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結交豪傑一)

字數:6727   加入書籤

A+A-


    一路曉行夜宿。
    數日奔波,一行人終於踏入了渭州地界。
    隻見連綿的山巒猶如一條蜿蜒的巨龍,在大地上起伏盤踞。山上的森林繁茂,植被像是大自然精心編織的厚重絨毯,將山體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
    山下的涇河恰似一條寬闊明亮的絲帶,平緩地流淌著,河水清冽透明,能清楚地瞧見水底圓潤的沙石以及自在遊動的魚兒。河流兩岸的肥沃土地上,茶樹與桑樹成帶成片,鬱鬱蔥蔥,微風輕柔拂過,茶樹沙沙作響,桑葉隨風搖曳,充滿生機。
    渭州的邊貿活動極為繁榮。
    集市上,矯健的駿馬、精美的毛氈、鮮嫩的山果茶葉,比比皆是。更有遠道而來的西域商人,帶來了靈動的青蟲、羽毛豔麗的鸚鵡、編織精美的龍須席、珍貴稀有的麝香、質地優良的土絹等各種奇貨,令人目不暇接。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歡快的說笑聲此起彼伏,充滿了濃鬱的煙火氣息。
    渭州不僅是商貿往來的重要之地,更是軍事戰略要衝。它雄踞在涇河之南的南山台地上,城池形狀更是別具一格,宛如一個巨大的葫蘆,由三個圓形小城巧妙組合構建而成,小城之間彼此呼應,共同組成了一套堅不可摧的防禦體係。
    大隊人馬浩浩蕩蕩抵達關前,自有負責的軍士前去辦理繁瑣的通關事宜。
    城門口有一個小茶樓,茶樓的簷角微微向上翹起,像是展翅欲飛的燕子,簷下懸掛的鈴鐺在微風中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
    劉錡轉頭吩咐軍士原地休息待命,隨後喚上劉貴、王猛二人,一同走進茶樓,打算稍作休憩,耐心等待通關消息。
    高俅這兩日不慎偶感風寒,身體不適,便在車轎裏閉目養神,調養身體。
    茶樓裏客人稀少,顯得有些冷冷清清。劉錡三人剛一坐下,熱情周到的茶博士就滿臉笑容地快步迎了上來,微微彎下身子,十分恭敬地問道:“幾位軍爺,想喝點什麽茶呀?小店的茶可都是頂好的,保管讓軍爺們滿意。”
    劉錡隨意地擺了擺手,語氣平淡地說道:“來些能解渴的就行,不必太過講究。”
    茶博士應了一聲,轉身快步走向後廚,不多時就端來三碗熱氣騰騰的泡茶。
    劉錡端起茶碗,一股濃鬱迷人的果香撲鼻而來,瞬間讓人心曠神怡。他輕輕抿了一口,茶水滑入喉嚨,酸甜的美妙滋味瞬間在口中散開,生津止渴,感覺十分愜意。他好奇地仔細查看,發現這泡茶竟是用果脯蜜餞精心沏成的。他心中不禁暗自感歎:這宋朝當真是講究,就連這西北邊陲的小城,竟也有如此精致獨特的泡茶方法。也不知有沒有奶茶呢?
    他想起前世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各式奶茶,珍珠奶茶那富有嚼勁的q彈口感、芋泥奶茶醇厚綿密的味道,心中滿是懷念。
    正欲開口詢問茶博士,卻聽到角落裏傳來一個粗獷的聲音:“小哥,再來一碗。”
    劉錡順著聲音的方向望去,隻見角落裏坐著一個身材精壯的漢子。那漢子身材魁梧壯碩,肌肉結實緊繃,一看就是常年堅持習武之人。一杆鋒利無比的樸刀靠在桌邊,刀身閃爍著寒光;桌麵上一頂範陽氈帽下壓著一柄寒光閃閃的腰刀,透著十足的江湖豪邁氣息。
    茶博士趕忙快步過去續茶,隻聽那漢子向茶博士打聽道:“這裏的經略府在什麽地方?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
    茶博士伸手往前一指,臉上帶著友善的笑容,耐心說道:“前麵不遠處就是,軍爺順著這條街直走,拐個彎就能瞧見,很好找的。”
    漢子又接著問道:“不知經略府裏,有沒有一個從東京來的教頭,叫王進的?我特地前來投奔他。”
    茶博士皺著眉頭,認真思索了好一會兒,才搖著頭說道:“這府裏教頭多得很,有三四個姓王的,可不知道哪個是王進。軍爺要不親自去經略府問問?”
