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誰可繼承大統

字數:3657   加入書籤

A+A-


    雖然此時已經是半夜,可裴世矩並未睡下,反而在內書房奮筆疾書,似乎是在寫給某個人的信函。
    他的侄兒裴文鬆安靜候在一旁,不敢發出一丁點聲響,以免驚擾到家主。
    他前幾日剛奉秦昇之命帶一封書信回來交給家主裴世矩,而裴世矩在看過書信後,卻對信中的內容隻字不提,隻說要侄兒在家中先多待幾日,好好陪陪自己父母。
    裴文鬆雖然對此很是不解,卻不敢違抗家主的意思,隻能暫且留在東都,等待著裴世矩的下一步吩咐。
    可不知為何,今天家主在參加完宮宴之後,卻立即派管家將自己叫到了內書房。
    可等自己緊趕慢趕跑來內書房時,卻看到家主裴世矩正在埋頭寫信,要自己在一旁等候片刻。
    裴文鬆不敢多問,隻能安安靜靜在一旁等候,等待家主將信寫好。
    約莫過了一盞茶的功夫,裴世矩終於寫好了信,吹了吹上麵尚未完全幹透的墨跡,隨後將信封好,交給了裴文鬆,嘴上還不忘叮囑道:
    “你現在收好這封信,回房間收拾好行囊後淺睡一個多時辰,待寅時城門一開,你便立即出城,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將這封信送去晉陽交給秦昇,路上一刻都不要耽擱。”
    聽到家主要自己走得如此之急,裴文鬆不由麵露遲疑之色,低聲問道:
    “家主,可否容我天亮之後去跟父母道個別再動身!”
    “不行!”
    麵對裴文鬆並不算過分的要求,裴世矩卻是拒絕得斬釘截鐵,麵容更是裴文鬆從未見過的嚴峻:
    “現在不是婆婆媽媽兒女情長的時候,此信關係到我們河東裴氏接下來幾十年的興衰榮辱,絕不能出半點差池,你明白嗎?”
    “是,侄兒明白了!”
    聽家主說得如此嚴重,裴文鬆哪裏還敢再多說什麽,隻能連連點頭稱是。
    此時裴世矩才緩和了語氣,輕輕拍了拍裴文鬆的肩膀,好言寬慰他道:
    “你放心,你父母那邊我會替你去說的,他們會理解你的。”
    裴文鬆重重點了點頭:
    “多謝家主,那侄兒就先回房準備了。”
    裴世矩也跟著點了點頭:
    “嗯,去吧,河東裴氏的未來就看你此行了。”
    聽家主這麽一說,裴文鬆隻覺得自己的肩上很是沉甸甸,越發不敢耽擱,當即辭別裴世矩離開了內書房。
    看著侄兒遠去的背影,裴世矩長長吐出了一口濁氣,似乎剛完成了什麽了不得的大事。
    就在他也準備回自己房間歇息的時候,府上的管家匆匆來報,說宮中來人了,要他現在立即進宮麵聖。
    裴世矩似乎對此也沒有太過意外,隻是命管家去回複宮裏的來人,說自己換身衣服就進宮。
    待管家匆匆離去之後,裴世矩仰頭看著天空的一輪圓月,似乎是在自言自語道:
    “大隋的天,終於要變了嗎?”
    ……
    後半夜,裴世矩匆匆進了宮,被一名早就等候在宮門附近的領去了蕭皇後的寢宮,一路帶到了楊廣的病榻前。
    看到裴世矩到來,楊廣便用眼神示意蕭皇後將殿內的宦官和宮女都帶出去,有些話他想一個人跟裴世矩好好談談。
    蕭皇後沒有多說什麽,默默將殿內的宮人都帶了出去。
    隻是走到門口之時,她還是忍不住看了病榻上的夫君,心中暗暗祈禱他不要再做出像派刺客刺殺秦昇這種無法挽回和補救的糊塗事。
    此時,偌大的寢殿內隻剩下楊廣和裴世矩君臣二人。
    楊廣並沒有急著開口,隻是靜靜看著裴世矩,心中不知在想些什麽。
    裴世矩麵上鎮靜,心中卻在不住揣測楊廣到底想跟自己說什麽。
    畢竟在江都之變前,他雖然跟蘇威、宇文述、張瑾、虞世基、裴蘊和牛弘七人並稱“選曹七貴”,可楊廣真正寵信的隻有宇文述、虞世基和裴蘊三人,朝中有什麽大事也隻喜歡與他們三人私下商議,他在楊廣心目中的地位或許還不如一直給虞世基出主意的封德彝,
    可在江都之變後,隨著虞世基和裴蘊死於叛軍之手,封德彝又因勾結宇文化及跑了,楊廣身邊的老臣不剩幾個人了,才開始日漸器重他,一些重要的大事也喜歡找他來商議。
    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楊廣大半夜召他進宮,很可能是要跟他商議身後之事了。
    畢竟,如今楊廣病入膏肓時日無多在朝野上下已經算得上是半公開的秘密了,朝中不少大臣都在私下討論他駕崩之後由誰來繼承大統的問題了。
    不怪大臣們如此關心此事,畢竟自從元德太子楊昭不幸去世後,楊廣便再沒立過第二個太子。
    本來東宮之位一直空懸就是一件動搖國本的大事,更何況現在楊廣自己都時日無多了,若是此時再不指明由誰來繼承大統,待他駕崩之後不知道還會出什麽亂子了。
    朝中誰都知道楊廣有意傳位給皇長孫燕王楊倓,可很多大臣卻偏偏希望讓越王楊侗繼承大統。
    之所以雙方的想法會有如此分歧,問題的根源還是出現在楊廣自己身上。
    想當初,因為元德太子楊昭早亡,齊王楊暕又品行驕縱,妄行不法,難以繼承大統,楊廣便將目光投到了三位孫子身上。
    可因為三位皇孫皆是天資聰穎之人,楊廣一時間也是難以抉擇,便想出一個法子,命代王楊侑留守舊都大興,命越王楊侗留守東都洛陽,命燕王楊倓跟隨自己南下江都,並各自安排一群能臣幹吏輔佐他們,以此想看看他們兄弟三人誰更適合繼承大統。
    可最終的結果是,因為李淵率兵殺入關中,留守大興輔佐楊侑的大臣死的死降的降,自然再無臣子可以支持代王楊侑。
    而又因為江都之變,宇文化及和叛亂的驍果軍大肆屠殺跟隨他們祖孫南下江都的官吏,導致楊倓也失去了大量的支持者。
    相比之下,越王楊侗因為守住了東都洛陽,使那些同樣留守東都的文武百官免遭瓦崗軍的屠戮,成為了越王楊侗最堅實的擁護者,畢竟誰不想博一個從龍之功呢!
    至於裴世矩自己,他本來想在燕王楊倓和越王楊侗之間保持中立,可前些日子裴文鬆帶回來的秦昇的親筆信,卻讓他知道了自己該支持誰。
    哪怕這個決定會將他和整個河東裴氏推向風口浪尖,他也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