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省委書記的指示

字數:3800   加入書籤

A+A-


    省城,省委大樓頂層。
    那間俯瞰著整座城市的辦公室,寂靜無聲,隻有暖氣管裏水流低沉的湧動。巨大的落地窗外,鉛灰色的天穹壓著鱗次櫛比的高樓,一場醞釀中的初雪似乎正悄然逼近。
    省委書記林振邦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麵前攤開的,正是那份厚達近百頁、封麵印著“雲峽區‘破網清源’專項行動階段總結報告絕密)”字樣的文件。他沒有急於翻動,身體微微後靠,目光沉靜地落在窗外陰沉的天際線上,像是要從那沉凝的空氣中,捕捉報告文字背後更為真實的風暴。
    “破網清源”四個字,力透紙背。
    報告的核心內容清晰如手術刀劃開的剖麵:
    第一刀:斬斷“信息黑市”。以原政法委書記孫凱為核心構築的“內鬼情報圈”被徹底瓦解,覆蓋公檢法司、城建、國土等多領域的泄密鏈條被連根拔起,數十名關鍵節點人員被查處、雙規或移送司法。
    第二刀:瓦解“權力尋租鏈”。聚焦工程建設領域腐敗,依托秦風親自推動的“陽光工程平台”海量數據比對分析,精準鎖定了包括原區長羅雲生在內的“影子股東”、“中介掮客”和受賄官員,涉案資金規模之巨,觸目驚心。
    第三刀:切斷“退路清道夫”。順藤摸瓜,配合玉河市紀委、省發改委紀委聯合行動,一舉搗毀多個專門為問題幹部“洗白身份”、“轉移資產”、“安排後路”的地下“中介”機構“斷爪”行動),並重創了市委張建華副書記的部分核心外圍班底,使得試圖“金蟬脫殼”的路徑被實質性封堵。
    關鍵成果:一大批長期盤踞雲峽、毒害政治生態的“老”問題被暴露於陽光下,一大批因舊體製僵化和監督失靈而滋生的“新”問題如更隱蔽的期權腐敗、數據尋租、虛假資質圍標等)被納入精準打擊範圍。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雷霆手段和一係列製度創新如幹部財產動態申報機製、公共項目標前評審獨立專家庫製度、社會監督員隨機嵌入招標流程等),初步建立了一套覆蓋“發現——核實——查處——預防——公開”全流程的、具有一定複製性的治理閉環。“新債舊賬”,同步追索,不搞“擊鼓傳花”!
    報告結尾,是秦風親筆寫下的結語:“……雲峽之亂,積弊已久。此非朝夕可解之屙,需猛藥,更需恒心。破網清源,既要斬斷盤踞的根須,更要鏟除滋生的土壤;既要清算曆史的舊賬,更要遏製新生的毒芽。唯立足當下,兼顧新老;唯製度先行,重塑規則;唯公開透明,接受監督,方能滌蕩汙濁,迎來新生。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深化製度建設成果,力促其轉化為長效治理動能,將‘破網清源’之韌勁,注入雲峽重建之血脈。”
    林振邦的目光在秦風的結語上停留了很久。他端起手邊微涼的茶杯,呷了一口,深邃的眼眸中沒有任何明顯的波動,卻又仿佛蘊藏著千鈞之力。
    他指節分明的手指,輕輕點在報告的扉頁,秦風簽名的落款處。
    “雲峽這塘渾水,多少年了?都說治沉屙要下猛藥……”他的聲音不大,平緩沉靜,卻字字落在辦公室唯一的聽眾——他的秘書耳中。秘書屏息靜立,不敢絲毫打擾書記的沉思。
    林振邦的目光掠過報告上一個個被查處的名字,一樁樁觸目驚心的案例,最終定格在秦風提出的“新老問題同步治理”、“製度先行長效轉化”的核心思路上。他微微頷首,指尖在那行字上輕輕敲擊了兩下。
    “……這個秦風,”他頓了頓,嘴角似乎向上牽動了一個極細微、難以察覺的弧度,深邃的目光裏閃過一絲不易捕捉的、近乎欣賞的銳利,“破局的手法……是有章法。該斬的刀,夠快。該堵的路,夠嚴。該立的規,夠實。”
    “沉屙用猛藥……這味藥,他下準了。”
