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秦昇:吃癟不能言

字數:4495   加入書籤

A+A-


    “此舉有違大隋律例,絕對不可!”
    秦昇也沒有想到,當他提出要將張雄帶走之時,身為大理寺卿的鄭元珣並沒有多說什麽,但是他身後卻有一名官員勇敢站了出來,力阻秦昇不可徇私枉法。
    此話一出,滿室皆驚。
    在場的每一個大理寺官員和獄卒都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著眼前這個膽敢公然勸阻秦昇之人。
    要知道,秦昇不是一個普通的權貴,而是大隋的齊王,是當今天子的夫君,是大隋王朝真正的掌控者,說是整個大隋最有權勢的人也不為過。
    可以說,得罪秦昇的後果,或許比得罪當今天子還要嚴重。
    因此,他們實在是想不明白,怎麽會有人這麽想不開,當著這麽多人讓秦昇下不來台,這和找死又有什麽分別。
    一陣短暫的沉默過後,還是身為大理寺卿的鄭元珣第一個回過神來,嚇得連忙出言喝止那名官員道:
    “戴胄,你好大的膽子,竟然敢對齊王無禮!”
    聽到“戴胄”這個名字,秦昇眉毛忍不住輕輕挑了挑。
    又是一個貞觀名臣!
    他知道曆史上的戴胄以“抗顏執法”聞名於世,有“濟時宰相”的美譽。
    而戴胄也沒有辜負秦昇對他的認知,麵對上官的斥責,依舊梗著脖子道:
    “下官絕沒有對齊王無禮的意思,隻是齊王身為當今天子的夫君,大隋的尚書令,更應該以身作則,絕不能視大隋律例為無物。
    否則此例一開,朝中權貴必將人人效仿,到那時大隋律例的威信將不複存在,大隋必將國將不國。”
    聽到“國將不國”四個字,鄭元珣麵色頓時一陣慘白。
    他知道戴胄這個人強,但是沒想到他強到如此地步。
    他自己想找死也就算了,為何要連累大理寺這麽多同僚呢!
    他正要繼續出言斥責戴胄,卻被秦昇一個眼神製止住了。
    秦昇看著眼前一臉決然的戴胄,故意麵無表情冷聲問道:
    “如果我非要帶張雄走不可呢?”
    戴胄毫不畏懼迎視著秦昇的目光,語氣毫不退讓道:
    “韓非子有雲,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若是齊王不聽勸告,執意要帶頭亂了法紀,大隋江山如何能長久?
    因此,下官寧可辭官歸隱山林,也不想眼睜睜看著大隋一步步走向毀滅……”
    “戴胄,你簡直放肆!”
    此時身為上官的鄭元珣再也聽不下去,忍不住再次出言喝止住了戴胄。
    因為他害怕戴胄再說下去,恐怕整個大理寺都要被他連累。
    其他大理寺官員和獄卒更是一個個嚇得深深低下了頭,大氣不敢出,隨時準備迎接秦昇的雷霆震怒。
    可出乎意料的是,秦昇並沒有動怒,隻是深深看了戴胄一眼,隨後淡淡說了一句:
    “你是對的!”
    說罷,便吩咐獄卒將張雄帶回了牢房,自己則轉身離開了大理寺大牢。
    秦昇一走,大牢內的一眾大理寺官員和獄卒不由一個個麵麵相覷,顯然是一時之間還沒緩過來,不知道這件事是不是就這麽過去了。
    隻是有些人的目光一掃到戴胄,身子便不自覺往後退了幾步,似乎是想要離他遠一些。
    雖說現在齊王是沒有將這個戴胄怎麽樣,可他畢竟讓齊王當眾下不了台,齊王怎麽可能咽得下這口氣,以齊王如今的權勢和地位,想要對付一個小小的寺正跟捏死一隻螞蟻沒什麽區別。
