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抬棒槌

字數:11764   加入書籤

A+A-


    走到了自己木頭杖子外,就看見老媽王桂蘭坐在正屋門口摘豆角。
    馮國隆放下槍,摘下獵物,對著王桂蘭道:“媽,灶坑還有火嗎?這有個山鴿子,給我大侄兒燒上!”
    王桂蘭抬起頭,看見馮國隆回來。忙問道:“咋這麽晚呢今天。二寶子爺倆才回來啊?”
    合著王桂蘭以為兒子等張二寶父子等到現在呢。
    馮國隆就簡單的把山上陳大明的事給王桂蘭說了一遍。
    聽的王桂蘭直愣愣的,緩過神來連忙檢查馮國隆受傷了沒。
    要知道,野豬在山裏可算是猛獸了,那二百多斤的母野豬,還帶著崽子。對趕山有所了解的王桂蘭可是知道它有多凶。
    勸住了王桂蘭。馮國隆掏出了賣麅子錢遞給王桂蘭,對著王桂蘭說道:“媽這是賣麅子的錢。”
    捏著厚厚的一遝錢,王桂蘭驚訝的道:“一個小麅子賣這麽多?”
    “嗯呐,趕上有人著急用了。一共五十七。”馮國隆回道。
    王桂蘭轉身拿著錢往屋裏走。走了兩步又轉過身來。從手裏的錢查出三張大團結。將剩下的錢又遞給馮國隆。對他說道:“這些你拿著,留著壓兜。”
    馮國隆想想自己現在兜裏分幣沒有,就接過了錢。
    看馮國隆接過錢,王桂蘭對著他說:“給你留著急用,你可別敗霍了。”
    忽然好像想到了什麽,王桂蘭眼睛一立。上前就揪住了馮國隆的耳朵,咬牙切齒的說:“聽說你還會抽煙了?”
    馮國隆心知不好。忙求饒道:“媽,媽,你先撒開,咱慢慢說!”
    王桂蘭不為所動,手上繼續用力。咬牙切齒地問道:“還抽不抽了?”
    馮國隆眼睛急轉,知道得轉移王桂蘭注意力。就湊到她耳邊說:“媽棒槌……”
    沒等他說完,王桂蘭手上又是一用力,心思你個小兔崽子還敢罵我?氣道:“你才是棒槌呢!”
    棒槌在東北通常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人參,二是罵人,說人虎的意思。
    馮國隆看王桂蘭誤會了,連忙說:“媽,我說的人參,我找到人參了。四品葉,大貨!”
    王桂蘭一驚。四品葉人參,那真是大貨了,去鎮上供銷社咋的也得二三百塊錢,跟一個熊膽差不多了!
    趁著王桂蘭驚訝的功夫,馮國隆忙將他的手從自己耳朵上摘了下來。又拽著王桂蘭往屋裏走。
    二人進了屋裏,王桂蘭已經緩了過來。驚喜道:“兒子,在哪呢快給媽看看!”
    看著財迷的老娘,馮國隆也很高興。對著王桂蘭說道:“在山上呢,我也不會整,沒敢動,等會我去找李爺,看看他會不會。”
    “對對對,可不敢瞎整,整壞了就不值錢了。等會就吃飯,媽蒸的麅子餡大包子,你先吃,吃完了你就去!”王桂蘭趕緊附和道。此時哪還關心馮國隆抽不抽煙的事了。
    此時聽到動靜的趙秀萍,也從屋裏走了出來,對著馮國隆道:“二回來了。早上吃飯了嗎?”
    馮國隆笑著招呼道:“沒呢嫂子,家旺呢?”
    “國慶他倆領他出去玩了,不知道跑哪去了。”趙秀萍笑著道然後走向灶台旁。打開鍋蓋,等熱氣蒸騰過後按了按包子皮。
    回頭對著王桂蘭道:“媽,包子好了,給二先撿兩個?”
