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又不甘又無奈的楊廣
字數:4211 加入書籤
“簡直荒謬至極,古往今來哪有女子為帝的道理,就算朕能答應,滿朝文武也不會答應,天下百姓更不會答應!”
正如裴世矩預料之中的那般,楊廣乍一聽到要傳位給自己女兒丹陽公主,便氣得直接從病榻上坐起,兩隻眼睛怒視著裴世矩,顯然是在惱恨裴世矩竟給自己出了這麽一個離譜到極點的餿主意。
畢竟,自始皇帝以來,曆經上百位皇帝,從來隻有男人稱皇,何時有過女子為帝。
此例絕不能從自己女兒這裏開始。
否則,牝雞司晨,隻會顛倒乾坤,禍害蒼生。
看著楊廣一副完全不可接受的模樣,裴世矩倒也理解他的抗拒。
畢竟,在拆開秦昇托裴文鬆帶來的那封書信之前,他也從未想象過女子可以為帝。
隻是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又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個天才般的提議。
畢竟,唯有如此,才能不流一滴血便可實現江山易主。
現在,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就是說服楊廣接受秦昇的提議。
畢竟,他作為河東裴氏的家主,雖然事事都以家族利益為先,但他也是隋臣,自然希望給楊廣和整個楊氏皇族一個體麵的結局,也免得自己將來在史書上要背上一個背棄舊主的罵名。
“陛下息怒,臣知道此舉太過驚世駭俗,隻是唯有如此做,才可讓齊國公之子名正言順繼承大統,趙王和三位皇孫的性命也能得以保全,懇請陛下三思呀!”
聽到裴世矩提到自己的兒子和三位皇孫,楊廣麵色不由一滯,可很快,他便很是惱怒道:
“難道朕不答應,秦昇就要狠得下心殺了他們四個不成,難道丹陽不會阻止他嗎?”
聽楊廣將燕王等四王的生死寄托在丹陽公主的惻隱之心上,裴世矩不由重重歎了一口氣,隨即提醒他道:
“陛下恕臣說一句大不敬的話,臣聽聞當年先帝代周之後,樂平公主曾多次求先帝放過周靜帝、萊王和郢王三兄弟,先帝也答應了,可後來的事陛下也知道了……”
楊廣再一次陷入了沉默,麵色更是陰晴不定。
裴世矩口中的樂平公主便是他的姐姐楊麗華,也是周宣帝宇文贇的皇後。
她雖然是楊家之女,卻一直心向周室,反對自己父親謀朝篡位。
周靜帝宇文闡雖然並非是她親生,可她卻一直將宇文闡視如己出,處處維護這個年幼的繼子。
在楊堅篡奪大周江山後,她便恨上了自己的父親,可為了保住三個繼子的性命,還是不得不低下頭去求楊堅放過他們三兄弟。
楊堅當時滿口答應,可三個月後還是暗中派人無情毒殺了宇文闡三兄弟。
如今裴世矩的意思也很明白,當年樂平公主楊麗華保不住自己的三個繼子,如今丹陽公主楊翎同樣很難保住自己的弟弟和三個侄兒。
不知沉默了多久,楊廣才冷冷開口道:
“難道朕傳位給丹陽,秦昇就不會為了斬草除根而殺掉朕的兒子和三位皇孫嗎?”
“臣以為齊國公不會做如此蠢事!”
裴世矩重重點了點頭,隨即沉聲解釋道:
“臣再說一句大不敬的話,當年先帝之所以要殺周靜帝宇文闡,是因為他奪取的是外孫的江山,引起了天下臣民的非議。
而反對他的敵人隨時可以以此為借口,打著複立周靜帝的名義舉兵討伐他。
為了永絕後患,先帝唯有斬草除根,不僅毒殺了周靜帝,還毒殺了萊王和郢王,徹底斷了其他人打著複立周靜帝起兵作亂的可能。
如今的情況同樣是如此,不論陛下是立燕王還是越王為帝,齊國公都不會明著反對,隻會暗中做準備,待將來時機一到,便會廢黜新君,自己登基稱帝。
到那時,為了徹底斬草除根,永絕後患,他也很有可能效仿先帝,對趙王等一眾大隋宗室痛下殺手。
甚至為了防止大隋死灰複燃,他甚至有可能不立丹陽公主為後,不立長子為儲。”
說到這裏的時候,裴世矩故意停頓了一下,暗中觀察了一下楊廣的反應,見他麵色陰沉,一言不發,知道他將自己的話聽了進去,便又繼續往下說道:
“相反,若是陛下傳位給丹陽公主,之後丹陽公主便可以名正言順將皇位傳給其子。
哪怕將來江山改了姓,可往後曆任君王的體內依舊流有楊氏一族的血脈,天下依舊是大隋的天下。
既然秦氏一族的皇位來得名正言順,齊國公自然就沒必要去殺戮楊氏皇族,免得將來在史書上還得背負一身罵名。
若是如此,不僅大隋江山得以延續,楊氏皇族也能得以保全,避免了宇文皇族的悲劇。”
楊廣聽完依舊久久沒有說話。
從內心深處講,他自然很難接受大隋江山改姓,不是楊姓的大隋那還是真正的大隋嗎?王朝改姓跟滅亡了又有多大區別。
可一想起宇文皇族的命運,他心中又不由湧起一陣無力感。
四十多年前,他的父皇為了防止大周複辟,對大周皇室揮舞起了屠刀,目的就是為了趕盡殺絕,斬草除根。
沒想到四十年後,同樣的命運也將會報應到他的子孫後代身上。
王朝更迭,向來是如此血腥。
相比之下,讓大隋江山改姓秦,倒不失為一個延續大隋江山,保全楊氏皇族的好辦法。
或許,早在江都之變的那一日,大隋就已經滅亡了,之後那幾年不過是在苟延殘喘罷了。
秦昇就跟劉裕和陳霸先一樣,是王朝即將覆滅之時力挽狂瀾的大功臣,可最終也成了王朝的掘墓人。
不過大隋或許比晉朝和梁朝還要幸運一些,至少以後天下還是大隋的,隻是換了一個姓氏罷了。
想到此處,楊廣內心頓時釋然了不少,還還是心有顧慮道:
“就算朕能同意傳位給丹陽,滿朝文武會接受一個女子為帝嗎?”
聽到楊廣鬆了口,裴世矩忍不住笑了:
“陛下,縱使滿朝文武都反對又如何,隻要兵權還在齊國公手中,誰都掀不起任何風浪。
況且,陛下雖然傳位給丹陽公主,但可以讓齊國公輔政。
如此一來,朝中大權都在齊國公手中,根本不存在牝雞司晨的可能。
隻消做一年皇帝,公主便可以禪位給其子秦恪,從此天下再無女帝。
隻要朝中大臣都能想通這一點,自然不會群起而反對。”
楊廣聽完之後,又是一陣長久的沉默。
不知過了多久,才長長歎了一口氣,用又是不甘又是無奈的語氣道:
“若這就是秦昇的意思,朕便遂了他的意,傳位給丹陽,讓他們秦氏一族可以名正言順謀朝篡位。”
說到“謀朝篡位”四個字的時候,楊廣分明是咬牙切齒從牙縫中擠出來的。
這一刻,不知他有沒有後悔當初不該重用秦昇。
可與楊廣的又氣又悔不同,裴世矩反而暗暗長鬆了一口氣。
畢竟在他看來,這無疑是最兩全其美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