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是個“正直的人”
字數:4278 加入書籤
張飛猛地晃了晃頭,揮掉不健康的想法,低頭卻見少女緊攥其衣,藕臂玉指似雪,眸中清波蕩漾,心神又是一蕩漾。
但他素來是個“正直的人”,板起臉道:
“小姑娘,你若是繼續這麽扯我衣服,我喊非禮了!”
這句話很有殺傷力,那少女立刻鬆了手,怯生生退卻數步,雲鬢間金步搖簌簌作響,怕怕的道:
“我不搖扯了,你別喊!”
張飛看著那怯弱的小表情,見其粉麵含春卻又噙露欲泣,恰似梨花帶雨,真是我見猶憐,心裏又軟了,整理了一下衣服道:
“好吧。我不喊。嗯……我可以幫你見到張豫州,但你要告訴我你的名字!”
那少女霎時雙眸生輝,宛如秋水映月:“我姓喬,閨閣之名不可說。”
張飛眼前一亮:“你家中還有姐妹?”
喬姓少女點頭:“還有個姐姐。”
張飛麵色平穩中帶著一絲驚喜,驚喜中帶著一絲狡黠,狡黠中帶著一絲穩重,穩重中帶著一絲釣魚佬拋鉤時的期待:
“原來是喬公的女兒。”
“你認識我阿父?”
“自然認識。前幾天還一起喝過酒!”張飛盡量露出溫暖的笑容,“我聽說,你父親這兩天會邀請張豫州去你家做客!”
小喬喜道:“來我家做客?那我就能藏在暗處偷偷看了。”
張飛微微頷首:“說的沒錯,你回去等著吧。”
說到這,他取出一個虎紋玉佩:“拿著這個,若是張豫州沒去,可以憑借此物來府衙見我!
若是張豫州去你家,你卻見不到他,可以拿這個給張豫州的持戟隨從,讓他喚我去找你,然後由我帶你去偷看。”
小喬喜道:“謝謝黑叔叔。”
她接過玉佩,發現此玉質地柔和水潤,很是貴重,想了想,抬手拔下自己的金發釵:“我也不能白要你的珍寶,這個發釵給你,將來有機會我們再換回來,免得你吃虧。”
張飛笑著接過來,心中萌發出一個很大的陰謀,笑著道:
“你回家後,千萬別說在外麵扯了我的衣服。”
小喬笑道:“我又不傻!嘻嘻……”
銀鈴笑聲中,小喬蹦蹦跳跳的離開了。
張飛看著那俏麗的背影和靈動的蓮步,微微一歎:
“沒成想是小喬,挺好!我們交換了信物,她還扯了我衣服,喬雙應該會迫於名聲嫁女吧。
嗯,希望他是個要臉的!”
想到這,張飛蹦蹦跳跳的來到府衙門前。
徐盛連忙走出來行禮:
“翼德公喚末將出來有何要事!”
張飛應道:“給喬雙傳訊,我要去他家裏吃酒。”
徐盛頷首道:“末將明白了。”
張飛有些心虛:“你明白什麽了?”
徐盛一臉正氣:“咱們請他吃了五次宴席,該他回請了!”
張飛豎起大拇指:“對對對!不能白讓他吃我們酒!要付出代價!”
……
喬府。
小喬繞到後院,翻牆回家,正撞到臉色陰沉的大喬:
“妹,你去哪了?”
“呀,姐!我……我去偷看……不是,我去街上玩了!”
“咦?我的金釵呢?今早給你戴頭上的,怎麽沒了?”
“呀!交給……啊不,莫不是丟了?我這就出去找!”
“丟了?”大喬滿臉狐疑,“你別是換糖吃了!這事可別給阿父說!”
小喬見姐姐沒有告狀的意思,趕緊拿出玉佩道:“我和別人換了這個!以後還要換回來的!”
大喬接過玉佩,滿臉震驚:“你……竟然敢和別人私定終身?你不怕阿父打死你!”
“啊?”
小喬一頭霧水:
“什麽跟什麽啊!我就是……”
“大大!小小!你們快躲一躲!”喬雙的聲音忽然傳來,打斷了小喬的話。
二喬旋即看到他風風火火的趕了過來:
“張飛要來咱們家吃酒!你們快去街上躲一躲,等午後我再派人去喚你們回家!”
看著父親驚恐的模樣,大喬芙蓉麵霎時染霜,懼道:
“我這就出去!”
小喬先是驚喜“稀罕怪物”的大駕光臨,後是震驚於黑叔叔情報的精準,最後憤怒於父親的驅趕,連連搖頭道:
“不要!我不出去!我要偷偷瞧一瞧張飛的稀罕樣子!”
大喬急道:
“還看!他會吃了我們的!快跟姐姐走,我帶你買糖吃!”
話罷,也顧不上小喬抗拒,叫上幾個婢女和婆子,風風火火的離家而去。
喬雙目送二女遠去,長舒一口氣,心中奇怪道:
“大大手裏的玉佩是哪裏來的?我怎麽沒見過?看那樣式,似乎是男人佩戴的!”
……
半個時辰後。
張飛騎馬來到喬府,與喬雙一陣寒暄,入府落座。
美酒佳肴上桌,賓主推杯換盞談笑風生。
張飛不時四處打量,卻不見小喬姐妹在窗前門外探頭偷看自己,心疑道:“看來喬雙的家教挺嚴,賓客赴宴時家眷不來前堂。”
喬公見張飛四下打量,似乎在尋找誰,暗自讚歎自己英明,舉杯道:
“張豫州,這酒敬您心懷百姓,大軍過境不傷民不劫掠。”
張飛連忙舉杯,與他對飲不在話下。
……
街上。
大喬心情忐忑的漫步,忽覺身後暖香消散,回眸驚見小喬不見了,驚道:“小小呢!”
婢女亦是一呆:“剛剛和孫婆婆去看步搖了。”
她們往街邊攤位上一指,卻隻看到孫婆婆,未見小喬身影。
大喬疾步走過去問,孫婆婆驚道:“老身就是轉身幫小姐挑個步搖的功夫……怎麽就……”
那商販道:“那小姑娘剛剛往東北方向去了。”
大喬手腳一麻:“她回家偷看張豫州去了?壞了壞了,速速跟我回家尋她!”
【漢衛有句話當講:看到這裏的義父,給我一個五星的留言的書評吧!求求惹了!】
喜歡三國張飛:俺頗有佳姿請大家收藏:()三國張飛:俺頗有佳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