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周郎大氣魄
字數:2681 加入書籤
張昭咬牙:
“我什麽時候去過皖縣,我什麽時候撇開守軍主動開門,獻城投降,我怎麽會投降?這不符合我為人處世的理念!”
孫策拍案長嘯:
“豎子劉勳!你個狗娘養的,前幾年搶我的廬江太守,現在竟然發文誣陷我謀逆!還誣陷我舅舅去救他!
我江東兒郎豈是癡愚之輩?怎會自耗錢糧兵馬,去救那附逆袁術的昔日仇人?”
“豎子!”
周瑜怒喝擲盞,陶盞應聲而碎:
“劉勳豚犬之徒,此獠檄文三千言,竟隻字不提瑜之名!視吾如無物也!”
“幸未提及公瑾,”孫策以掌覆麵,“否則豈不將你與袁公路同列為篡逆之黨?”
張昭須發戟張,在堂中來回疾走,嘴裏一直碎碎念:
“劉勳老賊辱我太甚!他這麽一說,我必成為天下謀士笑柄!後世恐要譏我為江東勸降之首,唾麵難幹啊!
幹勳母親!幹勳母親!幹勳母親!”
周瑜拍了拍他肩膀,安慰道:
“無妨,我和伯符都相信你!無論什麽情況下,子布都不會向敵人投降,更不會勸我們投降。”
張昭重重地點頭:“公瑾懂我啊!”
這時房外有人稟報道:
“周都督,舒縣有家書送來!”
周瑜聞言一呆:“家書?”
他命人送進來,展開看過,怒道:“張飛豎子!他竟然去我族中,言伯符與我,皆是篡逆之賊。”
孫策皺眉問道:“怎麽?莫非宗親有疑?來信質問?”
“豈止生疑!”周瑜將家書遞過去,說道,“族中長輩讓我立刻離開丹陽之是非之地!”
“周太尉麽?”
“正是!吾父早亡,家中事務本由大伯做主,前幾年二伯避曹操而歸鄉,便接管了家中事務。”
孫策道:
“既然是周太尉的意思,那公瑾應該回去!隻是如今乃多事之秋,各地兵亂,吾當率五百健兒護公瑾返鄉!”
周瑜微微搖頭:
“劉備和徐晃虎踞丹陽北側的下邳郡,張飛占據了丹陽西側的廬江郡,賀齊在丹陽郡東側的吳郡虎視眈眈,王朗在丹陽東南的會稽郡,關羽更攜十幾萬大軍陳兵丹陽西北的壽春!
一旦他們騰出手來,丹陽危矣!這個時候,我們絕對不能離開曲阿。”
孫策麵露憂慮:“吾擔心公瑾背上背棄宗族的罵名!”
周瑜振衣而起,猛地一擺手:“無妨!待將來,吾建不世功業,族人自會前來依附,那時,便是百鳥朝鳳之景!何來背棄宗族之說!”
話罷,他將家書置於油燈之上,引火燃盡。
孫策被他的英雄氣震撼,讚道:
“公瑾所言頗有舍得之道!真乃英雄也!”
周瑜走到窗前,遠眺窗外景色,微微一歎:
“吾近期在府中養傷,深感人生之艱難,就似那不息之大川,雖有東去大海之誌,卻流程緩慢,征程多艱。然終於匯集大海之日。
夫大丈夫,應不拘小節、不畏蜚語,如大川之水晝夜奔流,似驚濤駭浪力挽狂瀾!勠力不世之偉業,雖九死其猶不悔!”
孫策鄭重點頭:
“公瑾英才蓋世!吾兄弟文武相濟,早晚可建大業。
今,公瑾暫棄宗族與我奮戰於江東,吾必舍命相陪,攜手共進。”
張昭一邊聽二人的談話,一邊暗自盤算了如今的形勢,鎮靜道:
“袁術尚有數萬兵力,壽春城中糧草頗豐,關羽縱使有近二十萬兵馬也無法順利攻城。
相信,關羽兩年內無力窺伺丹陽。
劉備雖然複得徐州,但身邊盡是曹操的心腹,他能不能真正控製徐州兵馬都是問題,不足為慮。
賀齊、王朗之輩,文不成武不就,若不是張飛從中作梗,吳郡和會稽郡已經是我們的地盤!因此,此二郡亦不足為慮。
目前,我們最需要防備的,是廬江郡的張飛!”
喜歡三國張飛:俺頗有佳姿請大家收藏:()三國張飛:俺頗有佳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