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磁州失陷

字數:5608   加入書籤

A+A-


    建炎三年三月,磁州。
    城西一處小院,天色將黑。
    一個將校打扮的敦實漢子正在焦急的來回踱步,似乎在等什麽人。
    這時,院門被輕輕叩響。漢子急步上前,打開院門,把來人迎了進來後,又趕緊把院門關上。
    來人書生模樣,一身長衫,白麵無須,見漢子神色慌張,不由開口問道:“郭兄遣人將我喚來,不知何事如此著急?”
    漢子拉著書生往院內走了幾步,輕聲道:“趙兄難道沒聽到風聲嗎?”
    書生一怔道:“不知郭兄所指何事?”
    漢子謹慎的看了看院門,道:“趙兄可能還不知曉,剛得到消息,宗大帥沒了!”
    書生的眼睛瞬間瞪得溜圓,張了張嘴,卻是半天沒說出話來。
    過了許久,書生才低下頭,聲音沉悶的問道:“什麽時候的事?我們怎麽一點消息都沒得到?”
    漢子回道:“去年七月。據說是朝廷為了防止金人知曉,給壓下來了,穎公子扶靈回了鎮江後,消息才慢慢散出來。”
    書生名喚趙正隆,現任磁州書表司,宗澤在磁州做知州的時候,深得宗澤信任,留在身邊當中軍官使用。中軍官是主將的侍從武官,主要負責接收上級軍令、對下發布軍令、管理軍事文檔等。類似於現在的軍隊司令的秘書,同時還兼任了部分的參謀功能。
    而敦實漢子名叫郭進,是駐防磁州的民軍的一個隊官,平時與趙正隆混的極熟。這次偷偷摸摸的和趙正隆見麵,是因為除了才知道宗澤已經去世了之外,還得知了一個重大消息。
    郭進對趙正隆說:“這兩年,金人數次來攻我磁州,均未得手,要麽損傷慘重,要麽繞城而走。這都是仰仗老帥的苦心經營,防守得當。可自從老帥去了汴梁,把防守磁州的重任交給了李侃這個家夥,誰曾想老帥卻是看走了眼,這個李侃卻是個慫包軟蛋……”
    趙正隆奇道:“郭兄這話從何說起?”
    郭進恨聲說道:“昨日,我手下兄弟在城頭當值,見到城外來了一隊金軍,往城頭射了一箭,箭杆上綁了一封書信,我那兄弟是個識字的,說是勸降信。那李侃得了信,便神色可疑的召集心腹密謀了許久。之後又請了趙通判、蘇同知等幾個州官們去府衙商議。趙兄,我覺得這李侃……莫不是要投敵?”
    郭進說的這個叫李侃的,是磁州的兵馬鈐轄。現如今,這駐防磁州的兵馬分兩部分,有朝廷的禁軍和廂軍,這是吃皇糧的,還有就是宗澤招募的民軍,組成就很複雜了,有流民,有地主武裝,有山賊盜匪。
    其中,民軍的規模比禁軍廂軍可要大上不少,宗澤在磁州時,十分關心民軍的補給,和禁軍一視同仁,因此很得民軍愛戴。
    宗澤走後,帶走了相當一部分的禁軍主力,留下的禁軍數量就不多了。
    接任磁州防務的李侃,以前是宗室趙叔向的人,這趙叔向是魏王趙廷美的後代,汴梁城破後逃了出來,收攏了七千餘人禁軍的散兵遊勇,因力主北上抗金,與趙構不合,便越過趙構,把手裏的部隊直接交給了同樣力主抗金的宗澤統轄。因此這帶隊的李侃也就得以讓宗澤高看一眼,讓他代替自己負責磁州的防務。
    李侃手握磁州大權後,便開始欺上瞞下,巧取豪奪,仗著自己有宗室做後台,胡作非為,更是克扣民軍糧餉,搞得禁軍好幾次與民軍發生衝突。
    郭進和趙正隆都屬於民軍係統,對李侃早就看不順眼了,一直在尋他的把柄打算報複。所以郭進剛發現李侃鬼鬼祟祟,就趕緊找來趙正隆商議。
    趙正隆沉吟片刻,對郭進說道:“既如此,事不宜遲,我這就去尋再興,先下手為強。”
    趙正隆所說的再興,姓楊,喚作楊再興,其父去世後,因年幼,家庭貧困,便隨母親回到步城寨的外婆家居住。
    後來宗澤立義旗四處招兵,楊再興便來投軍,編入了宗澤部將曹成的麾下。因作戰勇猛,武藝高強,不久便升為校尉,平日與郭、趙二人交好,宗澤去汴梁就任東京留守後,曹成帶主力跟了過去,留下一支民軍由楊再興統領協防磁州。
    楊再興脾氣暴躁,沒等趙正隆把話說完,便一腳踢翻了桌子,抓起一杆镔鐵長槍,招呼了十幾名手下,直奔磁州府衙。
    到得府衙門口,楊再興話也不說,提槍就殺,瞬間便挑翻數人,門口守衛的禁軍素知其勇猛,不敢阻攔,四散而逃。
    楊再興、郭進、趙正隆等人衝進府衙,卻見兵馬鈐轄李侃和通判趙之節正在堂上說著什麽,堂下一人被幾名禁軍持刀團團圍住。
    眾人聽到動靜,看到有人闖入,紛紛轉頭厲聲喝罵起來。
    被圍那人看到是闖入者是楊再興,大喜過望,高聲叫道:“楊將軍來的正好,他們要投敵!”
    楊再興定睛一看,喊話之人是磁州同知蘇珪。這蘇珪人品寬厚,勤政愛民,是有名的老好人,以前就是他替宗澤操辦民軍糧餉等一應事務,在民軍百姓中口碑極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蘇珪性格和善,和李侃、趙之節等同僚的關係也處的不錯。這也是李侃等人認為他是可以爭取的,而把他也叫來商議此等大事的原因。畢竟磁州在宗澤離開後,知府之位空懸,一直是他這個同知在代行知府的職責。
