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李世民:秦昇你好算計!

字數:4236   加入書籤

A+A-


    “不愧是秦昇,這是想讓我李世民做第二個劉司馬呀!”
    秦王府書房內,當李世民聽宇文士及說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忍不住自嘲起來。
    而宇文士及在來的路上,已經替李世民想好了應對之策,當即勸說他道:
    “殿下,其實臣有一計,可解殿下眼下的困局。”
    李世民其實已經猜到了宇文士及要跟自己說什麽,卻還是輕輕點了點頭,淡淡一笑道:
    “宇文少卿不妨說說看。”
    宇文士及看著李世民,沉聲道:
    “很簡單,既然陛下如今已經懷疑屈突老將軍是秦昇的人,殿下何不順水推舟,一口咬死自己是受屈突通蒙蔽,中了他的詭計,一時衝動發動了兵變。”
    李世民聽完未置可否,隻是靜靜反問宇文士及道:
    “可宇文少卿有沒有想過,若是我這麽跟父皇說了,屈突公的家人會有什麽下場。”
    宇文士及一時默然。
    他當然知道,以李淵外寬內忌的性子,如果證實屈突通真的背叛了他,不僅讓大唐失去了河東之地,還險些導致長安陷落,哪怕冒著談判破裂的風險,也絕無可能會放過屈突通的家人。
    可宇文士及始終覺得,為了保全李世民,犧牲幾個屈突通的家人是值得的。
    想到此處,他當即苦口婆心勸說李世民道:
    “殿下,正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有時候為了成就大業,總是要付出一些犧牲的。
    否則,若是殿下堅持兵變是自己所為,屈突通隻是受殿下脅迫,很難打消得了陛下對殿下的猜疑之心,到那時反而是得不償失呀!”
    雖然宇文士及已經將話說到這個份上,可李世民還是搖了搖頭道:
    “屈突公為了給大軍斷後,不惜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我也答應過他,無論如何都會照顧他的家人。
    若是我出爾反爾,何以取信於其他將士,何以立足於天下。”
    眼見李世民說什麽也不肯將罪責都推到屈突通身上,宇文士及知道自己再怎麽勸也是無濟於事,隻能無奈起身告辭,去太極宮跟李淵複命去了。
    宇文士及走後,同在書房內卻一直默然不語的房玄齡終於開口道:
    “宇文少卿雖說是為了殿下好,可卻沒有殿下想得深遠。”
    李世民看了房玄齡一眼,淡淡反問道:
    “哦?聽玄齡你的意思,似乎已經了然我心中所想?”
    雖說宇文士及同樣支持李世民,可他同時也對李淵一片忠心,算不得李世民的核心黨羽,因此李世民對他自然有所保留。
    可房玄齡不一樣,他一開始投奔的就不是李家而是李世民,是李世民最為信任和看重的謀士,在他麵前李世民自然不需要有任何顧忌。
    此時房玄齡淡淡一笑,隨即沉聲道:
    “之前因為河東兵變,如今殿下無論說什麽或者做什麽,都很難再得到陛下的完全信任。
    既然如此,殿下還不如索性放棄討好陛下,全力拉攏軍中將士之心。
    畢竟殿下若是為了保全自己,不惜將黑鍋扣在屈突老將軍頭上,難免會讓其他將士心寒,認為殿下不可信。
    相反,若是殿下為了保全屈突老將軍的家人,堅持將全部罪責都攬到自己身上,其他將士看在眼裏,怎能不死心塌地為殿下效力!”
    “知我者,玄齡也!”
    李世民聽完忍不住哈哈一笑,顯然是默認房玄齡的話。
    隻是笑過之後,他又有些麵色凝重道:
    “隻是我有一事想不明白,秦昇為何無緣無故會來這麽一出,難道當真隻是為了挑撥我與父皇的關係嗎?”
    房玄齡也不由斂起笑意,皺著眉頭道:
    “這也是屬下想不明白的地方,此舉雖說確實可以加深陛下對殿下的猜忌,可如今大唐根本離不開殿下,陛下也不可能因為猜忌殿下就對殿下怎麽樣的。”
    此時,李世民似乎想到了什麽,眼中不由閃過一絲異色: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一定是隋朝那邊出了什麽變故,秦昇不得不提防我們大唐趁機再次出兵河東。”
    他話音未落,長孫無忌便拿著一卷紅色鴿信急匆匆闖進了書房,嘴上不住道:
    “殿下,洛陽出大事了。”
    雖說李淵將對外收集情報之事全權交給了李建成一手組建起來的不良人,可這不代表李世民就什麽都不做。
    他派自己最信任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在關中一帶暗中招攬了不少武功高強之人,派去洛陽、薊城、晉陽、襄陽、江都等重要城池潛伏下來,不斷為秦王府收集來各種情報。
    對於這個組織,李世民親自給它取名“秦風”。
    如今看長孫無忌如此模樣,顯然是秦風潛伏東都洛陽的人送來了什麽重要情報。
    此時李世民也顧不上多問,隻是沉著臉從長孫無忌手中接過鴿信,展開一看,瞳孔瞬間一震,隨即自言自語道:
    “原來如此,秦昇你果然是好算計!”
    房玄齡見狀不由湊上前道:
    “怎麽了?殿下,洛陽那邊出了什麽事了?”
    李世民也不答話,隻是將手中的鴿信遞給了房玄齡。
    房玄齡接過鴿信,邊看便念道:
    “隋帝楊廣病亡,丹陽公主將繼承大統!”
    一時間,就是聰慧如房玄齡,也忍不住喃喃道:
    “怎麽可能?楊廣竟然沒傳位給自己兒子或者孫子,而是傳給了自己女兒。”
    “沒什麽不可能的!”
    此時李世民已經想通的問題的關鍵,嘴角勾起一絲嘲諷的笑容:
    “以秦昇如今的權勢和兵馬,隋朝的江山遲早都要改姓秦,楊廣自己主動傳位給外孫,總好過將來他的外孫改朝換代!”
    “原來如此!”
    房玄齡聞言頓時恍然大悟,隨即有些唏噓道:
    “想當初楊堅從自己外孫手中篡奪了大周的江山,建立了大隋,想不到不過短短幾十年時間,他的兒子就要被外孫奪了江山,當真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呀!”
    可李世民卻沒有心情為隋朝的事實滅亡而默哀,反而為他們大唐長歎一口氣道:
    “我如今總算是明白秦昇為何要搞這麽一出了,現在無論我跟父皇說什麽,他都不可能出兵河東了。”
    討論兩個問題,一是女帝的年號,如果沒有什麽合適的,就用鳳興了。
    二是自南北朝之後,地方行政劃分就變得很亂,楊堅廢郡置州,到了楊廣又廢州置郡,女帝即位之後,皇夫肯定要重新調整全國行政劃分。
    支持漢魏南北朝州郡縣的在此評論。
    支持唐朝道州縣的在此評論。
    支持宋朝路州縣的在此評論。
    支持元明清省府縣的在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