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張浚和張俊

字數:2845   加入書籤

A+A-


    看著詔書中,朝廷給王淵羅列的罪狀,張俊更是氣憤不已。
    這肯定是劉正彥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編出來汙蔑王淵的,什麽用官船拉私銀,張俊對這事太了解不過了。
    當時官家從揚州出逃,除了黃潛善、汪伯彥利用職權強征船隻裝載私銀外,康履也在到處籌措船隻為官家裝載宮中的財物,當時王淵掌管水軍,康履就找到王淵,以官家的名義讓王淵用水軍船隻把宮中財物運到對岸。沒想到金軍來的太快,軍船還未來得及回航,金軍就到了,以致於本來計劃用船渡江的劉光世部隻好沿著長江北岸奔逃,被金軍騎兵追殺損失慘重。後來王淵還被劉光世彈劾了一次,說王淵用官船拉自己的私銀,王淵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總不能把責任推到官家身上去吧,所以也就沒怎麽申辯,幹脆默認了下來。
    幸好官家心裏有數,知道是自己讓王淵背了這個黑鍋。最後板子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免掉了王淵一個虛職了事。
    至於勾結宦官圖謀造反,更是子虛烏有。康履是官家眼前的紅人,誰敢不巴結?說什麽一車車地給康履送禮,那明明是把船上裝載的宮裏的財物運還給康履好不好?王淵是出了名的仗義疏財,就連官家的賞賜也大多分給了手下的將士,自己又怎麽可能藏有這麽多私銀積蓄?
    張俊越看越氣,終於忍不住把手裏的詔書撕了個粉碎。來到案邊坐下,提起筆來給自己的兒女親家——左軍統製韓世忠寫了一封信。
    韓世忠,字良臣,綏德州人。本書前麵已經露過麵了。他也是西軍出身,十七從軍,擅長騎射,勇冠三軍。
    劉延慶率軍討伐方臘之時,王淵所部為先鋒。當時方臘占據錢塘一帶地理優勢,易守難攻。劉延慶就派當時還是校尉的韓世忠率部來給王淵打配合。
    王淵和韓世忠商議說:“賊人必定以為我軍遠來疲憊而輕視我軍。明天,你率部接戰,然後假裝不敵往後撤,賊人必定緊追不舍。而我率部在後麵不遠處的土丘後打埋伏,用強弩射之,必可大獲全勝”。韓世忠聽後覺得有理,便按計行事,與方臘軍戰不幾合便佯裝敗走,方臘軍冒然追之,中了王淵伏兵的強弩射擊而大敗。然後王淵和韓世忠兩軍合二為一,揮軍掩殺,一直追到淳安,把方臘包圍到邦源洞,最後被韓世忠生擒。
    王淵又生性爽直,不貪功,繳獲的軍器財物也多讓給韓世忠,二人因此惺惺相惜,結為忘年交。
    韓世忠也一直把王淵視為德高望重的前輩看待,後來更是在王淵的撮合下,和王淵的心腹張俊結成了兒女親家。張俊的二女兒嫁給了韓世忠的二兒子,張俊的五兒子又娶了韓世忠的小女兒,兩家交情頗為深厚。
    寫完信後,張俊吹了吹信紙上未幹的墨跡,裝進信封,封上火漆,讓親兵火速送往鹽城韓世忠的駐地。
    韓世忠在淮陽兵敗,自己丟下部隊跑到鹽城之後,一直在沐陽收攏殘兵敗將。
    接到張俊的來信後,才知道不僅老朋友王淵被人砍了腦袋。官家還被人脅迫退位,更重要的是這些家夥還把韓世忠的老婆梁紅玉、兒子韓亮也給抓了當人質。
    這下可把韓世忠給急壞了,於公於私,韓世忠都得趕回去救人。所以韓世忠也顧不得繼續收集敗兵,隻帶了幾十個騎兵就急急前往平吳江和張俊匯合去了。
    韓世忠剛到吳江,張俊便收到了禮部侍郎、禦營司參讚軍事張浚的來信,說是已經聯絡了呂頤浩、劉光世,約大家都去平江集合,共同討伐苗傅等叛賊。
    這張浚太常寺主簿出身,敢於直言犯上,在汴梁就彈劾過當時的軍政第一人李綱。高宗登基後,又跑到應天府,又時不時地去懟幾下黃潛善和汪伯彥。本來已經被黃、汪貶官了,趙構見他是個剛直之人,不管對方是誰,都敢直言以對。想想自己也需要一個這樣的直臣,平衡朝中勢力,就把他升為禮部侍郎,留在身邊。後來,又因為他是個堅定的抗金主戰派,黃、汪倒台後,趙構又命他以文禦武,參讚禦營軍事,節製平江府及常州、秀州、湖州、江陰等地軍馬,在軍職上比張俊的前軍統製和韓世忠的右軍統製要大上半級。
    這張浚和張俊,經常被人弄混,其實是一文一武,同音不同名的兩個人。
    韓世忠對張俊說:“伯英兄張俊比韓世忠大三四歲,字伯英),這張浚一介書生,靠著一張嘴皮懟人才受官家看重,如今儼然一副號令天下的架勢,看著令人生厭!”
    張俊道:“張侍郎雖年輕,但治軍頗有一套,某也是佩服得緊。他在吳門時,以一介文臣之身,招撫、收攏潰兵數萬,嚴明軍紀,地方秩序井然,足見其手段。良臣韓世忠字良臣)莫不是還在記仇?”
    韓世忠尷尬笑道:“哪裏,哪裏!某怎會是那種小肚雞腸之人!”
    原來,張浚和韓世忠曾經有過那麽一點齟齬。趙構從揚州出逃時,朝臣軍兵紛紛搶船渡江。一個諫議大夫不小心被韓世忠的一個部下給擠到江裏去了,結果施救不及淹死了。這事後來被張浚知道了,便在朝堂上彈劾韓世忠,本來趙構沒覺得這有啥大不了的,慌亂之間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加上趙構急需將士擁護,韓世忠又對部下多加袒護,就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算了。可張浚就是不依不饒,搞得趙構實在是沒有辦法,硬是把韓世忠的承宣使的帽子給摘下去了。氣的韓世忠當麵大罵張浚“拿著雞毛當令箭”,而張浚則板著臉回複“對事不對人”。
    韓世忠岔開話題道:“伯英兄,某這次出來的急,隻帶了幾十個親兵過來。不如這樣,你借我二千精兵,某先去探探路如何?”
    張俊知道韓世忠不願意和張浚打照麵,便同意了,派部將劉寶率所部二千人馬,撥給韓世忠統帥,作為前鋒,讓其先行出發,然後自率大軍前往平江與張浚等人匯合。
    喜歡西鳳烈請大家收藏:()西鳳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