    “哦……”漢子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絲失落,正準備再問些什麽。
    這時,卻聽到“哈哈~”一聲爽朗的笑聲,劉錡站起身來,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笑著問道:“敢問阿哥,可是史家村的史大郎?”
    他心裏想著,“水滸”開篇便是史進在渭州與魯達相遇,聽這漢子和茶博士的對話,連台詞都和記憶中一般無二,想必不會有錯。
    “小人正是史斌。”漢子連忙站起身來,雙手抱拳,十分恭敬地回應道,“敢問官人高姓大名?看您氣度不凡,定非常人。”
    史斌?怎麽不是史進?劉錡心中猛地一驚,臉上瞬間露出愕然之色,眼神中滿是疑惑。
    按原著的情節,這個時候魯達應該會大步流星地走進茶樓才對。劉錡下意識地望向茶樓門口,眼睛緊緊盯著門口的動靜,卻並未見到魯達的身影。
    他頓了頓,先向茶博士問道:“經略府裏可有一個魯提轄?身高八尺,腮邊長著濃密虯髯的,為人豪爽仗義。”
    茶博士又思索了好一會兒,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似的,才回道:“府裏教頭雖多,可真沒聽說過有個姓魯的。我在這渭州生活多年,要是有這樣的人物,我肯定知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錡摸了摸頭,心中暗自叫苦,這可如何是好。但他很快鎮定下來,努力讓自己的表情恢複自然,對史斌說道:“某乃會州劉錡,此番正前往東京公幹,途徑渭州時口渴難耐,便在此歇腳片刻。也是機緣巧合,才與史兄弟相遇。”
    史斌一臉疑惑,奇道:“小人從未去過會州,不知官人如何會識得小人?我自認並無過人之處,能入得了官人的法眼。”
    劉錡心中快速思索著,嘴上連忙解釋道:“隻因先前府中聘請了一位槍棒教頭,名叫王進。他曾說在華陰史家莊收了一個徒弟,名叫史進,江湖人稱‘九紋龍’。適才我見小哥臂上刺著青龍,那紋身栩栩如生,一時衝動,貿然相認,還請小哥莫要見怪!是我唐突了。”
    史斌趕忙拱手拜道:“江湖諢號,實在不值一提。隻是小人名叫史斌,並非史進,想來是官人聽錯了。不知我那師傅如今在何處?我一路尋來,曆經千辛萬苦,就盼著能見到他。”
    劉錡隻得繼續編造道:“說是要去尋訪舊友,怎麽留都留不住,隻好由他去了,也不知去了什麽地方。我也曾多方打聽,但都沒有確切消息。”
    史斌聽後,神色頓時黯然下來,歎了口氣,聲音有些低沉地說道:“自從家父去世後,小人誤交山匪,得罪了官府,無奈隻得散盡家財,前來投奔師傅。卻不想走了數月,盤纏都用盡了,最終還是沒能尋到他。一路上風餐露宿,吃盡苦頭,可還是一無所獲。”
    劉錡暗自慶幸,總算是糊弄過去了。他心想,這“九紋龍”既然叫史斌不叫史進,那魯達此時或許也不在此地,又或許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他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思緒,對史斌說道:“大郎不必過於懊惱,你和王進師傅日後必定還有相見之日。隻是……史兄弟眼下有何打算?總不能一直這樣漂泊無依。”
    史斌又是一聲長歎,想到自己如今已是無處可去,隻能無奈地搖了搖頭,沉默不語,臉上滿是迷茫與無助。
    劉錡見狀,開口說道:“某看大郎一身好本事,不若暫且隨我前往東京辦差,等將來回轉會州,再為史兄弟謀個好出路,你看如何?也好有個安身之所,施展你的才華。”
    史斌一聽,眼睛頓時亮了起來,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翻身便拜:“如此,官人大恩,受小人一拜。若不是官人相助,我真不知該何去何從。”
    劉錡急忙伸手扶起他,口中說道:“大郎不必如此客氣,這不過是小事一樁,不足掛齒。出門在外,誰還沒個難處,能幫一把是一把。”
    史斌又與王猛、劉貴一一見過禮。
    劉錡向茶博士又叫了些點心,四人圍坐在一起閑談起來。
    正說著,有軍士匆匆前來稟報:“通關手續已經辦妥,大人可以啟程了。”
    四人走出茶樓,卻見高俅站在轎邊,正和一個瘦高的老者交談著。那老者麵容清臒,眼神深邃如淵,透著一股久經沙場的威嚴與滄桑。
    高俅見到劉錡幾人出來,連忙招手喊道:“九郎,快快過來見過經略相公。”
    原來,這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小種經略相公”種師道,聽聞高俅過境,便趕來相見。
    洛陽種家,堪稱百年將門,世代子弟從軍,滿門忠烈,名將輩出。
    劉錡望著眼前這位流芳後世的西軍名將,心中感慨萬千。他緊走幾步,上前恭敬地拜道:“劉錡見過大帥,家父對大帥也甚是掛念。時常在家中提起大帥的英勇事跡和赫赫戰功。”
    種師道伸手虛扶一下,嗬嗬笑道:“九郎不必多禮,汝父與我同在西北為將,乃多年好友。適才聽殿帥說,你在臧底河遇險,現在身體無大礙吧?”