    自己還是離他遠一些為好,以免他將來出了什麽事連累到自己。
    作為大理寺卿,鄭元珣更是氣不打一處,狠狠盯著戴胄,很是恨鐵不成鋼道:
    “戴寺正呀戴寺正,你可真是一頭不知變通強驢呀!”
    說罷,便搖頭晃腦唉聲歎氣離開了大牢。
    可麵對上官的嗬斥和同僚的指責,戴胄麵色卻依舊堅毅如鐵。
    正如他方才跟秦昇所說的那樣,如果連堂堂齊王和尚書令都帶頭徇私枉法,那大隋的江山便長久不了。
    與其眼睜睜看著大隋自取滅亡, 他這個大理寺正還不如索性不做了!
    ……
    “哈哈哈,想不到堂堂大隋齊王,尚書令和十二衛大將軍,竟然會在一個六品大理寺正那裏吃癟,哈哈哈!”
    紫微宮內,當女帝楊翎聽秦昇說完大理寺大牢中發生的事,忍不住笑得花枝亂顫,語氣中滿是戲謔調侃之意。
    對此,秦昇隻能有些無奈聳了聳肩:
    “碰上這麽一頭強驢,我能有什麽辦法,偏偏為了掩人耳目,我還不能告訴他我的計劃,隻能另外想辦法了。”
    調笑歸調笑,楊翎也知道在自己夫君的計劃中,這個死囚張雄是很重要的一環,便主動提議道:
    “不如朕直接下旨特赦了張雄吧,也算給這個鐵麵無私的戴寺正一個交待。”
    秦昇輕輕搖了搖頭:
    “戴胄是個認死理的人,你若是隻特赦張雄一個人,他還是會認定我們兩人是在徇私枉法。
    因此,既然要特赦,就得雨露均沾,除了犯下十惡之罪的囚犯,其餘死囚一律改判流放,反正張雄是酒後鬥毆殺人,本就應該在你之前登基大赦天下之列,這樣也與大隋律例不衝突,戴胄也沒有理由再反對。
    到時候我再找人半道將張雄救走,對外就說他半路得急病死了。”
    “也隻能如此!”
    楊翎點了點頭,隨即忍不住掩嘴偷笑道:
    “你堂堂尚書令,竟然拿一個小小的六品寺正沒有一點辦法,傳出去也不怕讓人笑話。
    要是被史官記下來,到時候他名垂千古,你可就要遺臭萬年了。”
    “我哪裏是拿他沒有辦法。”
    秦昇有些無奈一笑:
    “我想殺他,不過是動動嘴皮的事,可恪兒將來一旦有樣學樣,誰勸阻他他就殺誰,那還得了。
    因此,我寧願自己受點憋屈,也要給恪兒樹立一個好榜樣。”
    “還是夫君你想得周到,如果我父皇當初能跟你這麽想,恐怕大隋的江山也不會變成今日這樣。”
    楊翎卻突然莫名歎了一口氣,想起了自己的父皇。
    在她的印象中,自己父皇根本聽不進任何不同的意見,誰反對他他殺誰,最終導致忠臣們為了自保紛紛閉上了嘴,隻剩下那些阿諛奉承的小人在朝中上躥下跳,搞得朝廷烏煙瘴氣,險些二世而亡。
    相比之下,自己的夫君顯然比他清醒得多。
    有這麽一個好父親以身作則,是自己兒子的福氣。
    ……
    戴胄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辭呈都寫好了,可秦昇對他的報複卻遲遲沒有來,朝廷封他為大理寺少卿的旨意卻到了。
    而且前來宣旨的宦官還直言不諱告訴他,是秦昇這個尚書令保舉他為大理寺少卿的,還要自己轉告說讓他好好幹,五年之後提拔他為大理寺卿。
    聽到秦昇如此以德報怨,一向耿直的戴胄瞬間酸了鼻子……
    注:“十惡”即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十項罪狀,在古代即使遇上天子大赦天下也不能免除死罪,這就是成語“十惡不赦”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