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06章 劉衛東的最後一課
字數:7617 加入書籤
錢漢忠的死,瞬間在明州乃至全省激起了滔天巨浪。
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樣,通過各種渠道飛速傳播。
“春暉老幹部休養中心”、“前市委書記”、“非正常死亡”、“疑似自殺”……每一個關鍵詞都足以引爆輿論。
省委在第一時間成立了由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委老幹部局和公安廳聯合組成的專項工作組,連夜趕赴明州。
工作組級別之高,反應速度之快,充分說明了此事性質的嚴重性和上級的極度重視。
明州市委市政府更是進入了最高級別的應急狀態。
所有常委取消休假,相關職能部門全部待命。
市委書記鄒俠親自坐鎮指揮,臉色凝重得能滴出水來。
鄭儀的辦公室,電話幾乎被打爆。
來自省裏的詢問,來自各方的打探,來自媒體的求證……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壓力。
饒是鄭儀心誌堅毅,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完全超出預料的劇變,心頭也難免掠過一絲罕見的失措。
錢漢忠……竟然選擇了如此慘烈、如此決絕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完全打亂了他的部署!
他原本的計劃,是利用換屆前的這段時間,通過一係列組合拳,平穩地“請”走錢漢忠,瓦解其勢力,為明年自己的上位後掃清障礙做準備。
他預想到了錢漢忠會反抗,會掙紮,甚至可能會利用其殘餘影響力進行反撲。
但他萬萬沒想到,這位曾經權傾一時的老人,會用這種近乎自毀的方式,來進行最後的、也是最瘋狂的報複。
自殺!
而且是如此具有衝擊力的方式。
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老幹部的死亡事件。
這變成了一樁可能牽扯極廣、影響極其惡劣的政治事件!
錢漢忠的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問號,一個可以向任何方向解讀的謎團。
是被逼無奈?是畏罪自殺?還是……另有隱情?
無論真相如何,作為推動錢漢忠離開明州的主要力量,鄭儀和劉衛東,都不可避免地會被推上風口浪尖,成為眾矢之的。
尤其是鄭儀,他年輕,資曆淺,又是空降幹部,很容易被人扣上“逼死老同誌”、“手段酷烈”的帽子。
一旦這個罪名坐實,不僅他個人的政治前途將徹底斷送,連省裏支持他的領導,都可能受到牽連!
鄭儀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大腦飛速運轉,思考著應對之策。
當務之急,是控製局麵,引導輿論,將事件的負麵影響降到最低。
同時,必須盡快查清錢漢忠自殺的真正原因和詳細經過,給上級和社會一個明確的交代。
但這件事,操作起來極其棘手。
調查深了,可能會拔出蘿卜帶出泥,牽扯出更多不願為人知的秘密。
調查淺了,又無法平息質疑,反而會讓人覺得欲蓋彌彰。
就在鄭儀緊鑼密鼓地部署應對措施,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時,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情況發生了。
市委副書記劉衛東,主動站了出來。
在省委工作組抵達明州後召開的第一次緊急常委擴大會上,氣氛凝重得幾乎讓人窒息。
工作組組長、省紀委一位資深副書記,麵色嚴肅地通報了初步情況,並要求明州市委全力配合調查,務必查明真相,穩定局勢。
輪到明州方麵表態時,按照慣例,應該是由市委書記鄒俠先發言。
然而,沒等鄒俠開口,坐在他旁邊的劉衛東,卻緩緩地、異常平靜地舉了一下手。
“組長,鄒書記,各位工作組的領導。”
劉衛東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了整個會議室,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既沒有惶恐,也沒有悲傷,隻有一種近乎麻木的平靜。
“關於錢漢忠同誌不幸去世這件事……”
劉衛東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最後定格在省委工作組組長的臉上。
“我作為分管老幹部工作的副書記,負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
這話一出,會議室裏響起了一陣壓抑不住的吸氣聲。
所有人都驚呆了。
包括鄭儀!
在這種時候,在這種敏感的事件上,主動跳出來承擔責任?
劉衛東想幹什麽?
他瘋了嗎?
這等於是在引火燒身啊!
工作組組長的眉頭也微微皺起,顯然對劉衛東這突如其來的表態感到意外。
“劉衛東同誌,你的意思是?”
劉衛東深吸了一口氣,語氣變得更加沉重,甚至帶著一種……如釋重負般的坦然。
“我的意思是,在推動錢漢忠同誌去外地療養這件事情上,我……可能有些操之過急了。”
“我過於關注老同誌的身體健康,過於強調醫療條件的重要性,卻……可能忽略了錢老本人的真實意願和心理感受。”
“在溝通方式上,也可能……存在一些不當之處,給錢老造成了不必要的壓力和……誤解。”
“我沒想到……錢老的反應會如此……激烈。”
劉衛東的聲音裏,適時地加入了一絲恰到好處的哽咽和懊悔。
“如果……如果我能更耐心一點,方法更穩妥一點,也許……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了。”
“這一切,都是我的工作失誤造成的。我願意接受組織的任何處理。”
說完,劉衛東低下了頭,肩膀微微聳動,仿佛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和自責。
會議室裏死一般的寂靜。
所有人都被劉衛東這番“自我檢討”驚呆了。
他將錢漢忠的死因,輕描淡寫地歸結為“溝通方式不當”、“忽略了心理感受”造成的“誤解”和“壓力”。
並將所有責任,一肩扛了下來!
