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風雲驟起

字數:2430   加入書籤

A+A-


    第二十四章:風雲驟起
    東陵崩塌的轟鳴聲仿佛仍縈繞在耳畔,厚重的塵埃尚未完全落定,朝堂內外已然是風起雲湧。陸沉舟踏入金鑾殿那日,天空突然陰沉下來,鉛雲低垂,凜冽的北風呼嘯著掠過宮牆,卷起滿地枯葉,發出沙沙的哀鳴,仿佛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他手持先帝血書與雙龍玉玨,玄鐵劍雖未出鞘,卻自有一股肅殺之氣。血染的鎧甲還未完全洗淨,斑駁的血跡在晨光下顯得格外刺目,而他挺拔的身姿,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眾人麵前。
    滿朝文武的目光如利刃般投射在他身上。李崇禮的殘餘黨羽們眼神陰鷙,暗中握緊了手中的笏板,仿佛那是他們的武器;而那些曾與陸家並肩作戰的老將們,眼眶泛紅,偷偷擦拭著激動的淚水。皇帝坐在龍椅上,指尖不停地摩挲著扶手的蟠龍紋,目光在血書上“護佑山河”四字與陸沉舟染血的鎧甲間來回遊移。他的內心五味雜陳,一方麵,他忌憚陸沉舟皇室血脈的身份,擔心皇位受到威脅;另一方麵,又不得不承認陸沉舟多年來為國家立下的赫赫戰功。三年前北疆大捷,陸沉舟單槍匹馬斬下匈奴左賢王首級的英勇;半月前暗閣之戰,禦林軍回報說陸沉舟即便身陷重圍,仍將玄鐵劍舞得滴水不漏,這些畫麵在他腦海中不斷閃現。
    “鎮國親王。”
    皇帝最終擲下筆,朱批墨跡在黃絹上暈開,語氣看似平靜,卻暗藏波瀾,
    “賜宅邸,享雙俸。”
    這道旨意一下,朝堂上頓時響起一陣竊竊私語。蘇清歡站在陸沉舟身後,敏銳地瞥見李崇禮嘴角勾起一抹陰冷的冷笑。她心裏明白,這看似極高的禮遇,實則是一個金絲鳥籠,將陸沉舟這把最鋒利的刀束之高閣,軟禁在京城,周圍時刻都有皇帝的眼線監視著一舉一動。
    陸沉舟自然也深知皇帝的顧慮,他並未反抗,隻是恭敬地叩首謝恩,隨後便帶著蘇清歡住進了新賜的王府。王府朱門深鎖,庭院幽深,簷角的銅鈴在夜風中叮當作響。陸沉舟每日深居簡出,表麵上悠然自得,不是研讀兵書,就是與蘇清歡在花園中吟詩作畫。然而,每當夜幕降臨,他便會在書房內點亮一盞孤燈,借著微弱的燭光,用朱砂筆在輿圖上圈畫著西南邊境,筆尖重重地戳破宣紙上的南詔國界。蘇清歡常常輕手輕腳地送來參茶,看著他緊鎖的眉頭,心中滿是心疼。她知道,在他平靜的外表下,藏著對邊境戰事和百姓安危的深深憂慮。
    此時的西南邊境,局勢愈發嚴峻。自陸沉舟離開後,軍隊失去了主心骨,戰事陷入被動。南詔國得知陸沉舟被軟禁在京城的消息後,仿佛嗅到了機會,再次發起猛烈進攻。他們的鐵騎踏過邊境的土地,燒殺搶掠,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哀嚎聲遍野。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至京城,每一封都沾滿了鮮血和淚水。
    然而,朝中李崇禮的殘餘黨羽卻在此時極力阻撓新的將領出征。他們在朝堂上巧舌如簧,以各種理由進讒言,妄圖借此削弱朝廷的力量,讓局勢更加混亂。他們在禦花園中,捧著西域進貢的夜光杯,吟詩作對,對邊境的慘狀視而不見,仿佛那一切都與他們無關。
    蘇清歡看著陸沉舟每日緊鎖的眉頭,心中十分焦急。她太了解他了,以他的性格,絕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百姓受苦而無動於衷。於是,她開始利用自己在京城的人脈,暗中聯絡一些正直的大臣。她換上素色襦裙,趁著夜色叩開了老太傅的府門。月光透過雕花窗欞,在她遞出的密信上投下斑駁樹影,那是父親生前往來的書信,字字句句直指李崇禮私通南詔的罪證。她還拜訪了那些曾受過陸家恩惠的官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能夠說服他們一起向皇帝進諫。
    深夜的王府書房,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陸沉舟突然將兵書摔在案上,發出一聲巨響。燭火猛地躥高,照亮了他眼底跳動的火焰,那是憤怒,是焦急,更是對邊境百姓的擔憂。蘇清歡看著他解開衣領,露出尚未愈合的刀疤,那是東陵之戰時林羽留下的。
    “清歡,”
    他的手掌覆上輿圖上燃燒的西南邊境,聲音低沉而堅定,
    “當年父親教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話音未落,窗外傳來急促的馬蹄聲,陳越渾身浴血撞開書房門:
    “將軍!南詔已破青石關,屠了三個村落!”
    蘇清歡的指甲深深掐進掌心,心中湧起一陣劇痛。她想起在軍營時,陸沉舟總說百姓的炊煙比軍旗更重要。此刻遠處傳來更夫梆子聲,五下,卯時三刻。她突然起身,從檀木匣中取出先帝血書,目光堅定地看著陸沉舟:
    “明日早朝,我與你同去。”
    月光順著窗欞爬進來,將兩人的影子疊在一起,在牆上勾勒出並肩持劍的輪廓。而此刻的皇宮深處,皇帝握著軍報的手微微發抖,案頭太後留下的密信裏,“柳妃托孤”四字被燭淚暈染得模糊不清,他的內心也在激烈地掙紮著,不知該如何抉擇。
    喜歡杏花落盡燕歸時請大家收藏:()杏花落盡燕歸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