調來的雜役穿梭其間,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草藥味、膏藥的油脂味,甚至還有一絲淡淡的、模擬傷口處理時殘留的血腥氣。
    巨大的銅鍋、石臼隨處可見,牆邊堆滿了半人高的麻袋,裏麵裝著的都是最常見、最大宗的止血、續筋類草藥。這裏的一切都圍繞著兩個字——效率。
    陳纖歌走到署內管事處,一個看起來四十多歲、麵容精瘦、眼神銳利、下巴上留著一小撮山羊胡的醫官正對著賬簿核對著什麽,眉頭緊鎖。他胸前的身份牌上寫著“醫丞劉牧”。
    “劉醫丞,”陳纖歌上前一步,躬身遞上農長的手令,“小子陳纖歌,奉農老前輩之命,前來外傷署協助煉製軍需藥物。”
    劉牧抬起頭,接過手令掃了一眼,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訝,但很快被忙碌帶來的不耐煩所取代。“農老的人?”他上下打量了陳纖歌一番,見他年紀輕輕,衣著普通,也沒看出什麽特別之處,“行吧,既然是農老派來的,想必手腳還算利索。現在正是缺人的時候,跟我來。”
    劉牧沒多廢話,領著陳纖歌穿過忙碌的人群,來到一個角落。這裏堆放著大量處理好的草藥粉末和油脂,幾個藥工正費力地用巨大的木杵在一個半人高的石缸裏攪拌著一種墨綠色的粘稠藥膏。
    “這是‘續筋膏’,前線需求量極大。”劉牧指著那石缸,“看到沒?把這些藥粉和油脂按照三比七的比例混合,然後像他們一樣,用力攪拌均勻,直到藥膏細膩無顆粒,色澤均一。旁邊有空置的石缸,自己找地方開始幹活,手腳麻利點!”
    說完,劉牧便轉身匆匆離開,顯然還有更多的事情等著他處理。
    陳纖歌看著那巨大的石缸和沉重的木杵,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這純粹是體力活,而且是極其枯燥、重複的體力活。農長這是真把他當苦力使了。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不滿,默默地找了一個空置的石缸,按照劉牧的指示,開始稱量藥粉和油脂,然後拿起那根比他胳膊還粗的木杵,費力地攪拌起來。
    木杵沉重,藥膏粘稠,攪拌起來極其費力。沒一會兒,陳纖歌就感覺手臂酸脹,額頭也開始冒汗。他觀察了一下旁邊幾個同樣在攪拌的藥工,他們大多是經驗豐富的老手,動作看似緩慢,卻帶著一種獨特的節奏和巧勁,顯然已經適應了這種工作。
    但陳纖歌也敏銳地發現,這種純靠人力攪拌的方式,效率並不高。藥膏粘稠,很容易在缸壁和缸底形成攪拌不到的死角,導致混合不均勻,出現細小的顆粒或團塊。那些老藥工需要時不時停下來,用小刮刀刮下缸壁上的藥膏,再繼續攪拌,無形中浪費了不少時間和力氣。而且,最終成品的細膩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攪拌者的經驗和體力。
    “這效率太低了……”陳纖歌一邊機械地攪拌,一邊在心裏嘀咕,“而且質量不穩定。要是量再大一點,光靠人力根本忙不過來。”
    他腦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現代化工生產線上那些攪拌設備的樣子,雖然原理複雜,但核心目的都是為了更高效、更均勻地混合物料。
    “不能直接造個攪拌機出來,但或許……可以稍微改進一下工具或者手法?”
    他開始嚐試改變攪拌的方式。不再是單純地畫圈,而是結合了劃十字、上下翻攪、以及沿著缸壁刮擦的動作。同時,他注意到木杵的頂端是平的,接觸麵積有限,如果能改成類似螺旋槳或者多齒的形狀,攪拌效率會不會更高?
