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歸鄉燈火
字數:1762 加入書籤
江南的暮春總裹挾著纏綿的情意,連日細雨將青石板路洗得發亮,青苔在牆角悄然蔓延,老槐樹垂下的新葉沾著晶瑩水珠,在風裏輕輕搖晃。陸府門前的石獅子曆經歲月打磨,鬃毛間凝結的雨珠折射著細碎的光,宛如守望的眼眸,靜靜凝視著蜿蜒向遠方的官道。
蘇清歡立在雕花門廊下,手中的湘妃竹團扇早已停止了擺動。她的目光穿透薄霧,緊緊盯著地平線,眼角的細紋裏盛滿了期盼與焦灼。鬢邊的珍珠步搖隨著她微微的顫抖輕晃,銀白的發絲在暮色中若隱若現,訴說著這些年的牽掛與等待。陸沉舟身披玄鐵鎧甲立於身側,腰間的長劍斜挎著,鎧甲縫隙間還沾著北疆的塵土,暗紅的血漬已經幹涸,凝成深淺不一的痂痕。這位久經沙場的將軍,此刻卻像個局促不安的孩童,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劍柄,喉結不時上下滾動,眼神中難得地流露出一絲緊張。
暮靄漸濃,遠處的山巒被染成黛青色。忽然,官道盡頭揚起一縷塵土,如輕煙般嫋嫋升起。蘇清歡的瞳孔驟然收縮,手指緊緊攥住裙擺,指節因用力而泛白。熟悉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清脆而有力,仿佛敲擊在她的心坎上。“爹娘!”那聲帶著少年清亮與曆經滄桑沉穩的呼喊,穿透暮色,如同一道溫暖的光,瞬間驅散了所有的陰霾。
陸承安騎著棗紅馬疾馳而來,褪色的狀元紅袍在風中獵獵作響。金線繡就的雲紋與仙鶴圖案,雖已有些磨損,卻依然難掩昔日的華貴。腰間那隻常年不離身的藥箱隨著顛簸輕輕搖晃,發出細碎的碰撞聲,恍若兒時母親搗藥的節奏,帶著熟悉而安心的韻律。駿馬嘶鳴著停在石階前,陸承安利落翻身下馬,動作間盡顯英氣。
蘇清歡再也按捺不住,踉蹌著衝上前。二十年的思念、擔憂與驕傲,在這一刻化作決堤的洪水。她緊緊抱住兒子,淚水奪眶而出,沾濕了他肩頭褪色的金線繡紋。“我的兒……”哽咽卡在喉間,千言萬語都化作滾燙的淚滴,順著臉頰滑落。陸承安感受著母親微微顫抖的身軀,鼻間縈繞著熟悉的當歸與艾草氣息——那是記憶裏深夜熬藥的味道,是他寒窗苦讀時母親遞來的暖茶香氣,是無論走多遠都難以忘懷的家的味道。他抬手撫上母親的鬢角,指尖觸到那根根銀絲的刹那,喉嚨發緊,眼眶泛紅:“母親的白發又多了。”
陸沉舟大步上前,寬厚的手掌重重拍在兒子肩頭,鎧甲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混著他壓抑的抽氣聲。這位在戰場上叱吒風雲、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將軍,此刻眼眶泛紅,眼神中滿是欣慰與驕傲。喉結滾動半天,才憋出一句:“臭小子,幹得不錯。”然而,話音未落,他卻悄悄別過臉去,不願讓人看見他眼角閃爍的淚光。陸承安望著父親鎧甲上新增的傷疤,那些猙獰的痕跡仿佛在訴說著北疆戰場上的腥風血雨。兒時父親教他握劍的場景、出征時母親倚門守望的身影,一一浮現在眼前。原來歲月早已在父母身上刻下深深的痕跡,而他,終於長成了能夠守護他們的模樣。
暮色中的陸府,燈火漸次亮起。暖黃的光暈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庭院,照亮了爬滿紫藤的回廊,照亮了牆角盛開的杜鵑,也照亮了這久別重逢的溫馨場景。蘇清歡拉著兒子的手不肯鬆開,絮絮叨叨地說著家中瑣事:後院的老井又清了淤,西廂房重新糊了窗紙,隔壁王婆婆家的小孫子生了場病,按他信中教的法子,喝了幾劑藥便好了……陸沉舟默默解下沉重的鎧甲,轉身去廚房取出他珍藏多年的女兒紅,粗糙的手指撫過酒壇上的封泥,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簷角的風鈴在晚風中輕輕搖晃,發出悅耳的叮咚聲,與遠處傳來的更鼓聲、江麵的搖櫓聲,共同譜成一曲歸鄉的歌謠。而那盞始終為遊子點亮的燈火,終於等到了它最珍視的歸人。一家人圍坐在堂屋,桌上擺滿了蘇清歡親手做的菜肴,蒸騰的熱氣模糊了每個人的麵孔,卻溫暖了彼此的心。這一刻,所有的離別與思念都化作了團聚的喜悅,在這江南的春夜裏,緩緩流淌。
喜歡杏花落盡燕歸時請大家收藏:()杏花落盡燕歸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