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秦楚爭霸
字數:3067 加入書籤
這五年來,蔣政通過各種渠道得知,真武玄甲這種材料極為罕見,其價值連城,且往往出現在黑市拍賣行中。
然而,真武玄甲每一次出現,都無一例外地引發了激烈的爭奪。或是被其他國家以強大的實力強行買走,或是被某些神秘勢力從中作梗,使得秦國始終無法得手。秦國高層對此也是一籌莫展,他們也知道為了區區一份材料而犧牲國家的利益,實在是得不償失。
“政哥哥,此行凶險萬分,你一定要小心謹慎,切勿與元嬰期境界的大妖輕易交手。一旦身陷險境,後果將不堪設想。真武玄甲固然重要,但你的安危更是我心中的牽掛。我們可以再到別處探尋,切勿因一時衝動而做出不明智的決定。”
秦敏敏望著即將踏上尋覓真武玄甲材料征途的蔣政,眼中滿是關切與憂慮。
她曾無數次地勸說蔣政,但麵對前大周王朝土地上日益加劇的動蕩與不安,作為前線指揮官的秦敏敏深知戰爭的殘酷與無情。
楚國的強勢讓秦敏敏倍感壓力,但她也明白,唯有讓蔣政放手一搏,秦國才有可能在這亂世之中看到勝利的曙光。因此,她隻能強忍心中的擔憂,默默地為他送上祝福與祈願。
當蔣政風塵仆仆地抵達秦國東北部的寒冰郡之時,一個震撼人心的消息如晴天霹靂般驟然傳來:楚國竟在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勢如破竹地攻陷了魏國與齊國的都城,迫使兩國君主不得不向楚國獻出城池,俯首稱臣。
“敏兒,在我歸來之前,你一定要安然無恙啊!無論發生何事,都請務必堅持到我回到你的身邊。”
蔣政深情地望向秦國都城銘城的方向,眼中滿是對心愛之人的掛念與不舍,隨後,他毅然決然地轉過頭,毫不猶豫地踏入了危機四伏的妖獸區域,隻為追尋那傳說中萬年神龜的蹤跡,以期獲得扭轉局勢的力量。
而在遙遠的晉國皇宮內,一片混亂與狼藉映入眼簾,晉國皇帝南宮雄正怒不可遏地發泄著心中的憤懣,他的臉色鐵青,雙眼幾乎要噴出火來。
在他的身旁,唯有他的愛女南宮凝靜靜地守候著,神情凝重。
“楚國實在是欺人太甚!他們竟然限我們十日內做出決定,要麽投降,要麽就麵臨全麵開戰的威脅,還揚言要將我們殺得片甲不留。而那些朝中的軟骨頭們,除了老將軍南宮茂還堅守立場外,其餘人等皆畏首畏尾,不敢發聲,更有甚者,竟還勸說我投降於楚。若非當下正值用人之際,我早已將那些叛徒斬首示眾!”
南宮雄氣憤地咆哮著,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宮殿內回蕩,顯得格外刺耳。
“父皇,事已至此,再多的抱怨與憤怒也無濟於事。當前,我們唯一可行的策略便是與秦國結盟,共同對抗強大的楚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請您務必冷靜思考,以大局為重。”
南宮凝見狀,連忙上前輕聲勸慰道。
“凝兒,並非為父不願與秦國結盟,隻是如今的秦國已非五年前那個渴望與我們攜手的秦國了。其實力正以驚人的速度膨脹,而今,當我們主動提出結盟之時,他們卻提出了諸多條件,其中一項竟是要求你嫁入秦國,以兩國聯姻為前提,他們才肯出兵援助我們晉國。我又豈會不明白他們心中的小九九,無非是想讓你成為他們國家的人質,讓我們晉國日後投鼠忌器,行事縛手縛腳。再者,若我輕易答應了他們的其他條件,恐怕我國將會一步步淪為他們的附庸國,再難自立。”
南宮雄望著眼前的凝兒,神色凝重地說道。
他作為晉國的君主,自然不是愚蠢之人,心中早已洞悉了一切,正因如此,他才遲遲未肯與秦國結盟。
“父皇,兒臣心中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還望父皇能夠成全。”南宮凝見狀,神色嚴肅而懇切地說道。
南宮雄聞言,目光溫和地望著凝兒,說道:“凝兒,有什麽話但說無妨。這些年來,朝中大小事務皆由你一手操持,為父對你自是信任有加,有話直說便是。”
南宮凝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父皇,兒臣以為,我們答應與秦國結盟或許更為妥當。其一,雖說聯姻之舉實則是讓兒臣前往秦國作為人質,但秦國太子秦茂陵對兒臣傾心已久,兒臣亦對他有所了解,嫁入秦國,兒臣未必會受到太大的委屈。其二,眼下的局勢已是秦楚兩國爭霸天下,再非昔日五國鼎立的局麵,我們晉國已無力再獨掌乾坤,依附於一國,方為上策。其三,雖說楚國如今占據了魏、齊兩國,聲勢如日中天,但秦國一來有老祖坐鎮,底蘊深厚;二來兒臣對那秦國的駙馬爺頗為看好,總感覺他有著扭轉乾坤之力,定能擊敗楚國,重新統一這片區域。若我們晉國能提前投靠秦國,將來或許能避免遭受太大的打擊。”
南宮凝邊說邊陷入了沉思,回想起當初秦國比武招親之時,她親赴秦國都城銘城,親眼見證了蔣政那令人驚歎的一幕幕,至今仍曆曆在目,讓她對秦國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也罷,凝兒,為父年歲已高,這天下終究是你們年輕人的舞台。但願你的分析能夠成為指引我們前行的明燈。眼下的局勢,對我國而言,無疑已陷入了絕境,我們隻能孤注一擲,將國家的命運押在這一搏之上,以期能保全南宮家族,避免遭受滅頂之災,免遭滅族的悲慘命運。”
南宮雄沉吟片刻,心中暗自思量,南宮凝所言的確不無道理,眼下似乎也別無他法,隻得勉強應允了她的提議。
不久之後,晉國與秦國聯姻的消息如晴天霹靂,再次震撼了整個前大周王朝所有地方,令秦國與楚國的朝堂為之震動。
秦國上下自然是歡欣鼓舞,而楚國則隻能默默承受這苦澀的果實,準備來年與秦國決一死戰。
隻是秦楚兩國心中都明白,唯有先將之前攻占的國土鞏固紮實,確保內部穩定,方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對彼此的戰爭中。否則,若在大戰的關鍵時刻,內部發生叛亂,那將是一場災難。因此,秦楚兩國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裏,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整頓內部、肅清叛亂之上,致力於鞏固對之前占領的三國的統治。
此後數十年裏,雙方雖在邊境地區劍拔弩張,時有小規模戰鬥爆發,但始終未能撼動對方的根基。兩國都在厲兵秣馬,養精蓄銳,為將來的大戰做著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