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春遇:墨香與丹青的繾綣

字數:2523   加入書籤

A+A-


    暮春的鄆城,官道兩旁新柳抽芽,柳絮如碎雪般漫天飄飛。賈惜春攥著被荊棘劃破的裙角,踉蹌地走到官道旁的大槐樹下。她身上那件月白襦裙早已沾滿泥漿,雲鬢淩亂,唯有眉間一點丹砂痣,在風塵仆仆中仍透著股與生俱來的貴氣。
    遠處傳來馬蹄聲,青布小轎在樹下緩緩停下。轎簾掀開,宋江探出身來,目光瞬間被樹蔭下的身影攫住——那女子雖形容憔悴,卻生得一雙秋水含霜的丹鳳眼,睫毛輕顫時,竟比他案頭的工筆仕女圖還要生動三分。
    “姑娘可是身體不適?”宋江整了整藏青綢衫,腰間的白玉蹀躞帶隨著動作輕響。他瞥見女子袖中露出半截泛黃的宣紙角,上麵隱約有墨跡。
    賈惜春福了福身,聲音清冷如碎玉:“流落至此,盤纏盡失。”她下意識將手藏到身後,卻不知袖口破洞處,露出半截炭筆。
    宋江目光落在她裙角繡著的並蒂蓮紋上,針腳細密如繪,心中一動:“在下宋江,鄆城押司。寒舍離此不遠,若姑娘不嫌棄,可暫歇腳。”說罷解下玄色披風,帶著淡淡的墨香披在她肩頭。
    宋宅坐落在城西,三進院落青磚黛瓦,門楣上的磚雕牡丹栩栩如生。賈惜春被安置在後院西廂房,推開雕花窗,正對著一方海棠池。傍晚時分,宋江親自端來青瓷碗,碗裏蓮子羹冒著熱氣:“粗茶淡飯,姑娘莫要嫌棄。”
    “押司援手之恩,小女子無以為報。”賈惜春低頭攪動羹匙,瞥見案頭攤開的《鄆城縣誌》,“這縣誌上的輿圖...似乎有些差錯。”
    宋江挑眉:“願聞高見。”
    “城西官道旁的石橋,圖上畫成三孔,實則五孔。”她指了指窗外,“前日路過時,見橋欄上的石獅子雕刻精細,鬃毛呈波浪紋,與別處不同。”
    宋江瞳孔微縮,這等細節,便是縣衙老吏也未必留意。他從袖中取出一卷宣紙:“早聞姑娘善繪,不知可否為這縣誌補幅輿圖?”
    賈惜春指尖撫過雪白的宣紙,想起前世在暖香塢畫《大觀園行樂圖》的光景:“押司若信得過,小女子願一試。隻是...缺些顏料。”
    三日後,宋江捧來個檀木匣,裏麵是赭石、花青、石綠等礦物顏料,還有一支湘妃竹筆:“托人從東京捎來的,姑娘且用著。”
    作畫那日,賈惜春支起畫案,墨汁在硯台中暈開。宋江處理完公務,便倚在門框上看她作畫。她執筆如握玉簪,筆尖在紙上輕點,鄆城的街巷、酒肆、石橋便躍然紙上。
    “姑娘畫中的市井,比我見的更鮮活。”宋江指著畫中勾欄瓦肆裏說書的老者,“這老人的胡須,竟畫出了隨風飄動的神態。”
    賈惜春擱下畫筆,沾了墨的指尖在宣紙上輕點:“畫物易,畫魂難。押司整日周旋於市井,可曾想過將這些故事繪成圖卷?”
    宋江望著窗外漸暗的天色,喟然長歎:“前日晁蓋兄弟送來密信,生辰綱事發...”他頓了頓,“這世道,怕是要亂了。”
    變故來得猝不及防。閻婆惜之事東窗事發,宋江手刃紅顏,被官府通緝。深夜,他握著賈惜春的手,燭火將兩人的影子映在牆上:“連累姑娘了,你本可...”
    “既嫁與你,生死相隨。”賈惜春將未完成的《鄆城百景圖》塞進他懷中,“倒是這畫,要畫到梁山上去了。”
    八百裏水泊梁山,遠看如一條蟄伏的青龍。山寨建在虎頭峰巔,“替天行道”的杏黃旗獵獵作響。朱貴水亭中,晁蓋拍著宋江的肩膀大笑:“宋押司今日上山,正是天助我也!還有這位弟妹,生得這般靈秀,莫不是九天玄女下凡?”
    魯智深提著酒壇湊過來,酒氣噴在賈惜春臉上:“俺老魯最敬重會畫畫的!聽說弟妹能把石頭畫活?”
    賈惜春打量著廳中好漢:林衝腰間佩劍泛著冷光,吳用羽扇輕搖透著睿智,李逵瞪著銅鈴大眼憨態可掬。她福了福身:“早聞各位大名,日後定要將諸位的風采繪成《忠義長卷》。”
    山寨後有間石屋,被改作畫室。賈惜春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的斷金亭、黑風口,筆下的山水漸漸有了氣勢。宋江倚在門邊,看她將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英姿畫在絹上:“娘子這畫,比吳用兄弟的計策還傳神。”
    “你的兄弟們,可比丹青更鮮活。”賈惜春轉頭一笑,筆尖蘸了朱砂,在畫中李逵的板斧上點了一抹紅,“隻是這梁山雖好,終究...”
    “終有招安那日。”宋江接過畫筆,在畫角添上一隻展翅的鴻雁,“那時,還要勞娘子畫一幅《四海升平圖》。”
    暮色漫上山寨,聚義廳傳來好漢們的喧鬧聲。賈惜春靠在宋江肩頭,看他眉間的憂慮被夕陽鍍上金邊。遠處的水泊泛起粼粼波光,恍若前世大觀園的荷塘月色。這一次,她不再是寄人籬下的孤女,而是與他並肩而立,在這亂世中,共繪新的江湖。
    喜歡紅樓夢斷,水滸情長:穿越之旅請大家收藏:()紅樓夢斷,水滸情長:穿越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