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03章 汙名化、被侮辱的

字數:6565   加入書籤

A+A-


    年後,積雪消融,春寒料峭,但明州的街頭巷尾已然透出些許早春的氣息。
    城投集團主導的幾個老舊小區改造和微循環道路整治試點項目,在春節前就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前期工作,節後一開工,便立刻進入了緊鑼密鼓的施工階段。
    機器的轟鳴聲、工人的號子聲,取代了鞭炮的喧囂,成為城市複蘇的主旋律。
    鄭儀坐在辦公室裏,審閱著城投集團送來的最新一期工作簡報。
    簡報用詳實的數據和圖片,展示了項目進展。
    某個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小區,坑窪不平的水泥路麵被平整寬敞的柏油路取代,雜亂無章的空中“蜘蛛網”線纜被規整入地,嶄新的路燈矗立起來,甚至還利用邊角地帶規劃了幾個小小的健身區和兒童遊樂場。
    簡報後麵,附了幾頁摘錄的“群眾反饋”。
    大多是感謝和讚揚。
    “住了幾十年,沒想到老了老了,家門口還能變這麽敞亮!”
    “路平了,燈亮了,晚上出門再也不怕摔跤了!”
    “政府這回是辦了件大實事!”
    看著這些樸素的文字,鄭儀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城市更新,不是搞那些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而是要真正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痛點,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陳默幹得不錯。
    這小子,有股子闖勁,更難得的是心細,能把事情落到實處。
    他拿起筆,在簡報上批示:
    “成效顯著,群眾認可。望再接再厲,嚴把質量關、安全關,注意施工擾民問題,真正把好事辦好。”
    剛放下筆,秘書周揚拿著一份新到的內部參考資料走了進來。
    “秘書長,這是宣傳部輿情處剛送來的,關於近期網絡輿情的一個匯總分析,重點提到了和我們城投項目相關的一些……不太好的聲音。”
    鄭儀接過那份薄薄的資料,隨口問道:
    “不太好的聲音?是反映施工擾民?還是對設計方案有意見?”
    “呃……不是這些具體問題。”
    周揚的語氣有些遲疑。
    “是一些……更泛的,帶有明顯傾向性的言論。”
    鄭儀聞言,眉頭微蹙,翻開了資料。
    前麵的內容還算正常,匯總了主流媒體和社交平台上對明州城市更新項目的正麵報道和網友好評。
    但翻到後麵幾頁,他的臉色漸漸沉了下來。
    這一部分,摘錄了一些活躍在本地論壇、自媒體公眾號和短視頻平台的言論。
    這些言論,並非針對某個具體項目或具體問題,而是將矛頭直指參與城市建設的底層勞動者——那些建築工人、管道工、綠化工人。
    用詞極其惡毒,充滿了居高臨下的歧視和侮辱。
    有的將工人統一汙名化為“低素質群體”,稱他們“光膀子”、“隨地吐痰”、“大聲喧嘩”、“破壞環境”,是“城市文明的汙點”。
    有的則編造各種離奇的“故事”,暗示工人“偷奸耍滑”、“手腳不幹淨”,甚至進行人身攻擊。
    更令人發指的是,一些言論將工人群體的辛勤勞動與所謂的“城市品質”對立起來,宣稱“這些人的存在拉低了城市檔次”,暗示應該將他們“清理”出城市中心區域。
    這些言論下麵,竟然還有不少附和和點讚!
    鄭儀的呼吸變得粗重起來。
    他“啪”地一聲將資料摔在桌上。
    “荒唐!無恥!”
    周揚站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
    他知道秘書長為何如此憤怒。
    這些言論,已經超出了正常的工作討論範疇,是一種赤裸裸的、針對特定群體的汙名化和歧視。
    這不僅是對成千上萬辛勤勞動者的極大不尊重,更是對核心價值觀的公然挑釁!
    鄭儀站起身,走到窗前,看著樓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那些早起趕公交的上班族,那些忙著開張的商鋪店主,那些清掃街道的環衛工人……還有那些正在各個工地上,頂著春寒,揮灑汗水的建築工人。
    他們才是這座城市真正的建設者和主人!
    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哪來的高樓大廈?哪來的寬敞馬路?哪來的城市繁榮?
    而現在,竟然有人,躲在網絡後麵,用如此惡毒的語言,來詆毀、侮辱這些最可愛的人!
    這些人,享受著城市建設帶來的便利和舒適,卻反過來嫌棄、鄙視城市的建設者!
    這是一種何等的忘恩負義!何等的冷血與傲慢!
    鄭儀的胸膛劇烈起伏著。
    他首先感到的,是極度的憤怒。