    “對對對,讓二先吃,他還一會兒還有事。”王桂蘭笑嗬嗬的說道。
    看來,不管什麽年代,橫財都是讓人開心的根源。
    馮國隆笑笑,對著大嫂說道。“嫂子外邊有倆灰狗子一個野雞,一會你跟媽收拾了咱們晚上吃。那山鴿子一會你給家旺燒上,那玩意兒燒著好吃。”
    趙秀萍聞言更是驚喜。馮國隆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孩子,當媽的能不高興嗎。
    跟嫂子說完,馮國隆就回到了東廂房,先是打了水洗了手臉。然後就盯上了馮國慶掛在牆上的書包。
    這時候的書包還不是雙肩的。就是一個單肩的布兜子。還是王桂蘭給縫的呢。
    將裏邊的書本鋼筆,都掏出來放到炕桌上,就將自己的子彈袋放了進去。嗯,這是自己的了!至於馮國慶,讓他再找老娘縫一個去吧!
    收拾好了後,馮國隆又來到正屋廚房,麅子肉餡大包子已經晾著有一會兒了。
    此時還熱乎著,正好入口。
    咬了一口宣乎的大包子,立刻滿口肉香!麅子肉特有的味道,混合著大蔥香味,讓馮國隆吃的滿口生津。
    王桂蘭做的大包子主打一個實惠,餡大皮薄。馮國隆早上沒吃飯。一連吃了四個。感覺能有八分飽。想著一會還要上山,馮國隆就沒繼續吃。
    走到水缸旁邊,拿一個空碗,舀了一碗涼水灌下肚,瞬間神清氣爽。
    掀開鍋,看鍋裏還有二十多個大包子。馮國隆就拿過一個空盤子。撿了六個包子。
    跟屋裏正在竊竊私語的母親和大嫂說了一聲,馮國隆就端著包子向李家走去。
    來到了李家。李衛國沒在家,應該是送陳大明去了。李老爺子和李明馨正在吃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見馮國隆端著包子走進來。李明馨開口問道:“吃了嗎?”
    馮國隆抬了下手裏的包子:“剛吃完,我媽剛蒸的,麅子肉大蔥餡的!”
    說著就把包子放到了李老爺子麵前。對著李老爺子說:“李爺你嚐嚐,可好吃了。”
    李老爺笑嗬嗬的夾起一個大包子咬了一口,嚐了嚐說道:“整的確實挺好吃。閨女,你也吃”
    李明馨也夾了一個嚐了嚐。笑著點頭:“我嬸整的真好吃。”
    馮國隆一笑,便開口問道李老爺子:“李爺,你抬過棒槌嗎?”
    這一問,正問到了李老爺子的專業領域。李老爺也來了精神。豪氣的說道:“那必須的啊,給人看參的,沒抬過能行嗎?!”
    李明馨看著李老爺子得瑟的樣,漂亮的大眼睛翻了個白眼沒說話。她是知道的,李老爺子抬過參沒錯,但是抬過最大的也就是一個三品葉的燈台子。
    但是馮國隆不知道啊,立刻興奮的說:“李爺,那你家有抬參的家夥事兒嗎?”
    李老爺子看著馮國隆興奮的樣子,很是疑惑的說:“有啊,咋的你要用啊?!”
    馮國隆點頭又搖頭,看的李老爺有點懵,隻見馮國隆解釋道:“李爺,我看著一個四品葉!但是我不會抬啊!”馮國隆雙手一攤表示無奈。
    接著又一抱拳兒,假裝正經的說:“想請您老出山,助孫兒一臂之力!”
    李老爺子一聽四品葉,也是來了精神。配合說道:“可看清了,莫要哄騙老夫!”
    馮國隆的文化水平也就那樣,初一都沒念完。前兩句都是看馮國慶的小人書學的哪能接上李爺子的話啊!
    立刻笑嗬嗬的說道:“錯不了,最下邊的那圈參籽兒都紅了,上邊的還綠呢!下邊四個杈。是四品葉吧?”
    李老爺子點點頭回道:“確實現在到花公雞市了”
    山區的人們把人參叫“棒槌”,把進深山老林尋找、采挖山參稱為“放山”。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放山。
    按不同季節稱為芽草市、韭菜花市、小夾扁兒市、大夾扁兒市、青榔頭市、花公雞市、紅榔頭市、掃帚頭市、黃羅傘市。
    直到下枯霜為止。
    李老爺子所說的花公雞市,就是指現在這個時節,參籽兒已經開始逐漸成熟,有紅有綠。就像花公雞一樣。
    想到此處,李老爺內心激動。鑒了一輩子參,自己隻抬過小撚子算怎麽回事。這棵四品葉必須自己動手給它抬了!
