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農民不種糧食,那還算什麽農民?
字數:3809 加入書籤
周興輝申辦的營業許可證也終於批了下來,他是作為法人代表正式注冊的,這也意味著所有手續全部完成,整個小工廠算是真正合法了。
“周氏嘎嘣脆麻辣蘿卜幹”的招牌也做好了,紅底黃字,往店鋪門口一掛,看起來可真夠神氣的。
周玉梅也給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給所有工人訂做一套衣服,再配一頂帽子,統一一下形象,看起來既幹淨整潔,又像個正經工廠。
周興輝一聽,連連點頭,他原本也有這個想法,隻是還沒來得及提出來。
兩人一合計,當天就去找了一家裁縫鋪,量身定製了一批淺藍色的工作服和配套帽子,前襟和後襟都繡上“周氏嘎嘣脆麻辣蘿卜幹”這一行字。
籌備了四五天,工廠終於正式投入生產。
今天一大早,工人們個個穿著統一工服,精神抖擻地出現工廠裏。
周興輝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開場講話:
“今天,是周氏嘎嘣脆麻辣蘿卜幹工廠正式投入生產的第一天!我作為法人代表,而廠長由我的女兒周玉梅擔任。從現在開始,她說什麽,你們就做什麽,在這個廠裏,她的命令就是鐵律!”
“這裏雖然不是國企,但我保證,工資準時發放,福利也會逐步完善。隻要大家肯幹、肯學、肯守規矩,我絕不會虧待任何人。”
“還有一點,必須講究衛生!這是食品廠的底線,誰要是不洗手就碰原料,摳完腳趾頭還去抓蘿卜幹,那就別怪我不客氣——直接走人!”
其實,就算沒有周興輝這番特別交代,工人們也會好好地對待這份工作,因為他們不過是一群最普通的底層人,能找到這樣的好工作肯定會好好珍惜。
生產車間被設在二樓,至於一樓則是倉庫和櫃麵。
周玉梅忙得不可開交,她和劉俊生在生產車間裏來回巡視,確保每一個環節都按流程進行。
除了核心工藝仍由她親自把關外,其餘工序全部交給交工人們去操作。
從清洗、切片、醃製,到灌裝、封口、貼標,整個流程下來,竟然不到二十分鍾就完成了。
相比起以前在光明村那種粗放式的手工操作,效率提升明顯,而且整體衛生狀況也有了質的飛躍。
與此同時,周興輝也沒閑著,他特意讓吳家兄弟去菜市場請來了那群長期售賣蘿卜幹的散貨小攤主們。
“各位老板,從今天開始,我們的蘿卜幹將不再以散貨形式出售,而是采用更加衛生、安全的玻璃瓶包裝。這樣不僅延長了保存時間,還能更好地鎖住風味。”
話音剛落,現場卻並沒有預想中的熱烈反應,反而是一陣沉默。
“周老板啊,你說得好聽,瓶子一裝,成本肯定上去了,是不是來貨價也要漲?”
“就是嘛,要是進貨價一提,我們這些小本生意可就難做了。”
攤主們的擔憂不無道理,改用玻璃瓶包裝雖然在多方麵上都有所提升,但隨之而來的成本上漲,是會直接壓縮利潤空間。
對比之下,各位小攤主更多的還是愁。
周興輝微微一笑,擺著手說:
“大家別急,這一點我已經考慮得很清楚了。我給各位小攤主的批發價是六毛錢一瓶,你們可以統一售價為九毛錢。
至於我自己這邊的櫃麵,以及批發給其他渠道的價格,一律是一塊錢一瓶。
如果你們擔心賣不出去壓貨,也大可放心!隻要瓶子沒有被擰開過,我會無條件回收,絕不讓你們吃虧。”
這番話一出,所有小攤主們的臉上都同時露出了一抹笑容。
這麽好的條件,那有不答應的份?
小攤主們紛紛排起了長隊開始拿貨,少的拿了五六十瓶,多的直接扛走上百瓶,場麵熱鬧的不得了。
這個消息傳遍半個縣城,很多小攤主也聞風而來,爭相搶購。
嘎嘣脆麻辣蘿卜幹在這一帶早就有了名氣,味道好、口感脆、辣得過癮,顧客就認這牌子。
如今換了新包裝,顯得更幹淨,拿來送禮也體麵。
再加上周興輝拍著胸口保證,隻要沒開封,賣不完照單全收,這幾乎是一樁穩賺不賠的生意。
一時間,店麵門口車來人往,吳家兄弟都忙得腳不沾地,一邊清點貨物,一邊安排搬運。
運輸隊也在光明村和縣城來回奔走,每天運過來的蘿卜幹,能有五千斤左右。
眼下正是著手準備秋耕的時候。
然而如今,不少村民卻遲遲沒有下地翻土、除草播種,而是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議論著是否把耕田該種白蘿卜。
自從周興輝開始以三分錢一斤的價格收購蘿卜幹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動了心思。
這價格可比種稻穀劃算多了,而且蘿卜不像糧食那樣需要頻繁打理,病蟲害也少,一年還能收兩季,省心又高產。
最讓人驚訝的是,連光明村村委主任黃誌剛家都不打算再種糧食了,黃家在村裏一向是種田的老把式,每一年總是最早下種的一戶。
如今黃誌剛卻拍板決定,全家齊上陣,改種白蘿卜!甚至還動員親戚朋友一起幹。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這個做法,村裏還有一些老輩人,對這種行為甚是不屑。
農民不種糧食,那還算什麽農民?這是要丟了祖宗的根!
萬一哪天周興輝被判了一個投機倒把什麽的,跟風種白蘿卜的肯定也會跟著遭殃。
家裏年輕一輩和老一輩的思想碰撞得越來越激烈,爭吵不斷。
年輕人覺得種蘿卜幹省事又賺錢,是條實實在在的好出路。
更何況周興輝就是最好的例子,人家靠著這個,蓋起了這一帶第一棟紅磚房,聽說給小舅子一家分紅都超過了一千塊錢。
可老一輩的人就是死活不肯答應。
雙方誰也不服誰。
年輕人指責老人思想頑固、不懂變通;老人則罵年輕人目光短淺,丟了祖宗傳下來的本分。
有的家庭決定一半種糧、一半種蘿卜。
也有人堅持到底,就是堅持種植糧食。
不少人家,以1978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戶村民,創造了首例分田單幹的事例來激勵自己,不顧一切把家裏的田地全部改為種植白蘿卜。
喜歡重生85:拒當冤種養侄,寵翻四個女兒請大家收藏:()重生85:拒當冤種養侄,寵翻四個女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