    劉錡躬身答道:“蒙大帥掛念,末將的傷已經大好。當時多虧了兄弟們的舍命相助,才得以脫險。”
    種師道笑著點頭道:“那就好!年輕有為,日後必成大器。”
    隨後轉向高俅,擺手說道:“殿帥請入城,酒宴已經備好。我已吩咐後廚準備了渭州的特色美食,一定要讓殿帥和各位嚐嚐。”
    高俅也笑著擺手回應:“如此,相公先請。能品嚐到渭州美食,實乃幸事。”
    一行人浩浩蕩蕩進了城。劉錡跟隨高俅前往經略府赴宴,王猛、劉貴則負責安排軍士前往邸店歇息。
    劉貴給史斌找來一身親兵的行頭,讓他換上,說道:“史兄弟,這些時日你就暫且充做衙內親兵,這樣路上行走也方便些。有什麽不懂的,盡管問我。”
    史斌連忙叉手致謝:“有勞劉統領,但凡有什麽分派,隻管吩咐!我一定盡心盡力,絕不偷懶。”
    劉貴嗬嗬笑著,拍了拍史斌的肩膀:“且隨我來,與弟兄們一起同桌喝酒!”
    史斌本就是豪爽俠義之人,幾碗酒下肚,便和親兵們打成了一片,大家勾肩搭背,互稱兄弟,氣氛十分融洽。
    在這渭州,作為軍事重鎮,安全自然是有保障的。劉錡早已吩咐過劉貴、王猛,說弟兄們趕路辛苦,今日酒肉管夠。讓大家吃好喝好,好好放鬆一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時間,親兵、軍士們或坐或立,熱鬧非凡。大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呼喝聲、笑罵聲不絕於耳,盡顯豪爽之氣。
    高俅隨行文吏、工匠們則各自坐在一桌,相對文雅了許多。他們輕聲交談著,談論著詩詞歌賦、奇聞軼事。
    劉貴還特地給明月安排了幾樣精致小菜,有翡翠白玉湯、水晶蝦餃,讓酒保送去房中。
    酒足飯飽之後,高俅留在經略府安歇。劉錡回到邸店,隻見一眾軍士橫七豎八地躺著,鼾聲如雷,此起彼伏,仿佛在演奏一場奇特的交響樂。書吏工匠們早已各自回屋歇息去了。唯有明月還坐在桌邊,借著昏暗的燈光做著女紅。
    她見劉錡回來,趕緊起身,手腳麻利地備好熱水,說道:“九哥兒,熱水備好了,擦擦臉泡泡腳,也好早些歇息。”
    劉錡接過熱水,說道:“還是我自己來吧,你也早些去休息,明日還要早起趕路。”
    明月乖巧的答應一聲,便去自己的房間睡了。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渭州的城牆上,給這座古老的城池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
    高俅、劉錡告別種師道,率領隊伍繼續往京兆府進發。
    會州到京兆府,相距1000餘裏,渭州差不多位於中點。雖說他們不是騎馬就是乘坐馬車,行進速度並不算慢,可即便如此,沿著官道走到渭州,也用去了六七天的時間。照這樣估算,到京兆府估計還得七八天。
    劉錡轉頭看向騎馬緊緊跟在自己身後的史斌,問道:“大郎從華陰過來渭州,走了多長時間?”
    在渭州時,劉錡特意去馬市給史斌買了一匹馬代步,這讓一直以為自己要跟在馬屁股後麵跑步回東京的史斌感激不已。
    史斌叉手恭敬地回道:“一路上走走停停,大約用了一個月左右。”
    史斌想起自己心愛的坐騎“赤火炭”,那是老父親送給自己的,從小馬駒時就一路養大,感情深厚。不想半路盤纏用盡,不得已將它賣掉了,心中不由得一陣酸澀。
    劉錡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官道蜿蜒,隊伍在陽光中緩緩前行,揚起一路塵土。
    喜歡西鳳烈請大家收藏:()西鳳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