    隨後轉頭問馮國隆道:“在哪發現的,離家遠嗎?”
    “不遠一共也就二裏地,從南大地那過去,翻過紅鬆嶺就到了,就在紅鬆嶺對麵那個山坡中間位置。我給陳大明埋狗時候看著的!”馮國隆說道。
    李老爺子一愣,那塊他知道啊,附近沒有水源啊,不應該有啊!
    而且離屯子這麽近,經常有采山貨的,竟然沒人發現!還長到了四品葉!
    想到這李老爺子更來興趣了。回頭對著李明馨道:“閨女,把咱家那套放山的家夥事找出來。一會吃完飯就去。”
    李老爺子和馮國聊了半天李明馨已經吃完了。聽到李老爺子的話,就轉身下地,奔東倉房去了。
    李老爺繼續吃飯,但明顯有點心不在焉了。吃完了包子就放下了筷子。
    不一會,李明馨就拿著一個紅布包袱回來,遞給李老爺子。
    李老爺子接過包袱放在炕上,邊解包袱邊對馮國隆說:“這是以前的一個參幫把頭送的。”
    而這時李明馨也開始收拾桌子。
    等布包打開,裏麵放滿了各樣工具,簽子、剪子、斧子、小鎬,鐵鉤等等,十好幾樣工具琳琅滿目,一個個做工精致。搭眼一瞅就是傳下來的老物件。
    李老爺子一一拿起,給馮國隆講解這些工具是什麽,怎麽用。
    等他介紹完了。李明馨也收拾完了。李明馨走進屋來,問李老爺子道:“爺,我能跟去嗎?”
    李老爺子點點頭道:“正常你不用去,那想去就去吧,這行有個規矩,就是有人想去不能攔著。”頓了頓,又說:“還有別的規矩,一會路上我跟你們說。”
    李明馨簡單收拾了下。便鎖上門,將鑰匙放在了門口旁邊的一塊磚頭底下,防止李衛國回來進不來。
    紅色小包袱交給馮國隆拿著,被他裝到布兜子裏。三人便朝山裏走去。
    路上李老爺子就給他倆講一些放山的規矩。
    山區的勞動人民,在數千年的采挖山參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抬參規矩。
    包括專用語言、行為規範、道德操守、挖參技術、各種禁忌、野外生存技能、專用工具、器物等。
    放山時發現人參並喊山之後,首先要立即用棒槌鎖鎖住棒槌。棒槌鎖的紅線繩纏在人參的蘆頭上,用秸杆搭成房架子,意為給人參換個新家。放山人稱挖參為“抬棒槌”。“喊山”與“接山”後,把頭就會大步流星走過去,拿出快當繩把人參拴起來。
    凡放山人中,必須有三個主要人物:一是把頭,俗稱頭棍;一是押隊的,俗稱邊棍;一是端鍋的。把頭是一把手,邊棍是二把手,端鍋的是“後勤部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規矩定:上山拉幫組織必須是奇數,而下山和參就是偶數。 參把頭由一位年紀大而富有經驗的老挖參人擔任。
    他是組織者,也是挖參的技術指導。把頭必須心地公正,為大家所擁護。
    他熟悉山區地理環境,哪塊山場好,出過什麽大貨,什麽地方適合壓“搶子”,把頭心中都有數。一幫放山人是一個行動係統,一切必須聽從把頭指揮,無論去得什麽地點和怎麽進行工作,或者遇到危險時的對付方法,都由他來決定。他遇事也和大家商量。
    把頭和大家共同勞動,挖到人參後又平均分配,對同行的人隻有好處,並無剝削,和其他行業的把頭不同。
    所以,把頭也是對放山人的一種普通稱呼。把頭在串聯人一起去放山時,不能挑人,不論男女老少,放過山或是沒放過山的,隻要他主動提出要求同去,就得允許他去,不得拒絕。
    拉起幫夥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準備放山專用的器具物品。
    放山的器具物品包括:索寶棍,也叫索拔棍、索羅棍。五尺二寸長的木棍,不去樹皮,為的是雨天不滑,粗端用紅繩栓兩個青銅錢。紅色“辟邪”、醒目。銅錢禁用“道光”、“光緒”等帶“光”字的。它用來“鎮寶”。
    聽響聲便於彼此聯係。索寶棍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拔草尋參,兼用作拐杖和防身。索寶棍是放山的主要工具,放山人對索寶棍很珍視,認為其具有靈氣。
    快當簽子,取鹿角順直的一段,削磨熏製成六寸長的簽子,用來挖參。這是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才固定下來的專用工具。鹿角堅硬光滑,不吸水不黴變,不易劃傷人參。
    棒槌鎖,一根三尺長紅線繩,兩端各拴住一枚銅錢。
    快當斧子、快當鋸、快當剪子、快當鏟子。
    用樺樹皮和柳條編成的背筐,皮或布製的背兜。麅子皮,人睡在上麵隔潮、保暖。攜帶輕便的吊鍋、碗、瓢等簡單的炊具餐具。火石、火絨。
    放山人的主食是小米,耐潮,營養高,好做易熟。
    又補充了了一些細節的東西。馮國隆有不懂的地方也仔細的問。
    邊走邊聊,三人走了大半個小時,下了紅鬆嶺,來到了埋狗的那棵大鬆樹下。
    馮國隆一指下方。對著李老爺子說道:“李爺,就在那。”
    李老爺子用手裏的拐棍,將旁邊的雜草扒拉到一旁,低頭觀察。
    沒幾秒鍾,李老爺子就神情激動的點頭:“沒錯,是四品葉!”
