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89章 書記對發改委有點不滿

字數:7421   加入書籤

A+A-


    鄭書記一家去臨川提親的事情,總算是塵埃落定,圓滿成功了。
    趙希言接到隨行司機發來的“一切順利,已返程”的簡短信息時,繃緊的神經終於鬆了下來。
    他輕輕籲出一口氣,端起手邊的茶抿了一口。
    這件看似“私事”的任務,其壓力之大、考量之細,絲毫不亞於處理一份重大項目的方案。
    每一步都關乎領導的聲譽,關乎明州官場最敏感的那根神經。
    好在,結果符合預期。
    劉航書記被充分尊重了,麵子給足了,心結似乎也解開了。
    鄭書記低調務實的意圖得到了完美貫徹。
    這對未來鄭書記在臨川的工作,對穩定整個明州幹部隊伍的情緒,都有著難以估量的積極作用。
    這份功勞,雖然無人知曉,但趙希言內心是踏實的。
    他翻開桌上的記事本,在“劉書記提親”這一項上,打了一個清晰的勾。
    然後,他的目光沉靜地移向下一項議程。
    發改委。
    前幾日,鄭書記在聽完發改委關於重點項目進展和“新明州建設”對接省裏相關部門的匯報後,雖然當時沒說什麽重話,但眉頭微蹙,甚至在後來的小範圍談話中,語氣裏流露出一絲不滿。
    “……對接機製要打通,政策落地要快……不能老是坐等上級文件,自己不去動腦筋,不敢擔擔子……這叫什麽?衙門氣!”
    趙希言清楚地記得鄭書記說出“衙門氣”三個字時失望。
    “衙門氣”!
    在鄭書記大力推動“新明州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強調解放思想、打破常規、銳意進取的當下,這種評價對作為關鍵宏觀政策部門的發改委來說,無疑是敲了一記沉重的警鍾。
    這記警鍾沒有公開敲響,隻是在他這個秘書麵前微微展露。
    鄭書記要看到的,是行動,是改變。
    而他這個秘書的職責之一,就是了解情況,掌握信息,尤其是領導關注卻暫時未明示的那部分動態。
    於是,一份關於“近期省裏及周邊城市關於產業布局、科技創新扶持、專項債券使用等方麵的最新動態簡報”的信息需求,以市委辦公廳副主任趙希言的名義,簽發到了市發改委辦公室。
    理由冠冕堂皇:為市委下一步決策部署提供參考支撐。
    接到這份文件的市發改委辦公室主任,心裏打了個突。
    市委辦公廳副主任趙希言……誰不知道他是鄭書記新任的貼身大秘?
    他要這個簡報?
    這是例行公事?還是……
    辦公室主任不敢怠慢,立刻拿著文件敲開了主任馬前進的門。
    馬前進,發改委主任,年紀不大,思路開闊,執行力也很強,是鄭儀比較看重的一個幹部。
    此刻,他正在為如何推動幾個重點項目更快對接省裏政策而有些頭疼。
    “主任,您看看這個。”
    辦公室主任將文件遞上。
    馬前進接過文件,快速掃了一眼,眉頭立刻擰了起來。
    趙希言……要省裏及周邊城市的動態簡報?
    而且點名了產業布局、科技創新扶持、專項債券使用這幾個鄭書記近期高度關注的方向。
    這絕不是簡單的信息收集!
    馬前進的嗅覺極其敏銳。
    他立刻意識到,這很可能是鄭書記對他們發改委近期工作的一種……“含蓄”的提醒或者不滿!
    通過秘書的口,用索要信息這種看似“溫和”的方式,表達某種期待或壓力。
    “簡報要得急嗎?”
    馬前進放下文件,問道。
    “要求……明天上午下班前報送。”
    “明天上午……”
    馬前進沉吟著。
    時間很緊。
    這說明,對方很迫切。
    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
    “唉……”
    馬前進輕輕歎了口氣。
    他不是不想好好幹,不是不想讓鄭書記滿意。
    但有些事情,處理起來真的很麻煩。
    比如對接省裏相關部門。
    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科技廳……哪個廟裏的菩薩都不好拜。
    程序繁瑣,環節眾多,一個處長卡你一下,一個科長拖你一下,項目就可能被耽誤十天半個月。
    更關鍵的是,省裏那邊……水太深了。
    關係盤根錯節,利益訴求複雜。
    有時候,一個看似純粹的政策問題,背後可能牽扯到某些領導的關係戶,或者某些既得利益集團的訴求。
    你想往前推?可能無形中就得罪了人。
    你想嚴格按照規矩來?人家能給你找出無數個“不符合規定”的理由。
    官僚氣大得不行!
    很多具體辦事人員,臉難看,事難辦,效率低得令人發指。
    明州這邊再著急,到了省裏某些部門,可能也就是一份需要“排隊研究”的普通文件。
    至於市裏……同樣不省心。
    發改委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
    有些人習慣了按部就班,缺乏主動性和闖勁。
    還有一些人,可能和市裏某些企業、某些利益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推動一些觸及既有利益格局的改革時,難免會有些瞻前顧後,陽奉陰違。
