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國號
字數:3795 加入書籤
時間一點點流逝,每一刻都漫長如年。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更急促的腳步聲響起,範燁去而複返,袍角沾著夜露和一絲若有若無的血腥氣。
他臉色依舊蒼白,但眼神卻鎮定了許多。
“大帥,事已辦妥。”範燁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曲將軍……他親手斬了那三個連長,首級已懸於營門。他讓末將轉告大帥,部下不肖,他管教無方,甘受責罰。”
劉錡緩緩閉上眼,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氣,再睜開時,已是一片古井無波。
“知道了。你去告訴李椿年,讓他的人撤了吧。還有,明日一早,以我的名義,撥發雙份酒肉給曲端所部,就說……犒勞將士,以備大典。”
“是。”範燁躬身退下。
書房重歸寂靜。
劉錡知道,這場風波暫時壓下去了。
但裂痕已經產生,鮮血隻能掩蓋,無法彌合。
曲端心中那根刺,隻怕紮得更深了。
次日,劉錡召集李椿年、常同、範燁,擬定國號、年號,給祭天文告最後定稿。
帥府森嚴,甲士環列,戈矛在殘陽下閃爍著冷冽的光。
都內,炭火劈啪,映照著幾張凝重的麵孔。
國號之爭,幾人意見不同,帳內的空氣仿佛也因這沉重的議題而變得粘稠。
李椿年深吸一口氣,再次陳述他的主張:“主公,臣仍覺國號為夏最妥。”
“其一,我等立足關中,此乃夏墟舊地,禹貢九州之核心,立國號夏,意在繼承夏朝之正統,彰顯我政權乃華夏文明之根本所在。”
“其二,夏字本義為大,氣象恢弘,且可有效承接西夏之夏統,化其遺民,穩我西陲。”
常同聞言,眉頭緊蹙,立即反駁:“李公之言,常某不敢苟同。”
“夏字雖古,然其地緣之限過於明顯。我朝之誌,豈止於關中一隅?當是光複舊土,乃至囊括寰宇!何況,還有繼承夏朝之嫌……”
“而華字則不然。《尚書》有雲:‘華夏蠻貊,罔不率俾’。華乃服章之美,文明之盛,其義廣博,可涵蓋一切沐浴我文明教化之民與地。”
“若立國號為大華,意在我朝乃文明之正宗,格局豈是偏重地理之夏字可比?”
他頓了頓,聲音愈發激昂,“更何況,西周之周乃部族之名,秦漢隋唐皆源於封國地名,皆有所本。我朝乃主公自微末中奮起,再造乾坤,何必再因循舊例,拘泥於一地一族?當有開天辟地之新氣象!”
一直沉默的範燁此時輕咳一聲,目光清澈如泉,緩緩道:“李公重地緣根基,常公倡文明氣象,皆有其理。然,下官遍觀史冊,有一慮不得不言。”
“華字雖美,卻因過於美好,易失之空泛,且與夏相連千年,獨用華字,恐如折翼之鳥,難以翱翔。而獨用夏字,確如常公所言,格局稍顯促迫,且難免與西夏遺緒糾纏不清。二者各擅勝場,亦各有所缺。不若……”
範燁話未說完,便被劉錡低沉而清晰的聲音打斷:“三位先生所言,皆是為國深謀。李公務實,立足根本,常公高遠,胸懷天下,範先生持重,洞察幽微。”
他微微直起身:“然,爾等可曾想過,為何定要非此即彼?”
此言一出,李常人皆是一怔,範燁卻是微微一笑。
劉錡的目光掃過他們,繼續道:“李公所言,夏乃我立足之基,夏朝故地,關隴根本,此乃地緣之實,不可不察。而常公言,華乃文明之光,教化之責,此乃道統之魂,不可或失。那麽,”他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為何不能兼而有之?”
“兼而有之?”李椿年下意識地重複。
“不錯!”劉錡站起身,走到帳中懸掛的巨幅地圖前,手指重重地點在長安,然後劃過整個北方。
“我朝起於西北,承夏之故地,此乃我等之根基。但我等誌向,絕非僅僅割據西北。”
“我們要做的,是繼承從華胥氏、堯舜禹湯以來最純正的華夏道統,是要讓華夏文明之光,普照天下,驅逐胡塵,再造乾坤!”
他轉過身,目光灼灼:“夏是我們的軀體,是我們的疆域和力量;華是我們的靈魂,是我們的文明和理想。軀體和靈魂,豈可分離?根基與誌向,豈能割裂?”
範燁眼中爆發出精光,他激動地身子微顫,口中歎道:“主公明見萬裏!臣等愚鈍,竟未能參透此層!華夏!好一個華夏!二字相連,源遠流長,《尚書》、《左傳》屢見不鮮,本就是一體!以夏定地緣之實,以華彰文明之盛,實至名歸,名正言順!此號一出,既安撫了關中西夏故地之民,又昭示了我朝超越漢唐、重光道統的宏大抱負!妙極!妙極啊!”
其實,範燁本意也是如此,隻不過話頭被劉錡打斷,“華夏”二字由劉錡親口說了出來。
雖然心裏不舒服,卻還是裝模作樣,第一個開口稱讚。
常同沉思片刻,臉上的疑慮也逐漸化為歎服。他原本擔心獨用“夏”字格局太小,如今“華夏”連用,其內涵之深邃,氣象之磅礴,遠超“大華”或“大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躬身道:“主公之見,如撥雲見日。華夏二字,渾然天成,既包容了李公所慮之地緣根基,又盡顯文明正道之恢弘。以此為國號,可告天下,我朝非為一姓之興衰,實為整個華夏文明之延續與複興!臣,再無異議。”
李椿年臉上也露出釋然的笑意。
他之前執著於“夏”的務實,是擔心國號過於虛浮,如今“華夏”一詞,將“夏”的實在與“華”的理想完美結合,再無懈可擊。
他深深一揖:“主公深謀遠慮,非臣等所能及。‘華夏’為國號,根基深厚,誌向高遠,名正言順,天下歸心!”
劉錡看著帳下三位重臣統一了意見,臉上露出了些許疲憊卻欣慰的笑容。
他走回主位,沉聲道:“既然如此,國號便定為‘華夏’。不奉虛無之神啟,不賴僥幸之天命。吾等之天命,在於這百戰收複的疆土,在於這浴火重生的文明,在於爾等文武百官之忠勤,在於天下億兆百姓之歸心!”
“自今日起,京兆府恢複舊名長安,為我華夏都城,背靠華山,立足夏土。對外,當繼承周秦之銳意,漢唐之雄風,掃蕩群胡,澄清玉宇!對內,則朔源華胥之德,革除兩宋積弊,打造一個強盛、剛健、包容的嶄新華夏!”
“範先生,”劉錡看向範燁,“詔書便由你執筆。要寫明,本帥登基為帝,非為個人權欲,實乃不忍見華夏文明血脈斷絕。今立國華夏,意在承夏地之基,揚華文之光,上承古道,下開太平!”
“臣,遵旨!”範燁激動地躬身領命。
喜歡西鳳烈請大家收藏:()西鳳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