    聽到蘇珪的喊叫,看著氣勢洶洶提著長槍的楊再興,槍尖還滴著鮮血,李侃和趙之節兩人嚇得大驚失色,慌忙擺手叫道:“千萬別聽他胡說八道血口噴人……”話沒說完,楊再興手一揮,身後眾兵士一擁而上,除了蘇珪外,其餘人均被亂刀砍死。
    楊再興提著二人的首級,飛馬來到禁軍兵營,公布二人意欲投敵的罪狀,禁軍的將士們雖半信半疑,卻也知道李侃平日裏就不是什麽好東西,加上畏懼楊再興武勇,沒讓楊再興多費口舌,便紛紛表示歸順。
    眾人一致推舉蘇珪暫代磁州知州,同時積極備戰,抵抗金軍。
    金太宗聽聞宗澤已死,覺得再次南下的機會又來了,便再一次動員燕、雲、河朔的部隊大舉進攻南宋。
    這一次金軍兵分四路。
    一路由撻懶率領,負責攻取山東及淮北地區;
    金兀術則率部由歸德南下,從建康渡江追擊宋高宗;
    拔離速、馬五另率一路,由今河南經湖南南侵;
    完顏婁室還是負責主攻陝西省。
    磁州也終於迎來了金軍大部隊的進攻。
    金軍士兵一直以來畏懼的“宗爺爺”終於死了,膽氣也壯了許多,磁州承受了從未有過的強攻。
    磁州軍民在楊再興的帶領下,一次一次的打退金軍的攻城,雙方死傷都十分慘重。
    金軍將領眼看傷亡太大,同時在磁州城下也耗費了太久時日,便分兵行動,一部分主力繞城繼續南下,另一部分金軍則將磁州團團包圍,挖溝築壘,意圖將磁州死死困住。
    磁州成了孤城,外無援兵,內無糧草,金軍時不時發動騷擾性攻城,守城宋軍疲憊不堪,大家都知道磁州快要守不住了。
    這天,蘇珪把大家召集起來,說道:“如此堅守下去,城池早晚被破,不如大家拚一把,突圍出去,到汴梁去尋老帥可好?”
    為了不動搖軍心,趙正隆和郭進都沒有把宗澤去世的消息告訴其他人,這個時候大家都還不知道宗澤其實去年就已經在汴梁病故了!
    聽蘇珪如此說,眾人紛紛搖頭,七嘴八舌的說道:“如今城外壁壘森嚴,金軍防守嚴密,突圍就是和送死沒區別啊!”
    蘇珪歎道:“如今兵士死傷過半,糧草武器奇缺,死守下去也沒有出路啊!難道還要這城中十萬軍民和我們一起陪葬不成?”
    楊再興冷眼看向蘇珪,幽幽地問道:“依蘇公之意,是要開城投降了?”
    蘇珪苦笑一聲:“突圍不得,戰又不勝,楊將軍忠勇,死則死矣,可蘇某既忝居知州,就不能不管百姓軍民的死活啊!”
    眾人皆默然不語,楊再興還待再說,趙正隆用肩膀碰了碰他,使了個眼色,示意讓楊再興跟他出去說話。
    楊再興氣哼哼的跟著趙正隆走出了府衙,看到郭進已經先一步出來了。三人騎上馬,來到城西的那個小院子裏。
    楊再興疑惑的問道:“兩位兄長,帶我來這裏做什麽?”
    郭進擺擺手說道:“跟我來。”
    三人來到後院的馬廄,郭進抱起角落裏一堆草料,露出了地上一個木頭蓋子。
    楊再興問道:“這下麵是地窖嗎?”
    “不是,”趙正隆回答道:“下麵不是地窖,是一條地道。”
    “啊!”楊再興驚訝道:“這裏怎麽會有地道?通向哪裏?”
    郭進道:“這是老帥布置城防時,為防萬一而特意挖掘的,從這裏一直通往滏口陘東部約十裏處的賀蘭山腳。”
    原來,宗澤在擔任磁州知州的時候,當時河北相對於南京路和山東的東、西兩路來說,局勢相對穩定。宗澤就利用這段有利時機,積極備戰,組織部分民軍秘密挖掘了這些地道。事後又將這批民軍全部帶到汴梁去了,因此,目前知道這些地道的還真沒幾個人。
    楊再興問道:“兩位哥哥是打算從這裏逃出城去?”
    趙正隆道:“走自然是要走的,隻不過,蘇公不會和我們一起走,他會留下。”
    楊再興恨道:“他這是鐵了心要投降金人了?”
    郭進歎了口氣,道:“蘇公是不得不留下,一時之間,磁州近十萬百姓不可能都從密道裏逃走,即便能出得了城,也容易被金軍發現追殺。再說,磁州拚死抵抗這麽幾個月,給金軍造成這麽大的傷亡,最後主官們卻偷偷棄城而逃,金軍一怒之下會屠城的。他留下,是為了力保百姓安全而犧牲了自己的一世聲名啊!”
    三人相對無言。
    當天晚上,三人帶著數百沒受傷的精壯軍士,告別了蘇珪,趁著夜色,從地道裏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了磁州城。
    次日,蘇珪便開城投降,並和金軍折箭盟誓,約定不造殺戮,算是保住了全城百姓和傷兵的性命。
    喜歡西鳳烈請大家收藏:()西鳳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