這看似是在認錯,是在承擔責任。
但鄭儀的心,卻瞬間沉了下去,一個大膽的猜想從他的腦海中浮現。
他太了解劉衛東了。
這個老狐狸,絕不可能在這種時候,出於什麽“黨性”或“責任感”去主動背鍋。
他這麽做,隻有一個解釋。
這一切,都在他的算計之中。
甚至……錢漢忠的自殺,都可能是他計劃的一部分!
那天在省委黨校梅園的談話,再次清晰地浮現在鄭儀眼前。
劉衛東提到錢漢忠時,那刻骨的恨意。
以及他最後那句帶著詭異得意的話,
“總不能白白便宜了你這個年輕人吧?”
當時鄭儀以為,劉衛東指的是用副書記的位置換他外甥的晉升和將錢漢忠“請”出明州。
但現在看來……
劉衛東想要的,遠不止這些。
他要的是徹底的報複!
他要錢漢忠身敗名裂!
要錢漢忠死!
而且,他要讓錢漢忠的死,成為一柄懸在明州上空、讓所有人都不得安寧的利劍!
他主動出來“承擔”責任,表麵上是引火燒身。
實際上,他是在用一種近乎自毀的方式,將自己徹底摘出來,並將所有後續的麻煩和質疑,全部引向一個方向,那就是他劉衛東“工作失誤”造成的悲劇。
因為他承擔了“主要責任”,那麽其他人,尤其是鄭儀,就可以暫時從輿論的漩渦中心解脫出來。
省裏的調查重點,也會放在他劉衛東“工作方法不當”上,而不會去深挖錢漢忠是否真的存在問題,不會去觸碰更深層次、更敏感的舊賬。
這等於是在替整個事件“定性”,也是在替鄭儀……擋刀?
不!
沒那麽簡單!
鄭儀的心中警鈴大作。
劉衛東這看似“自我犧牲”的舉動背後,隱藏著更深的算計。
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因“關心老同誌心切”而“方法失當”的悲劇人物。
這不僅能博取一定的同情分,更重要的,是以此為契機,徹底擺脫明州這個是非之地!
他現在主動“認錯”,承擔“責任”,省裏為了盡快平息事態,很可能順水推舟,給他一個象征性的處分,然後將他調離明州,去一個閑職部門養老。
這正是劉衛東想要的。
他不僅完成了對錢漢忠的終極報複,還借此機會金蟬脫殼,安全脫身!
而留下的這個爛攤子,這個錢漢忠用生命製造的巨大漩渦,則需要鄭儀……或者說,需要明州新一屆的領導班子,去慢慢消化,去承受其帶來的長期負麵影響。
這……就是劉衛東所說的“不會白白便宜了你”!
這……就是他給鄭儀上的“最後一課”!
用錢漢忠的命,作為學費!
鄭儀感到一股寒意,從腳底直衝頭頂。
他看著坐在那裏、低著頭、仿佛承受著無盡痛苦的劉衛東,第一次對這個看似溫和無害的老人,產生了一種近乎驚悚的忌憚。
好深的算計!好狠的心腸!
自己……竟然從頭到尾,都成了他複仇棋盤上的一顆棋子。
劉衛東的表態,果然在接下來的調查中起到了關鍵性的“引導”作用。
省委工作組在進行了必要的調查和走訪後,綜合各方情況,最終采納了劉衛東的“自我檢討”,將事件初步定性為:
“由於相關負責同誌在推動老幹部異地療養工作中,溝通方式簡單生硬,未能充分考慮老同誌的心理感受和實際困難,工作方法不當,引發了老同誌的誤解和巨大心理壓力,最終導致了這一不幸事件的發生。”
報告措辭嚴謹,但也明確指出了“工作方法不當”是主要誘因。
隨後,省委很快做出處理決定:
“劉衛東同誌,作為分管領導,負有主要責任。決定給予其黨內警告處分,免去明州市委副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另有任用。”
這個“另有任用”,在幾天後揭曉。
調任省政協某專門委員會,擔任副主任委員(正廳級)。
一個標準的“退居二線”安排。
劉衛東平靜地接受了這個安排,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在離開明州前,他甚至沒有通知任何人。
隻有鄭儀,接到了他打來的一個電話。
電話裏,劉衛東的聲音異常平靜,甚至帶著一絲輕鬆的笑意。
“鄭秘書長,我走了。”
“明州這副擔子,以後就交給你了。”
“好好幹,前途無量。”
他的語氣,聽不出半點剛剛受到處分、被調離重要崗位的沮喪和怨恨。
反而像是一個完成了使命、功成身退的智者。
“劉書記……保重。”
鄭儀握著電話,沉默了半晌,才緩緩吐出幾個字。
他有很多話想問,但最終,一個字也沒有問出口。
有些答案,已經不需要問了。
“嗯,你也保重。”
劉衛東笑了笑,隨即幹脆利落地掛斷了電話。
聽著電話裏傳來的忙音,鄭儀久久沒有放下聽筒。
一場風暴似乎過去了。
錢漢忠死了,劉衛東走了。
明州最大的兩個“山頭”,以一種極其慘烈和戲劇化的方式,退出了曆史舞台。
通往權力頂峰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礙似乎已經被掃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