    兩天後。
    省委副書記趙立峰辦公室的燈光亮至深夜。他剛剛帶著由省紀委、省監察廳業務骨幹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完成了對雲峽區“破網清源”階段性成果以及相關製度創新的第一次深入複核評估。
    此刻,他手中也拿著那份複核簡報,坐在林振邦的辦公室裏。落地窗外的城市已被夜色籠罩,霓虹璀璨,遠處高樓頂端的航空障礙燈在厚重的雲層下明滅。
    “振邦書記,雲峽那邊的實際情況,和我們複核的情況基本吻合,”趙立峰的語氣帶著風塵仆仆後的嚴謹,也隱含著幾分凝重,“涉及麵廣,根子深,情況複雜程度在全省縣域中都屬罕見。秦風同誌帶領下的班子,這半年確實頂著難以想象的壓力,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他用手指點了點簡報,“尤其是在‘同步治理’這一點上,認識到位,行動堅決。沒有為了圖快就放過‘曆史遺留’,也沒有因為糾纏曆史就忽視新出現的‘花樣腐敗’,兩條線都釘得很死。”
    林振邦靠在椅背上,靜靜地聽著,如同磐石。辦公室內的燈光勾勒出他深刻的輪廓。
    “那個幹部財產動態申報和標前評審專家隨機庫?”林振邦忽然開口,聲音低沉。
    “我們在複核中進行了全過程模擬測試,”趙立峰立刻回答,“流程剛性約束極強。專家入庫需嚴格背景審核並簽署保密承諾書,具體評標專家名單由平台在紀檢組監督下在開標前48小時隨機抽取,全程錄像。抽取後隨即進入封閉管理,通訊中斷。專家自身也無法提前得知是否會被抽中參與某一項目。這就最大程度杜絕了針對專家的提前圍獵。”
    “公共項目標前信息公示期呢?”
    “嚴格按照新規,重要項目在市、區兩級指定平台及社區公告欄同步公示滿15個工作日,項目核心數據、資質門檻、技術指標全部公開可查。設立了專項舉報通道,目前已收到有效線索21條,其中3條查實後直接導致了項目廢標重新招標。社會監督的效果,初步顯現。”
    林振邦點了點頭,不再詢問細節,仿佛一切都已了然於胸。
    “沉屙新疾,糾纏交織。不敢麵對曆史,新病必然叢生;隻顧清理舊賬,新菌又入肌理。”他緩緩開口,聲音如同在暮色中敲響的鍾磬,帶著一種穿透時空的洞徹力,“雲峽這一戰,能在這麽短時間內,初步做到新老並治,不偏廢任何一方,同時在製度固化上下功夫,難能可貴。它給全省類似區域的積弊清理、尤其是資源富集區、發展滯後區的係統性治理,趟出了一條值得關注的路子。”
    他身體前傾,拿起桌上那支批閱文件的黑色簽字筆。筆尖懸停在趙立峰呈上的那份複核簡報首頁。
    秘書無聲地遞上需要簽批的專用文件箋。
    筆尖落下,劃開紙張,發出沉穩的沙沙聲。
    林振邦的批示,一如既往地言簡意賅,卻又字字千鈞,力透紙背:
    “立峰同誌:請綜合辦牽頭,組織部、政研室參與,係統總結提煉雲峽‘破網清源’經驗。重點圍繞‘新老問題同步治理、製度建設長效固本’的核心機製模式,形成可複製、操作性強的指導規程。全省專項工作例會部署。——林振邦”
    落筆有力,最後一個字收尾帶著一股決然的氣勢。
    趙立峰看著那行遒勁的批示,心頭一凜,隨即湧起一陣激動。這不是對某一個點、某一項措施的肯定,而是對整個“雲峽模式”的定調和提升!是對“同步治理”理念的戰略性認可!“可複製、操作性強的指導規程”,這是要把雲峽這塊硬骨頭啃出來的經驗,變成全省“治病樹”、“拔爛樹”、“育新林”的重要參考範本!
    “振邦書記放心,我們一定深入總結經驗,把雲峽‘沉屙用猛藥,新老同步治’的章法,提煉透徹!”趙立峰鄭重承諾。
    林振邦放下筆,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沉沉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