    比如之前推動清理“僵屍企業”、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這些內外的掣肘,讓他這個發改委主任,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有心殺敵,無力回天。
    但這些話,他能跟鄭書記抱怨嗎?
    不能。
    抱怨就是推卸責任,就是能力不足的表現。
    鄭書記要的是結果,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聽你訴苦。
    現在,鄭書記通過趙希言,用這種方式表達了關注。
    他必須有所回應,而且要快,要體現出整改的誠意和行動。
    “這樣,”
    馬前進坐直身體,對辦公室主任吩咐道。
    “你立刻通知綜合科、高技術科、投資科的科長,帶上他們最得力的筆杆子,半小時後到我辦公室開個短會。”
    “告訴他們,放下手頭所有不急的工作,集中精力,務必在明天上午十點前,拿出一份高質量的動態簡報!”
    “內容要實,數據要新,分析要透!要體現出我們發改委主動作為、積極對接的態度!”
    “是!主任!”
    辦公室主任領命而去。
    馬前進靠在椅子上,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
    光靠一份簡報,恐怕還不夠。
    必須想辦法和這位新任的“書記大秘”建立起更直接、更有效的溝通渠道。
    至少要讓他了解發改委的真實困難和努力,讓他能在鄭書記麵前,為發改委說幾句客觀的話。
    否則,如果趙希言隻聽信片麵之詞,或者隻看到表麵的問題,在鄭書記麵前給發改委打了“低分”,那後果就嚴重了。
    他得親自去“拜會”一下這位趙主任。
    當然,不能太刻意,要找個合適的由頭。
    他拿起內線電話。
    “喂,小張,你幫我查一下,市委辦公廳趙希言主任的辦公室電話和分機號。”
    下午三點多,趙希言剛處理完一批文件,桌上的電話響了。
    他看了一眼來電顯示,是發改委的號碼。
    “喂,您好,市委辦公廳趙希言。”
    他的聲音平靜溫和。
    “趙主任,您好!我是發改委馬前進啊!”
    電話那頭傳來馬前進熱情洋溢的聲音。
    “馬主任,您好。”
    趙希言語氣依舊平和。
    “趙主任,沒打擾您工作吧?”
    “沒有,馬主任請講。”
    “是這樣,趙主任,您上午要的那個動態簡報,我們正在抓緊整理,明天上午一定準時送到您辦公室!”
    馬前進先匯報了工作進度。
    “好的,辛苦發改委的同誌們了。”
    “應該的,為市委決策服務是我們的職責嘛!”
    馬前進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更為懇切。
    “趙主任,不知道您這兩天什麽時候方便?我們發改委最近在推進幾個重點項目,遇到一些具體困難,也想跟您匯報一下,看看從市委層麵能不能給協調協調,加快一下進度?”
    他這個理由找得很好。
    不是無事登門,而是有具體工作“需要協調”。
    趙希言拿著話筒,心中思量著。
    馬前進親自打電話來,還要當麵“匯報工作”?
    看來,這位發改委主任,是領會到那份“信息需求”背後的深意了。
    而且,他很聰明,選擇了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等待。
    這是好事。
    說明馬前進有壓力,有改變的意願。
    鄭書記要的,正是這種壓力傳導下去之後產生的積極反應。
    至於“匯報工作”……
    趙希言沉吟了一下。
    他當然不能代替鄭書記聽取工作匯報。
    但他的身份,又確實需要了解各部門的真實情況,以便更精準地向鄭書記提供信息和建議。
    “馬主任客氣了。”
    趙希言緩緩開口。
    “鄭書記日理萬機,具體工作還是要靠你們各部門落實。如果發改委確實遇到了一些需要市委層麵協調的共性難題,我們可以先溝通一下,看看問題的症結在哪裏,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他沒有答應“聽取匯報”,而是定位為“溝通情況,探討辦法”。
    這既保持了他作為秘書的定位,又給了馬前進一個溝通的渠道。
    “太好了!趙主任!”
    馬前進立刻聽懂了趙希言的意思,心中暗喜。
    “您看……明天下午三點,我過去您辦公室一趟,占用您十五分鍾時間,簡單聊幾句,可以嗎?”
    “可以。那就明天下午三點,我這邊應該有時間。”
    “好好好!那就不打擾趙主任了!明天見!”
    “明天見。”
    掛斷電話。
    趙希言心裏差不多有了個初步印象,反應很快,姿態也放得很低。
    是個聰明人。
    通過這次接觸,既能了解發改委的真實情況,也能敲打一下馬前進,督促他更快地行動起來。
    這比鄭書記直接出麵批評,效果可能更好,也更留有餘地。
    他拿起筆,在明天的日程表上,記下了一筆:
    下午三點,發改委馬前進主任溝通工作。
    然後,他繼續埋頭處理麵前堆積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