    當然,他現在沒條件也沒權力去改造工具。他隻能在現有條件下,優化自己的攪拌手法。
    他嚐試著調整呼吸,配合手臂的發力,模仿著那些老藥工的節奏感,同時加入自己琢磨出的複合攪拌動作。漸漸地,他感覺手臂的酸脹感減輕了一些,而缸內的藥膏似乎也變得更加順滑。
    一個時辰後,陳纖歌負責的第一缸續筋膏初步攪拌完成。他用小刮刀取了一點樣品,仔細撚開查看,發現其細膩程度和均勻度,似乎比旁邊幾個老藥工剛剛完成的批次還要好上一些,而且用時也略短。
    這細微的差別,其他人或許沒注意到,但一直留意著新來的陳纖歌的一位老藥工,眼神中閃過一絲訝異。他看了一眼陳纖歌那略顯生澀卻又帶著某種奇特效率的攪拌動作,若有所思。
    恰好此時,劉牧又巡查到了這邊。他依次檢查了幾個剛完成攪拌的石缸,眉頭微皺,顯然對普遍的效率和質量不算特別滿意。當他檢查到陳纖歌的石缸時,用手指撚起一點藥膏,仔細感受了一下。
    “嗯?”劉牧發出一聲輕咦,又多取了一點,放在指尖反複撚磨,“你這缸……是誰攪拌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回劉醫丞,是小子。”陳纖歌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回答。
    劉牧銳利的目光再次落在陳纖歌身上,這次帶著明顯的審視:“你以前做過這個?”
    “未曾做過。”陳纖歌如實回答,然後補充道,“隻是小子剛才看前輩們攪拌,自己琢磨著,覺得這樣用力或許能更均勻省力一些。”他沒有提什麽改進工具的想法,隻是歸功於觀察和琢磨。
    劉牧盯著陳纖歌看了幾秒,沒再多問,隻是指著那缸藥膏道:“你這批……還不錯。比他們幾個老油子弄得都利索些。行了,繼續幹活吧,保持這個水準。”
    說完,劉牧又匆匆離開。
    雖然隻是簡單的一句“還不錯”,但陳纖歌知道,他已經成功地引起了這位外傷署主管的注意。
    被支開又如何?核心圈子進不去又如何?
    隻要有腦子,肯琢磨,哪怕是在這最基礎、最不起眼的崗位上,一樣能找到發光的機會。
    陳纖歌拿起木杵,再次投入到枯燥的攪拌工作中,但這一次,他的眼神亮了許多。他仿佛看到了一條新的路徑,一條不依賴農長“施舍”,靠自己能力和智慧向上爬的路徑。
    外傷署的藥香雖然普通,但對他來說,或許正是淬煉自身鋒芒的另一座爐火。
    47 流程優化,初露鋒芒
    外傷署的日子,單調而勞累。
    陳纖歌每天的工作就是和那沉重的木杵、粘稠的藥膏打交道。但他並沒有像其他一些被臨時調來的雜役那樣抱怨或懈怠,反而將這當成了一種另類的“修行”。
    他一邊機械地重複著攪拌的動作,鍛煉著臂力和耐力,一邊仔細觀察著整個外傷署的運作流程。
    很快,他發現問題不僅僅在於攪拌工具的原始。整個藥物製作流程都顯得有些粗放和混亂。藥材的領取、稱量、混合、攪拌、分裝,各個環節銜接不暢,經常出現藥工等材料、或者幾個人擠在一起稱量、互相幹擾的情況。尤其是在續筋膏和止血散這兩種需求量最大的藥物上,效率低下導致的瓶頸效應非常明顯。
    “這樣下去不行,”陳纖歌看著一個藥工因為沒及時領到下一批藥粉而站在原地幹等,心裏盤算著,“時間都浪費在這些無謂的等待和混亂上了。”
    他開始在自己負責的那個小角落裏進行小範圍的“流程優化”。
    輪到他休息的間隙,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坐著閑聊或打盹,而是提前去藥材庫,將自己接下來幾批次所需的藥粉和油脂,按照標準比例,精確稱量好,分裝在幾個幹淨的陶盆裏,整齊地碼放在自己的石缸旁邊。
    這樣一來,當他完成一缸藥膏的攪拌後,無需再去排隊稱量,可以直接取用預備好的材料,立刻開始下一缸的製作,幾乎實現了無縫銜接。
    起初,他的舉動並沒有引起太多注意。大家隻覺得這個新來的年輕人幹活特別“獨”,不太合群,但似乎也特別賣力。
    然而幾天下來,效果就顯現出來了。