    雖然經手和看過的大貨不少,但是自己親手抬出來的人參,最好也就是一棵燈台子。那是別人掏過的老庵子,剩下的小撚子長成後,才帶他過去抬的。
    李爺子雖然激動,但並沒著急。而是指揮二人道:“繼續找。看看附近還有沒有。我先把草剪了。等會開始挖了,你倆再過來。”
    說著,就小心翼翼的開始剪除人參附近的雜草。
    馮國隆和李明馨兒人也一上一下開始搜尋。
    找了能有半個小時左右,二人回到了老爺子前邊,老爺子身前已經清理出一大片地方了。
    二人回來後相互對視一眼,都搖了搖頭。李老爺子點了點頭,解釋道:“這才正常,這塊地方沒有水源,本就不適合人參生長,再加上離村子又近,要是多的話早就被人抬走了。能輪到你?能有一苗四品葉就不錯了!”
    馮國隆笑笑。橫財誰人不愛,但是得知足啊!
    老爺子擺擺手,示意兩人過來。然後老爺子半蹲在地上。開始清理地上的落葉和泥土表層的樹枝草杆。
    李老爺子邊清理邊對二人說:“不怕你們笑話,我雖然抬過人參,但我抬的最好的就是一苗燈台子。”
    頓了頓,李老爺子又說:“雖然沒抬過大貨,但我知道放山人中一個道理,富貴穩中求!不管大小!一定要穩,才能保持品相!”
    接著李老爺子揚了揚手中的鹿角匙:“看好了,老李我今天也要抬大貨了!”
    說著便用鹿角匙扒拉起了莖杆旁邊的泥土。
    隨著人參莖杆一點的露出,李老爺子越來越興奮:“激動的道,你小子掏上了,三節蘆還是受過傷的,這以前最少是一苗五品葉,甚至有可能是六品葉!”
    馮國隆也是激動不已。五品葉、六品葉,那可是真正的大貨了,雖然這個年代不值錢。五品葉也是上千塊左右。六品葉更是上千塊打底!
    隨著人參主體逐漸露出,李老爺子動作愈發小心了。
    忙乎了一個多小時後整苗人參終於呈現在了三人眼前。
    這是一苗元寶體人參,整個身體像一個倒扣的元寶,主須隻有兩根,向兩側延伸出半米多,參須上不少珍珠點。
    李老爺子眼見就剩一點參須沒有出土了,忙吩咐道:“快去扒樹皮,摳苔蘚。”
    馮國隆趕緊起身,忙乎了十多分鍾,終於帶著樹皮和苔蘚回來了。
    李老爺子也已經抬完了這苗人參。將樹皮和苔蘚鋪好。李老爺子小心翼翼的捧起人參放在苔蘚上。再將樹皮仔細捆紮好。這才直起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起身時竟然打了個趔趄。馮國隆二人忙將老爺子扶住。
    “爺,沒事吧?”
    “李爺,咋的了?”