    這種歪風邪氣,絕不能容忍!
    如果這股風氣蔓延開來,不僅會寒了廣大勞動者的心,更會毒化整個社會的風氣,破壞安定團結的大局。
    這已經不僅僅是城建領域的問題了。
    這是政治問題!是原則問題!
    必須堅決打擊!毫不手軟!
    但憤怒之後,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開始思考。
    這些言論,出現得如此集中,如此有組織,攻擊的角度如此刁鑽惡毒……這絕不可能是普通的網友自發行為。
    背後,必然有推手!
    是誰?
    是誰在操縱輿論,將矛頭指向最無辜、最弱勢的勞動者群體?
    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麽?
    鄭儀的大腦飛速運轉著。
    表麵上看,攻擊底層勞動者,似乎和城投集團的項目沒有直接關係。
    但仔細一想,卻陰險至極!
    城投集團目前推進的城市更新項目,核心就是依靠廣大建設者的辛勤勞動。
    汙名化勞動者,就是在動搖城投項目的民意基礎。
    就是在暗示:這些“低素質”的工人建設出來的城市,品質能高到哪裏去?值得花這麽多錢嗎?
    這是在從根本上否定城市更新的意義和價值。
    更深一層想……
    這會不會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真正的目標,或許並不是那些工人,而是推動這一切的城投集團,是站在城投集團背後的……他鄭儀!
    用攻擊底層勞動者這種方式,來間接打擊他鄭儀的威信和施政理念?
    因為直接攻擊他鄭儀,風險太大,容易引起反彈。
    而攻擊看似無關的勞動者,則隱蔽得多,也更能煽動某些“小市民”的狹隘情緒。
    如果這種輿論發酵起來,形成氣候,必然會給城投項目的推進帶來巨大阻力,甚至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
    到時候,他鄭儀作為主要推動者,必然首當其衝,陷入被動。
    好一招隔山打牛!好一招殺人誅心!
    鄭儀一拳砸在窗框上,發出沉悶的響聲。
    他生氣,不僅僅是因為這種言論本身的惡毒和無恥。
    更是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能想出並實施這種手段的人,其心腸是何等的冷硬,其手段是何等的卑劣。
    他們根本就沒把底層勞動者當人看!
    在他們眼裏,那些汗流浹背的工人,不過是可以隨意利用、隨意犧牲的工具和棋子。
    為了達到政治目的,他們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踐踏最基本的人倫底線。
    “查!”
    鄭儀轉過身,目光冰冷地看向周揚。
    “讓宣傳部、網信辦,聯合公安局網監支隊,立刻成立專項小組,給我徹查這些言論的源頭!”
    “重點是那幾個跳得最歡的自媒體賬號、論壇Id,還有背後可能的資金流向和人員組織!”
    “我要在二十四小時內,看到初步結果!”
    “是!秘書長!”
    周揚心頭一凜,立刻領命而去。
    他知道,秘書長這次是真的動了雷霆之怒。
    這件事,絕不會輕易罷休。
    調查小組的初步報告,在第二天下午送到了鄭儀的辦公室。
    報告很薄,隻有寥寥幾頁。
    結論更是輕描淡寫,近乎敷衍。
    “……經查,相關網絡言論多為個別網民情緒化表達,部分自媒體為博取流量進行誇張渲染,暫未發現明確的有組織、有預謀的幕後操縱跡象。建議由網信部門加強日常監管,對個別違規賬號進行約談、禁言等處理……”
    鄭儀幾乎能想象出調查小組那些人,是以怎樣一種漫不經心、甚至不以為然的態度去完成這項“任務”的。
    “個別網民情緒化表達”?
    “博取流量”?
    “暫未發現”?
    好一個“暫未發現”!
    這種官樣文章,他太熟悉了。
    分明就是根本沒把這件事當回事。
    根本沒把那些被汙名化、被侮辱的底層勞動者當回事!
    在他們看來,工人的尊嚴和感受,算個啥?
    不過是些“泥腿子”,是些可以隨意忽視、甚至可以拿來當政治鬥爭工具的數字而已。
    隻要能“維穩”,隻要不鬧出群體性事件,幾句難聽話,算什麽大事?
    “加強日常監管”?
    這他媽就是一句徹頭徹尾的廢話。
    鄭儀的胸口像是堵了一塊巨石,一股難以言喻的憤怒和失望,混合著一種冰冷的寒意,在他心中急劇膨脹。
    他憤怒於調查的敷衍了事。
    他失望於某些幹部對人民群眾疾苦的麻木不仁。
    這股怒火,幾乎要衝破他的胸膛。
    但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發火解決不了問題。
    拍桌子罵人,隻會讓下麵的人更加畏懼,更加敷衍。
    這件事,得自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