    在同樣的工作時間內,陳纖歌完成的續筋膏缸數,穩定地比周圍經驗最豐富的老藥工還要多出一到兩缸。而且,經過劉牧幾次抽查,他製作的藥膏不僅速度快,質量也異常穩定,細膩度和均勻度始終保持在高水準。
    這下,連劉牧都不能忽視了。
    這天下午,劉牧再次巡查到陳纖歌這邊,看著他行雲流水般地完成一缸攪拌,然後迅速清理石缸,接著拿起旁邊預備好的陶盆,倒入藥粉和油脂,幾乎沒有任何停頓地就開始了下一輪攪拌。
    劉牧的目光落在那幾個整齊碼放、分量精確的陶盆上,山羊胡微微抖動,眼神中露出了然之色。
    “陳纖歌。”劉牧叫住了他。
    “劉醫丞。”陳纖歌停下動作。
    “你旁邊這些盆盆罐罐,是你自己弄的?”劉牧指著那些預備好的材料。
    “是,”陳纖歌坦然承認,“小子覺得,提前把材料準備好,可以節省些來回取用和稱量的時間,也能避免忙中出錯。”
    “嗯……”劉牧沉吟片刻,又看了看陳纖歌明顯高於旁人的工作效率和穩定的成品質量,精明的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你這個法子……有點意思。你過來,把你這套流程,給他們幾個演示一遍。”
    他指了指旁邊幾個還在費力攪拌、或者正在手忙腳亂稱量藥材的藥工。
    陳纖歌心中一動,知道機會來了。他沒有推辭,放下木杵,走到眾人麵前,將自己如何利用休息時間提前備料、如何標準化稱量、如何優化銜接流程,清晰地講解並演示了一遍。
    他的方法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是簡單到了極致——無非是“預處理”和“標準化”。但在這種追求大批量生產、人手緊張的環境下,這種簡單的優化卻能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率提升。
    幾個老藥工起初還有些不以為然,覺得是小孩子瞎琢磨。但當他們看到陳纖歌那實打實的產出效率,又聽了他的講解,再結合自己平時遇到的麻煩,漸漸品出些味道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牧當即拍板:“好了!都看明白了吧?從現在開始,續筋膏和止血散的製作,都按照陳纖歌這個法子來!兩人一組,一人負責攪拌,一人負責提前備料和輔助,輪流替換!誰要是還磨磨蹭蹭、拖慢進度,別怪我不客氣!”
    一時間,外傷署的角落裏,因為陳纖歌這個小小的“流程優化”,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生產”。
    陳纖歌雖然還是幹著攪拌的活,但無形中,他已經從一個單純的苦力,變成了一個被主管認可、甚至被要求傳授經驗的“技術骨幹”。周圍藥工看他的眼神,也從最初的漠視或好奇,變成了帶著幾分佩服和探究。
    就在外傷署因為陳纖歌的“小發明”而悄然發生變化時,一道倩影,在兩名宮女的簇擁下,步履輕快地穿過太醫院的回廊,徑直走向了深處那片屬於農長等資深太醫的專屬區域。
    少女穿著一身淡雅而不失華貴的淺紫色衣裙,容貌清麗,氣質嫻雅,正是農長的孫女——農靈若。她手中捧著一個小巧的食盒,眉宇間帶著幾分期待和雀躍,顯然是來給辛苦煉丹的爺爺送些點心,並準備開始她的“助手”生涯。
    陳纖歌恰好因為要去庫房補充油脂,遠遠地看到了這一幕。
    他看到農靈若熟門熟路地走向那片他暫時無法踏足的區域,看到守衛對她恭敬地行禮放行。那道紫色的身影,與他身上沾滿藥漬的灰色藥工服,以及外傷署這片嘈雜忙碌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被隔絕在核心之外的感覺再次湧上心頭,但這一次,失落感淡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加堅定的平靜。
    喜歡被卡車醬送到異世界的鹹魚劍仙請大家收藏:()被卡車醬送到異世界的鹹魚劍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