    二人同時問道。
    李老爺子擺擺手:“沒事,腿麻了。”李老爺子畢竟年歲大了。忙乎了兩個多小時,難免有些不適。
    二人這才放下心來。
    等李老爺子緩過來,三人回到李家時,已經是快四點了,李衛國也回來了。正坐在院子裏抽煙。
    看見三人回來,李衛國忙上前問道:“你們這是幹啥去了?”
    李老爺子指了指屋子。示意上屋裏說。
    四人來到屋裏,馮國隆將樹皮包子拿出來放在桌子上打開。當人參露出來那一刻,李衛國也驚了,:“大貨啊!得有五品葉了吧!”
    李衛國早年也是接觸過的,一眼認出並不稀奇。
    李老爺子點了點頭,“受過傷,最少是個五品葉,剛才沒看清,這回我看看能有多少年。”
    說著李老爺子仔細的觀察起了蘆碗。最上邊是馬牙蘆,再往下是堆花蘆,最後是圓蘆。
    老爺子看了一會,肯定的說:“最少一百年,看這蘆碗,可不止受過一次傷,那地方還不適合它生長,養分少,要不得比著大多了,這也就二兩多。”
    李衛國此時很是好奇地問道:“在哪抬的這大貨啊?”
    李老爺子還在看人參,沒有張口的意思,李明馨已經去後廚穿上圍裙準備做飯了,明顯不太感興趣的樣子。
    馮國隆接話道:“就是南大地那紅鬆嶺翻過去對麵的山坡。上午我給大明叔埋狗的時候發現的。”
    李衛國點點頭,又問道:“就這一個嗎?”
    馮國隆點點頭:“嗯呐,就這一個,沒發現別的。”
    李老爺子這時已經看完了人參,接話道:“離屯子這麽近,那塊也沒有水源,野雞兔子啥的還多,能有這一個就不錯了。”然後轉頭問向馮國隆。
    “二小子,賣還是留著啊?”
    馮國隆想了想,“賣吧李爺,賣完了咱們仨分錢!”
    李老爺子哈哈一笑:“你小子,我那大孫女都快是你的,我還能差你這倆錢?”
    李衛國也是一巴掌拍在馮國隆後腦勺上,瞪著眼睛道:“都快一家人了,你說這話?”
    馮國隆很是無語,不要就不要吧,打我幹啥啊。也不知道咋的了,今天咋總挨打呢!
    馮國隆沒再說話,李老爺子卻道:“咱們鎮上供銷社的收購站收皮毛熊膽啥的。但是不收人參。”
    馮國隆點點頭,黑省這邊人參出產量不高,不像吉省長白山那邊,鎮上的供銷社就能收人參。他這苗人參的去縣裏,縣裏國營大藥房或者供銷社都有收購。
    這時李老爺又說道:“但是沒事,你去鎮上供銷社找他們主任孫長江,他爹以前是跟著我的夥計,你找他,他有路子。能比縣裏給的貴不少,縣裏也就給你四百五百的。”
    確實如李老爺子所說,這苗人參雖然形體好年份長,但是因為受過傷和生長的地方養分不足。即使以前是六品葉,也比正常的五品葉要小一點。
    馮國隆點點頭。說道:“那明天完事,後天我就去。”
    李老爺子沒再說什麽。而是將參包子遞給馮國隆,對著他說道:“先放菜窖裏,一兩天沒事。”
    馮國隆點點頭。轉身往外走。走到廚房的時候李明馨已經刷完鍋了,正在添火。
    看馮國隆走出來,李明馨問道:“不在這吃啊?”
    馮國隆回道:“不得了,回家還有事呢。”
    當走到李明馨身邊時,湊到她的耳邊對她說:“以後天天吃”
    李明馨俏臉一紅,輕輕跺他一腳,“油嘴滑舌!”
    關於人參價格,近期有些書友跟我反映說是不是太低了。
    我想說的是,我寫的已經很高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人民大會堂吉林廳參王”那個參王1981年7月30號抬出來的重285克,合老秤九兩一錢二分,還是罕見的連體三根莖。
    當時收購價格1600塊,後來被省政府收走進京展覽。又給補了300塊錢!
    這個很多資料都有記載,騙不了人!
    雖然我想寫爽文,但是不想太過歪曲事實。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我會盡力寫好。感謝大家喜歡。謝謝!)
    喜歡82趕山打獵娶村花!從獵熊開始請大家收藏:()82趕山打獵娶村花!從獵熊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